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瀛門段

西瀛門段

西瀛門段位於常州西瀛門一帶,北側就是西瀛門城牆城牆,西部有著名的篦箕巷,東側為東水關,河道寬60米,為禁航河段,僅有古運河遊船往來。西瀛門城牆,是歷史上新城的城牆。明洪武2年(1369年),常州守將湯和在此築造新城。城周10里284步,高2丈5尺,有7個城門,4座水關,築城時同時沿現明運河北側(即世界遺產——大運河常州城區段,)開鑿了護城河。城磚上刻著“常州府城磚”一直保存到了今天。這是西瀛門,因西瀛里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瀛門段
  • 所屬年代:春秋至現代
文物歷史
據有關史料記載,西瀛里曾是明初湯和將軍的駐兵之地,舊稱“西營”。後因附近經常發生火災,於是改“兵營”的“營”為現在的“瀛”,取以水克火之意,故名西瀛里。由於西瀛里有城牆阻隔,又缺乏消防設施,一旦失火,後果不堪構想。於是,民國12年(1923年)在城牆上辟出一門,謂“西瀛門”,三字原由常州書法家唐駝所書。毗陵驛設於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位於篦箕巷內,是專供傳遞公文的差役和官員途徑本地時停船休息或換馬住宿的。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毗陵驛也被稱為皇華館,因此大碼頭旁也就有了皇華亭。皇華亭內有一碑刻“毗陵驛”,為現代大書法家武中奇先生所寫。據史料記載,乾隆南巡途經常州時,有三次就是從這個大碼頭登岸進城的。常州在漢代稱為毗陵,因此這裡的驛站叫做毗陵驛,它在當時是僅次於金陵驛的江南大驛。《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賈政最後一別便是被安排在毗陵驛處的文亨橋頂,可見毗陵驛在當時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了。毗陵驛宋代設在天禧橋(弋橋)堍,明洪武元年(1368年)遷到朝京門外。明清兩代移至朝京門內,也曾在篦箕巷西直街一帶。全盛時有驛馬46匹,戰船15隻,水手123人,馬夫29名,分管轄區水路交通,傳遞公文信札事務。毗陵驛於民國初年(1912年)撤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