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鄉(西田)

良田鄉(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下轄鎮)

西田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良田鄉,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位於縣境西北部,東連五經富鎮,南連河婆街道,東南與南山鎮、龍潭鎮為鄰,西與五華縣棉洋鎮接壤,北與豐順縣八鄉山鎮毗鄰。總面積130.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良田鄉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揭陽市揭西縣良田鄉下村。截至2018年末,良田鄉有戶籍人口22100人。

1949年,屬揭陽縣橫江區。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1959年7月,由河婆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良田人民公社。1965年,劃屬揭西縣。1976年11月,由良田人民公社劃出岸洋等6個生產大隊,建立西田人民公社。2003年6月30日,西田鄉與良田鄉合併,稱良田鄉。

2017年,良田鄉農業總產值1.75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2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21.12萬元,增長9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21.12萬元,增長99.4%。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田鄉
  • 外文名:Liangtian Township
  • 行政區劃代碼:445222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
  • 地理位置:揭西縣西北部
  • 面積:130.17 km(2018年)
  • 下轄地區: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良田社區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154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21 萬(2018年)
  • 著名景點:李望嶂、獨山
  • 車牌代碼:粵V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商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方言,客家擂茶,揭西米呈,傳統民居,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揭陽縣橫江區。
1957年,稱橫江鄉。
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
1959年7月,由河婆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良田人民公社。
1965年,劃屬揭西縣。
1976年11月,由良田人民公社劃出岸洋等6個生產大隊,建立西田人民公社。
1983年,良田、西田設區。
1986年12月,良田、西田設鄉。
2003年6月30日,西田鄉與良田鄉合併,稱良田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良田鄉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揭陽市揭西縣良田鄉下村。
良田鄉行政區劃
良田社區
嶂上村
龍嶺村
下村村
金坑村
桐樹坪村
岸洋村
中心村
河水村
雙水村
河新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良田鄉位於縣境西北部,東連五經富鎮,南連河婆街道,東南與南山鎮、龍潭鎮為鄰,西與五華縣棉洋鎮接壤,北與豐順縣八鄉山鎮毗鄰。總面積130.17平方千米。
良田鄉

地形地貌

良田鄉地處揭西縣西北部,高山聳立,山形崎嶇陡峭,山間多峽谷。

氣候

良田鄉年均氣溫19℃,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良田鄉有戶籍人口22100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良田鄉農業總產值1.75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2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21.12萬元,增長9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21.12萬元,增長99.4%。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億元。各項稅收收入總額967.62萬元,增長3.9%,其中國稅收入946.25萬元,增長3.9%;地稅收入21.37萬元,增長1.6%。轄區內有農村商業銀行1家,各項存款餘額1842萬元。
良田鄉
揭西縣良田鄉

農業

2017年,良田鄉農業生產總值1.7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41億元,林業產值852.39萬元,牧業產值2433.08萬元,漁業產值74.78萬元。全鄉農田保護區666公頃,山地面積2666.67公頃,耕地面積1.09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698公頃,糧食總產量3264噸。水稻播種面積570公頃,總產量2535噸;蔬菜種植面積31公頃,總產量150噸;水果種植面積1510公頃,總產量1.13萬噸;茶葉種植面積407公頃,總產量2140噸。林地面積1.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9.4%。全年生豬出欄1萬頭,家禽(雞、鴨、鵝)出欄3.9萬隻,水產養殖總產量96噸。

商業

2017年,良田鄉有鎮區商鋪30多家,主要經營生活日用品、農產品等。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億元,增長22%。

交通

良田鄉鄉內有主幹公路南北走向直通縣城,全長35公里,路基寬9米,水泥路面寬7米。全鄉有村道27條,長76.5公里,62個自然村中有60個開通公路,其中4個自然村5.5公里舖上水泥路面。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中心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26人,教職工1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2所、非完全國小7所、教學點1個,在校小學生263人,教職工77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人,國小一級教師職稱36人,大專以上學歷75人);中學1所,在校國中生108人,中學教職工25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5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1人,中學一級教師職稱1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村級廣播站11個,文化活動廣場10個,老人文化活動中心5個,農家書屋11間。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衛生院1所,內設兒科、婦科、防疫科、B超室、門診部和住院部,有醫護人員31人,床位8個;鄉村個體醫療站8個,醫務人員8人。是年,全鄉各醫療機構門診量455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3例,醫療衛生業務收入5.6萬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古代村民居住分散,為統一交納地稅,在今新建樓附近湊置一部分農田作為交稅之用,故得名糧田。“糧”“良”同音,後人便改“糧”為“良”。

方言

良田鄉居民操客家話。

客家擂茶

揭西、普寧客屬地區均流行喝擂茶的習俗。北宋初年,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漢,派一小分隊途經揭西進攻廣州。到了河婆,士兵水士不服,上吐下瀉,後來得到當地人的指點,喝擂茶治病。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擂茶,次日全都痊癒了。後來,征南人馬有一部分留下來屯田,於是擂茶不但在揭西,而且在粵北、湘西、贛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傳下來,成為客家飲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良田鄉(西田)
客家擂茶

揭西米呈

米呈,又叫“米花脆”,是一種盛行於揭西客家地區的經典茶料。米呈,在揭西客家地區是一種與擂茶齊名的傳統美食。據揭西縣誌記載,米呈是盛行於河婆、龍潭、坪上、五雲、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區的地方特色美食,或作點心茶料,或作敬品禮品。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一碗擂茶、一塊米呈,是揭西客家地區人們招待客人的最高標準。
良田鄉(西田)
揭西米呈

傳統民居

良田鄉允莊樓是揭西現存較好的客家民居代表性建築,位於揭西縣良田鄉龍嶺村,為客家民居。始建於清朝,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米(含門埕),坐東偏北向西偏南。允莊樓共有9個廳、18個天井,俗稱“九廳十八井”。以中間三進廳為中軸線,兩側設“彭城門第”“祿閣家風”2個旁門,左右以“景星門”“慶雲門”引領的側向建築群向前伸出2間之長,形如拱衛。在建築上對稱與不對稱並存,消除了簡單對稱帶來的整體單調劃一感。2011年,允莊樓被列為揭西縣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良田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獨山風景區、李望嶂自然保護區、南方人民銀行紀念館、茅坳戰役舊址、客家獨特建築九廳十八井等綠色、紅色和古色旅遊資源、景區景點,以及秀美村莊和大面積的梅園、李園、桃園、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