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袁宏道作品)

西湖(袁宏道作品)

《西湖》,明代文學家袁宏道(1568--1610)作品。

本文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後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誇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湖遊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袁宏道文集》
  • 文學體裁:遊記散文
  • 作者:袁宏道
內容梗概,西湖遊記之一,西湖遊記之二,注釋,譯文,創作過程,點評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西湖遊記之一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色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小修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西湖遊記之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公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注釋

為春為月:是春天,是月下
夕嵐:傍晚時煙霧迷濛的景色。嵐:霧氣
盛:多
勒:抑制
相次開發:一個接一個地開放
尤:尤其
石簣:一個人的號
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張功甫:人名
戀:迷住
去:離開
綠煙紅霧:指綠柳紅桃,葉茂花盛,顏色濃艷
粉:指女子
湖光染翠:湖水成為綠色
設色:用顏色描繪
夕舂:夕陽
極其濃媚:把它的濃媚姿態發揮到極點
受用:享受.

譯文

西湖遊記之一
從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可(詩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划船進入西湖。山色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剛一抬頭,已經覺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此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寫,但描寫不出來。大約好像《洛神賦》中所說曹植由京都洛陽回封地,路過洛水,精神迷離恍惚時,忽見水邊有個美女,是河洛之神,於是用大量華麗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愛慕的心情的時候。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時是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淨慈寺,找到弟弟小修過去住的僧房。遊覽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後走回來。很匆忙地領略了這些景致,沒有仔細觀賞。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簣的請帖,到十九日石簣兄弟偕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到了這裡,一同遊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聚集到一起了。
西湖遊記之二
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裡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的山嵐。 今年春雪十分強盛,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 周望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該趕快去觀賞。」我當時迷戀著桃花,竟捨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一帶,綠草成煙,紅花似霧,瀰漫二十多里。歌聲樂聲,如風陣陣傳來;仕女的粉汗,如雨紛紛落下;羅衫紈褲的遊客,多於堤畔的花草,真是艷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之間;其實湖光翠綠之美,山嵐顏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才最濃艷。
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和尚與識趣的遊客享用,哪能和俗人說呢!

創作過程

袁宏道於萬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曆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後自春至夏,乃暢遊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託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點評鑑賞

作者撇開一般所共賞的湖光山色,著重描寫西湖六橋(蘇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一帶的春月景色,從初春的梅桃杏爭妍到一天的朝煙、夕嵐、月下的獨特美景,用簡潔輕快的筆墨加以描寫,寫出西湖“別是一種趣味”的風致。
本文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後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誇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與自傲清高的情感。

作品影響

袁宏道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這篇遊記即體現了這一思想。從文章內容來看,作者獨賞西湖之春的“月景”與“朝煙”、“夕嵐”,這和“午、未、申三時”遊春的“俗士”迥異其趣;作者又寧願捨棄賞梅機會,而“為桃花所戀”,與傳統上大夫的審美情趣相悖,這都是他“獨抒性靈”之處,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觀。文章筆法也是任隨自然,意到筆到。“無定格式,只要發人所不能發”(《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卻用寥寥數語,點到為止,不加細描,而對西湖的桃花與“羅紈之盛”卻頗費筆墨,堪稱“不拘格套”。其實,這是因為越是最高層次的審美境界愈難以用文字描繪,不如以虛代實,以簡代繁,僅可以收到“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李東陽《柯敬仲墨竹二絕》)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的聰明之處,他還是頗懂得藝術辯證法的。

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他與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覆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稱“三袁”。他主張文學創作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語言清新明快,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袁宏道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為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他說過:”世道既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勢也。”他亦相信寫文要真,認為“古有古之時,今有今之時”(今人稱為文學進代論),即“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
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