這組農事詩原為八首。按照順序,依次敘寫了江蘇南部地區八種農事。所選為第一、四、七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疇農事詩
- 創作年代:清末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楊無恙
- 語言:樸素自然
- 內容:江蘇農事南部地區八種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疇農事詩(八首選三)
村居無南畝[1],而有西疇。十畝之間,咨其農工[2],箸為八詠[3],非敢侈言勸農,欲知田力稼穡云爾。
分 秧
陂塘秧水清[4],金針三日碧。
村娃駕秧馬,勝坐綠熊席。
布穀頭上鳴,快快催春耕。
何以樂村娃,鼓吹新蛙聲。
擄 草[5]
擄草勞十指,搜爬稻之根。
助長揠其苗,草長苗不存。
佝僂隴畝間,蟥虺囁腳心[6]。
鋤惡務宜盡,勿使良苗侵。
登 場
農占:“風吹彌陀面,有米弗肯賤”。
黃雲壓肩擔[7],場圃裝稻床[8]。
擔擔落霜青,粒粒大頭黃[9]。
谷貴百姓足,谷賤農力傷。
但看彌陀面,南風拂稻忙[10]。
作品注釋
[1]南畝:指南陂之田,向陽,開春先耕。參見《詩經·七月》注。
[2]農工:農活。
[3]箸:同“著”,寫作。
[4]陂(bēi)塘:池塘。
[5]擄草:即薅草。用手拔去秧根周圍的野草。
[6]蟥虺(huī):螞蟥和毒蛇。囁:原意是口動,這裡是咬的意思。
[7]黃云:指成熟的稻子。
[8]稻床:古時一種脫粒用具。似床,故名。
[9]落霜青、大頭黃:皆稻名。
[10]拂稻:即揚稻。
作品鑑賞
。
“分秧”首寫村娃的分秧勞動情景。前四句側重從色澤上描繪:“清”、“碧、“綠”等展現了春天農村的特有色彩和萬物復甦的無限生機,駕著秧馬,勝坐熊席,既具體描繪了村娃的分秧勞動,也透露出勞動者的欣喜和自豪。後四句側重於寫聲音,布穀聲聲,催促人們加緊春耕,寫出了勞動的緊張,蛙聲陣陣,預示著將是豐收之年,給春耕的人們帶來豐收的憧憬和喜悅,語言清新流暢。
“擄草”首側重表現勞動的艱辛。前六句具體寫擄草勞動的過程和要領以及勞動的艱辛。農家整天在秧田裡彎著腰,用一雙手搜爬著一棵棵秧根,拔去雜草,其辛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還要忍受螞蟥、毒蛇的叮咬,更見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後兩句,既點出農業生產中秧田擄草須除盡,以保良苗不受侵害,又具有生活哲理意味。
“登場”首寫秋收稻穀登場的情景。場圃上已安裝好了脫粒的農具,一擔擔稻子被挑到了穀場,顆顆飽滿,粒粒珠璣,作者首先描繪了一幅豐收的動人畫面。後四句,詩人面對這一派豐收景象,又隱隱流露出豐收之年穀賤傷農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