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瓜細菌性枯萎病
- 別名:西瓜青枯病
- 病原中文名:西瓜萎蔫病歐文氏菌
- 病原類型:細菌
- 主要危害作物:西瓜
- 主要為害部位:莖蔓
症狀,病原,發病規律,發病特點,傳播途徑,防治措施,
症狀
幼苗發病時呈立枯狀。定植後,下部葉片枯萎,接著整株葉片全部枯死。莖基部縊縮,出現褐色病斑,有時病部流出琥珀色膠狀物,其上生有白色霉層和淡紅色粘質物(分生孢子)。莖的維管束褐變,有時出現縱向裂痕。根部褐變,與莖部一同腐爛。
病原
西瓜萎蔫病歐文氏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大小1.2-2.5×0.5-0.7微米,周生2-8根鞭毛,菌落圓形,灰白色,格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或兼性嫌氣性。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最高34-35℃,36℃不生長,最低8℃最高43℃經10分鐘致死。此菌除為害西瓜外,還可為害黃瓜、南瓜、甜瓜、冬瓜等葫蘆科植物。
發病規律
病菌從根頂端附近的細胞間隙侵入,邊增殖邊到達中心柱產生毒素,堵塞導管,破壞根組織,阻礙水分通過。連續降雨後,天氣晴朗,氣溫迅速上升時,發病迅速。
發病特點
以堆肥、漚肥傳播為主要途徑。病害發生與溫、濕度關係密切。病菌生長溫度為5~35℃,土溫24~30℃為病菌萌發和生長適宜溫度。
該病為土傳病害,發病程度取決於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連茬種植,地下害蟲多,管理粗放,或土壤粘重,潮濕等病害發生嚴重。
傳播途徑
病菌在食葉甲蟲體內越冬,翌年西瓜出苗後帶菌的甲蟲遷人西瓜田為害,病菌隨之從傷口侵入進行初侵染,山東濟南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整個西瓜生長期間,病原細菌通過甲蟲傳播,進行多次重複侵染,致該病不斷擴展蔓延。冬季溫暖,越冬食葉甲蟲基數大、帶菌率高,西瓜生長期悶熱,時晴時雨發病重。
防治措施
選擇抗病品種。種植抗病西瓜品種是首選措施,如選用西農八號、豐抗八號等品種。
嫁接栽培。由於西瓜枯萎病病菌難以侵染葫蘆、瓠瓜、南瓜等,以這些作物為砧木進行嫁接換根,這種方法是解決西瓜枯萎病的較好途徑。我縣已有一部分瓜農選用葫蘆為砧木,進行靠接,減輕了枯萎病的發生。
水旱輪作。西瓜枯萎病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但在水中存活期限只有130多天。因此,水旱輪作是預防枯萎病的最佳方法。
種子處理。用漂白粉2-4%溶液浸泡30分鐘後撈出並清洗乾淨,可殺死種子表面的枯萎病病菌及炭疽病病菌。
慎用育苗土。育苗用的營養土應選用塘土、稻田土或牆土,禁用瓜田或菜園土,農家肥要充分腐熟,不用帶有病株殘體的農家肥。
慎用育苗土。育苗用的營養土應選用塘土、稻田土或牆土,禁用瓜田或菜園土,農家肥要充分腐熟,不用帶有病株殘體的農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