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泉村

西牛泉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位於萊城西南12公里,東鄰東牛泉村,西靠石河崖,南接亓毛卜村,北與方下鎮魯西村隔汶河相望。西牛泉地處平原,有耕地920畝,502戶,170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牛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634
建制沿革,經濟,社會事業,歷史文化,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據《鹿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鹿氏由河北省遷此建村,村東有泉,牧者常驅牛在此飲水,每至此飲水,牛數則增多,以為有神牛與伍,由此得名牛王泉,藉以名村,因重名,冠以西字,故名西牛王泉,1949年後簡稱西牛泉。
據《萊蕪市志》載,西牛泉村清末屬萊蕪縣南宮保。民國初年屬第三區(汶南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屬萊蕪縣聖井區。1958年聖井分為牛泉、聖井兩個鄉,西牛泉屬牛泉鄉。同年10月,鄉改為人民公社。翌年3月,聖井公社、牛泉公社合併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為牛泉鎮,西牛泉隸屬牛泉鎮。
西牛泉建村已有六百多年,建村之初只有鹿姓一家,後來張、郭、劉、雷、畢等姓陸續遷此,其中鹿姓人口占80%。各族姓之間團結互助,和睦相處,並世代相傳。
萊蕪是革命老區,西牛泉村可以稱得上是“革命小區”。近百年來,村民們在爭取解放、追求和平、保衛家鄉的革命道路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1931年,共產黨員鹿省三積極參加革命,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擔任山東省委巡視員、山東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抗日戰爭時期,鹿省三歷任魯東工委書記,為革命前赴後繼,輾轉南北,功績卓著。1938年,鹿省三同志遇害,時年33歲。鹿省三同志以年輕的生命為革命譜寫了光輝篇章。中共萊蕪市委、人民政府為了紀念鹿省三同志,於1987年2月在萊蕪戰役紀念館內建立一座“鹿省三烈士碑。”
在鹿省三同志的帶動影響下,西牛泉村人紛紛參加革命,積極做好備戰支前工作。1947年在萊蕪戰役時,西牛泉村專門成立了支前委員會,由鹿萬德組織領導,出民工150人,擔架13副,車輛35輛,軍糧15000斤,軍鞋200雙,柴草20000斤。鹿加貞、鹿林、鹿加禮、鹿保進等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前赴後繼,為革命赴湯蹈火,先後為國捐軀。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贏得了後人的尊重和愛戴。革命烈士的功績流芳千古,他們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西牛泉人傑地靈,有很多人工作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雷鳴娟是迄今村里惟一的女幹部,大學文化,黨員,歷任牛泉公社黨委常委、聖井鄉副鄉長、方下鎮黨委書記、聖井鄉黨委書記、萊城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副書記、萊城區人大副主任。

經濟

解放前,西牛泉村沒有什麼工業,只有磚瓦紅爐等零星個體手工業。建國後,由於黨和政府的積極扶持,個體手工業逐步得到發展和鞏固,1955年,“一化三改”後,本村的翻砂業、紅爐業較為出名。後來聯合東上莊村組成“牛泉手工業鐵業社”。到七十年代,西牛泉村開始出現了一些隊辦工業,在書記鹿萬生、主任鹿書增的領導下,隊辦工業搞得紅紅火火。當時有粉坊、紙坊、翻砂、磚瓦機,兩個磚瓦窯,一處養豬場等。同時村里還專門組織了,“科技隊”,用以培養村裡的科技人才。科技隊在50畝試驗田裡培養種子搞農業種植的試驗,由此培養出來的科技人才可以擔任小隊隊長。到1976年,西牛泉村九隊、十隊,開始出現鋁製品廠,每年可產鍋、壺、盆等1100多件,產值1萬多元,利潤4000餘元。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上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模式。大搞科學種田,糧食產量飛速提高,徹底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村民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大步邁向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村里人除了農業種植上的改革外,很多從事房屋建築、個體運輸、蔬菜種植、個體經銷等多種經營項目。村辦企業和個體私營業不斷發展,村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本村的蔬菜種植業的改革。
一代又一代的西牛泉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使本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住宅由原來的草房變成了磚瓦房,進而變成前後出廈的華麗住宅。有幾十戶村民還率先住上了小康樓。彩電、冰櫃等現代化電器走進家庭已是很平常的事。 21世紀的西牛泉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們正以勤勞和智慧,描繪著西牛泉村美好未來。
西牛泉村黨支部領辦蔬菜種植合作社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利用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主導產業,是全村發展集體經濟的一個場景之一。2019年,西牛泉村集體收入30.6萬元,人均收入11821元。
西牛泉村

社會事業

西牛泉村以美麗鄉村為建設目標,先後投資400萬元,高標準硬化村內道路6000米,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狀況;對自來水工程進行改造,更換老化設備,現在,村民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在主要道路兩側鋪設路沿石,隔離邊溝和綠化帶;栽植各類綠化花木3萬多株,綠化面積達12000平方米;對全村主要街道的牆面進行粉刷,粉刷面積22000平方米,並製作文化牆宣傳畫40餘幅。
西牛泉村對適宜綠化美化的土地及閒置土地進行科學設計,做到現有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讓樹木花草栽植布局合理。精選紅葉石楠、冬青等苗木對主幹道兩側補植,做到見空補綠,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其中栽植楸樹400餘棵,有效維護了垃圾遍地是的現象,補植冬青600餘株,月季300餘棵,保證了村內主幹道兩側四季常青,讓村民親身感受推窗見綠,出門見綠。

歷史文化

西牛泉村中原有關帝廟一座,是村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保佑一方平安而建。關帝廟位於村西北方向,原名關王廟,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殿房三間,四梁八柱,帶前出廈,建築考究。廟內塑有關公的泥像。到乾隆十六年,重修關帝廟,後廟被毀。1997年在廟址上立“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成為人們緬懷先烈的場所。

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法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