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烏蘭不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
- 電話區號:0471
- 郵政區碼:011711
- 面積:593.44平方公里
- 人口:10240人(2017)
- 方言:蒙語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蒙A
簡介,概況,沿革,所轄村級,基本概況,基礎建設,氣候情況,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計生服務,
簡介
西烏蘭不浪鎮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縣境西部,距縣城可鎮45千米,鎮政府駐地設在西烏蘭不浪村。解放後,1950年在西烏蘭不浪設第四區,1953年改為第六區,1955年改稱西烏蘭不浪區,1956年設西烏蘭不浪鄉。1958年3月撤區公所,9月成立八一公社,1962年改稱西烏蘭不浪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鄉。2002年1月經內蒙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
概況
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轄鎮,是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商貿的中心。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可鎮45千米。面積593.44平方公里,人口4374戶10240人(2017),其中農業人口16110人,由漢、蒙、滿、回四個民族組成。轄9個行政村,116個自然村。集(寧)固(陽)公路過境。
沿革
西烏蘭不浪鎮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可鎮45千米。鎮政府駐地設在西烏蘭不浪村,二百多年前,蒙古族在此遊牧,起名“烏蘭不浪”,意即“紅色之泉”,因村東南紅土樑上有一股泉水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在縣城之西,後又加一西字。武川自由廳改縣後,即在西烏蘭不浪設第七區和烏蘭不浪鄉。日軍入侵後,仍在此設第七區,改鄉名為忠仁鄉。光復後,改區為第三區。2002年1月經內蒙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
1962年改稱西烏蘭不浪公社。1984年改社建鄉。1996年?,面積356.3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轄西烏蘭不浪、後灣圖、大灘、三號、什拉圖、圪妥、廟營子7個行政村。
2002年1月經內蒙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轄境與哈拉合少、哈拉門獨、西紅山、中後河、納令溝等鄉鎮毗鄰,面積352.7平方千米,人口11200人,其中農業人口9209人,轄烏蘭不浪、後灣兔、什拉兔3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2006年,撤銷中後河鄉,併入西烏蘭不浪鎮。
原中後河鄉武川縣轄鄉。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城35千米。明代時,此地為達茂旗牧獵之地,起名為昆獨倫,清朝為馬場地,政府放號墾種,山西河北等地的農民來此種田,改名為中後河。1956年設中後河鄉,1958年併入八一公社,1962年析建中後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262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東後河、什八台、四大永、巨寶莊、紅山子、大以克6個行政村。2002年?,面積262平方千米,轄什八台、四大永、巨寶莊、紅山子、大以克、東後河6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總人口8019人。2006年,撤銷中後河鄉,併入西烏蘭不浪鎮。
所轄村級
【烏蘭不浪村】鎮政府所在地,有32個自然村,1050戶3948人,耕地面積54371畝,草原面積63965畝。(2008年或之前數據,摘自武川縣政府網站,下同)
【圪妥村】位於鎮政府東12千米處,有18個自然村,723戶2692人,耕地面積27247畝,草原面積43611畝。
【什拉兔村】位於鎮政府西北13千米處,哈西公路穿越本村,有19個自然村,569戶2576人,耕地面積33040畝,草原面積41733畝。
【什八台村】位於鎮政府東北5千米處,哈西公路穿越本村,有7個自然村,398戶1480人,耕地面積12637畝,草原面積24138畝。
【四大永村】位於鎮政府東17千米處,集固包公路穿越本村,有6個自然村,269戶1125人,耕地面積13529畝,草原面積18225畝。
【巨寶莊村】位於鎮政府東北23千米處,距集固包公路3千米,有7個自然村,332戶1252人,耕地面積11228畝,草原面積20282畝。
【東後河村】位於鎮政府東北18千米處,距集固包公路1千米,哈西公路0.5千米,有10個自然村,502戶2024人,耕地面積20142畝,草原面積32788畝。
【紅山子村】位於鎮政府東北26千米處,距呼白公路1千米,有9個自然村,381戶1508人,耕地面積18140畝,草原面積24818畝。
【大以克村】位於鎮政府東北25千米處,距呼白公路1.5千米,有8個自然村,191戶867人,耕地面積6327畝,草原面積14045畝。
基本概況
武川縣西烏蘭不浪鎮,位於陰山腳下,大青山北麓,武川縣西南67公里處,屬呼和浩特市遠郊,由原西烏蘭不浪鎮、廟溝鄉、哈拉門獨鄉合併而成,屬於典型的山區鎮。東鄰縣城67公里,西接包頭市固陽縣城60公里,南與土左旗察素齊鎮相隔35公里,平均海拔1680米,西烏蘭不浪鎮總轄地面積810平方公里,有行政村12個,自然村103個,有耕地11萬畝,現有水澆地6700畝,總戶數4480戶,總人口17580人。牲畜11萬頭(只),西烏蘭不浪鎮草原人文政治環境良好,氣候怡人,物產豐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步形成了以工促農、以農促牧,工、農、牧互聯互動的良好局面。境內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優越。境內有封閉式學校1所,學點4個,衛生院2所,獸醫站5個,已運營鐵礦8個,石墨礦1個,黃金採選礦1個。
西烏蘭不浪鎮
基礎建設
西烏蘭不浪鎮政府新建150座蔬菜大棚,其中烏蘭不浪村北50座,每座投入配套資金3.5萬元;烏蘭不浪村到三兩鄉、口肯板村的兩條主幹道全面整修,其中有兩座危橋全面維修;新建塔西烏蘭不浪鎮畜牧業綜合服務中心,需要選擇資質較高的獸醫多名。西烏蘭不浪鎮對21個村沒有配套機電井,打機電井48眼,解決農戶澆地難的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西烏蘭不浪鎮加大人力財物的投入,進一步改善那裡的生產生活環境。
西烏蘭不浪鎮現有中學1所,國小6所,但部分教室已成為危房,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各種教學設備與設施非常緊缺,西烏蘭不浪鎮投入資金進行修繕。鄉中心衛生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為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西烏蘭不浪鎮投資100萬元進行重建;鄉政府在烏蘭不浪村投資10萬元建設文化服務站和農民適用技術培訓學校,極大地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烏蘭不浪村敬老院現承擔著2個鄉鎮2個區域服務中心的孤寡老人,新建一間60平米的老年人活動室,添置電視機、洗衣機、健身器材等物品。
氣候情況
1、氣候類型: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2、氣溫:年平均氣溫3.0℃,年極端最低氣溫-37.0℃,出現於1971年1月22日,年極端最高氣溫36.2℃出現於2005年6月22日。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14.8℃,最熱月為七月,平均氣溫18.8℃。
3、無霜期:124天左右,月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0℃的年積溫,歷年平均為2578.5℃。
4、降水量:歷年平均降水為354.1mm左右。年最多降水為1961年553.1mm,最少降水為1965年191.5mm。
特色農業
城郊型特色農業發展勢頭良好,抓大戶,建小區,加快鎮區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在原有大棚蔬菜的基礎上,發展棚室花卉、水果;畜牧養殖出現一區一品的新格局,奶牛、肉牛、蛋雞、肉鴨等養殖,極大豐富了城區居民的菜籃子。經紀人隊伍、經濟合作組織規模不斷擴大,西烏蘭不浪鎮有經紀人86人,經濟合作組織6個,為鎮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經濟發展
西烏蘭不浪鎮積極配合烏蘭夫故居的擴建改造工程,西烏蘭不浪鎮政府投資185萬元對塔布賽商業一條街進行拓寬建設。西烏蘭不浪鎮的特色農業和畜牧業也已形成規模,口肯板村的香瓜種植在2003年被自治區農業廳確定為無公害綠色香瓜基地,西烏蘭不浪鎮投資20萬元建成6個永久性塑膠大棚。
西烏蘭不浪鎮在畜牧業方面,西烏蘭不浪鎮大小畜存欄數達65580萬頭(只),其中奶牛14580頭,奶產量達到5.9萬噸。 西烏蘭不浪鎮隨著農業產業化調整和退耕還林還草步伐的加快,西烏蘭不浪鎮由產糧基地轉化為產奶基地、由農業大旗轉為乳業大旗,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歷史性跨越。
計生服務
西烏蘭不浪鎮是武川縣的人口大鎮,在鄉鎮機構改革中,西烏蘭不浪鎮由原來的24個村合併為15個,合併後的村面積增大,人口增多,加上居住比較分散,給人口和計畫生育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為了避免工作斷檔和管理失控,西烏蘭不浪鎮採取合村人不撤的辦法,把合村前的村級專職工作員全部保留下來。並在管理上堅持“五不變”原則,即工作職能不變,工資待遇不變,聘用年限不變,原管轄區域不變,兌現責任制獎懲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