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瓜吊
- 拉丁學名:Ctenochaetus flavicauda
- 別稱:西瓜鯛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刺尾魚亞目
- 科:粗皮鯛科
- 屬:櫛齒刺尾魚屬
- 種:西瓜吊
- 英文名:Whitetail Tang
簡介,形態特徵,體形尺寸,習 性,分布,
簡介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中等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
最大成體尺寸:12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草食
主要產地:太平洋群島
種屬:粗皮鯛科
也叫白尾吊 。幼魚期呈黃色;成魚顏色為橘褐色,頭部淡黃色,尾巴白色,身體上帶有水平淡藍色條紋。需要25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足夠的游泳空間。無論在裸缸或珊瑚缸中都能適應很好。一個缸放一隻,它們非常貪吃藻類。 雖然吊類魚也和其他魚一樣餵食動物性餌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夠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餌料。這能增強其身體免疫力,減少攻擊行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頭上綁上乾海草來餵食,每天建議餵食3次。或者準備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餌料,能更方便些。
中 文 名: 白尾吊俗名別名: 西瓜吊(香港)
英 文 名: Whitetail Bristletooth、Whitetail Tang
拉丁學名: Ctenochaetus flavicauda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太平洋東部和西部的珊瑚礁海域,東部的分布範圍包括列島群島(Line Islands)、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拉帕群島(Rapa Islands)和奧斯垂群島(Austral Islands)一帶海域;西部的分布範圍僅在美屬邊疆群島(US Minor Outling Islands)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藻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8條 背鰭軟條(總數):26-28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3-26條
成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頜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體被細櫛鱗,沿背鰭及臀鰭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體橘黃色,體側具數十條黑色橫紋;頭部和胸腹部青色,具黃色圓形斑點,眼睛後方具一黃色月形斑紋,吻部藍色;背鰭和臀鰭青色,具藍緣;腹鰭與體色一致,胸鰭淡黃色透明;尾鰭白色,因此得名“白尾吊”。與所有櫛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白尾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時期的白尾吊與黃三角(Zebrasoma flavescens)吊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白尾吊幼魚的眼圈上淺藍色的,且背鰭和臀鰭呈三角形並具藍緣,而黃三角吊的背鰭和臀鰭呈傘形且不具藍緣。此外,白尾吊幼魚與大西洋藍吊(Acanthurus coeruleus)的幼魚也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背鰭和臀鰭軟條部為角形,而後者的則為鈍圓形,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1.8cm
習 性
通常單獨或成小群生活。主要以絲藻和附著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為食。
分布
分布在中太平洋東部和西部的珊瑚礁海域,東部的分布範圍包括列島群島(Line Islands)、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拉帕群島(Rapa Islands)和奧斯垂群島(Austral Islands)一帶海域;西部的分布範圍僅在美屬邊疆群島(US Minor Outling Islands)。已知不來自紅海,阿曼灣,灣,夏威夷群島,馬可薩斯島,拉帕島,皮特凱恩群島與復活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