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孤山/杭州全書西湖叢書

西湖孤山/杭州全書西湖叢書

《西湖孤山》簡介:“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孤山不僅是西湖景致的濃縮,更是錢塘文化的沉積地。邵玉貞編著的《西湖孤山》從地理位置及形成、歷史沿革及發展、文化薈萃及遺存、孤山石刻詩詞幾大部分,闡述了孤山在西湖文化景觀中的獨特地位和歷史價值,使讀者能夠按圖索驥,增進對孤山的了解,從而對內涵豐富的西湖文化景觀有更釋然的領略。

基本介紹

  • 書名:西湖孤山/杭州全書西湖叢書
  •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 頁數:145頁
  • 開本:16
  • 作者:邵玉貞 王國平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58686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杭州全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發揮其“存史、釋義、資政、育人”作用;希望人們能從《杭州全書》中各取所需,追尋、印證、借鑑、取資,讓杭州不僅擁有輝煌的過去、璀璨的今天,還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邵玉貞編著的《西湖孤山》試圖對孤山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底蘊作一較為全面的介紹,使讀者能夠按圖索驥,增進對孤山的了解,從而對內涵豐厚的西湖文化景觀有更釋然的領略。

圖書目錄

引言
一、地理位置
二、歷史沿革
三、宗教寺觀
廣化寺
智果禪寺
瑪瑙寺
四聖延祥觀
西太乙宮
聖因寺
四、人文景觀
柏堂
竹閣
清行宮遺址
詁經精舍
敬一書院
西泠印社
華嚴經塔
漢三老石室
鴻雪徑
中國印學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
浙江西湖美術館
浙江圖書館(古籍部)
平湖秋月
空谷傳聲
孤山霽雪
海霞西爽
梅林歸鶴
中山公園
陳英士烈士騎馬紀念銅像
五、名人遺蹟
六一泉
白蘇二公祠
俞樓
林社(林啟紀念館)
題襟館
寂庵(杜莊)
青白山居
慈惠別墅
逸雲寄廬
丁敬坐像
鄧石如像
六、亭台樓閣
文瀾閣
樓外樓
涼堂
四照閣
觀樂樓
放鶴亭
西爽亭
雲亭
西湖天下景亭
仰賢亭
剔蘚亭
缶亭
鑒亭
石交亭
中山紀念亭
萬菊亭
團結亭
范公亭
“光華復旦”牌坊
七、墓葬
林和靖墓
馮小青墓
惠興墓
蘇曼殊墓
秋瑾墓
浙東三烈士墓
浙江忠烈祠
八、摩崖石刻
孤山武亭題刻
“孤山”題刻
“歲寒岩”摩崖石刻
乾隆御題綠雲徑詩碑之一
乾隆御題綠雲徑詩碑之二
吳昌碩孤山題刻
“瑪瑙坡”摩崖石刻
“雲泉”摩崖石刻
“西湖”摩崖石刻
“孤山一片雲”刻石
孤山林社潘曾沂詩碑
孤山林社林孝穎詩碑
孤山林社無悶道人詩書碑
孤山林社高嘯桐畫像碑
記長樂高嘯桐先生
附祀林社事碑
“蘇東坡、米芾畫像”刻石
“西湖始建蘇公祠志事”刻石
“蘇文忠祠詩以紀事”刻石
“新建蘇文忠公祠記”刻石
“蘇東坡書陶淵明詩六首”刻石
墨梅圖碑
文瀾閣碑
光緒題文瀾閣碑
浙江藏書樓碑記
重浚西湖並復柏堂竹閣記碑
漢三老諱字忌日碑
石鼓
“留雲”摩崖石刻
“芋禪”摩崖刻石
“人間何處有此境”摩崖刻石
“小盤谷記”刻石
“小盤谷”摩崖石刻
“弘一書阿彌陀經幢”刻石
“吳昌碩飢看天圖”刻石
“硯林詩墨卷”刻石
“趙之謙小像”刻石
“印泉”摩崖石刻
“印藏”刻石
岳飛書《駑駘吟》刻石
重建數峰閣碑記
“西泠印社記”碑
吳昌碩西泠印社記刻石
丁敬身畫像碑
“二十八印人畫像”刻石
“閒泉”摩崖石刻
“石淵”摩崖石刻
“規印崖”摩崖石刻
“湖山最勝”刻石
西泠印社新建觀樂樓碑
“西泠印社”摩崖題刻
“歲青岩”摩崖石刻
“潛泉”摩崖石刻
“小龍泓洞”摩崖石刻
“壬子題名刻石”
摩崖石刻
“送子觀音圖”刻石
“漢三老石室記”碑
“漢三老石室”刻石
“缶廬上壽記”石刻
“西泠印社”刻石
九、詩文選萃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三、宗教寺觀
廣化寺
位於孤山之南,唐、宋人稱孤山寺,唐代白居易有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始建於南朝陳文帝(560—566)天嘉初年,初名永福寺。有天竺僧持辟支佛骨舍利至杭,於孤山筑西閣,建永福寺,立辟支塔。唐武宗會昌滅法,遭兵燹,寺圮。宋真宗大中祥符間,僧人方簡在孤山寺廢墟上重建寺觀,改額廣化寺,復建辟支佛骨塔、竹閣、柏堂、水鑒堂、涵輝亭、凌雲閣、金沙井諸勝。南宋紹興年間,改創四聖觀。元代,楊璉真伽改為萬壽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年,劉基復建,歲久傾圮。崇禎甲申年,杭人在其外建數峰閣,水部陳調元再次重建,並將漢至明代的名賢都列在其中祭祀,仍然稱為廣化寺。清鹹豐十年(1861),毀於太平軍火燒。清光緒二年(1876),丁丙捐資復建柏堂、移建竹閣,開挖小蓮池。清光緒三年(1877)春,丁丙、丁申兄弟捐資建蔣果敏公祠。光緒六年(1880),由僧人募建廣化寺大雄寶殿,經兩任主持,始完其事。重修後的廣化寺已不如當年之氣派,其大門沿馬路僅樓上、樓下三間。再後來竹閣、柏堂也逐漸與廣化寺分離,轉同蔣果敏公祠連成一片,並逐漸過渡為西泠印社初創時的活動場所之一。解放後,一度作為培養春蘭的基地,稱杭州蘭苑。1957年,廣化寺因大梁被白蟻蝕空而拆除。追溯其淵源,西泠印社內的竹閣、柏堂,均為孤山寺遺蹟。
智果禪寺
寺舊在孤山。後晉開運元年(944),吳越王錢弘佐所建。宋元祐年間,蘇軾在杭州任知州,與寺僧道潛為好友,曾改建為智果院,並讓道潛任住持。道潛號參寥子,其居住的地方有泉,蘇軾名之參寥泉。後蘇軾被貶,道潛受牽連,被詔命還俗;蘇軾詔雪後,道潛又被恢復僧籍。宋紹興年間,寺院遷至棲霞嶺,改名為智果觀音院。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宋寧宗將岳飛墓旁的智果觀音院改名為褒忠衍福禪寺,也就是現在的岳廟,以表彰岳飛的功德。智果禪院後遷至葛嶺。
瑪瑙寺
原本位於孤山瑪瑙坡,名瑪瑙寶勝院。五代後晉開運三年(946),錢繆始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因見該寺坐落“石徑生光徑”的瑪瑙坡,遂賜額“瑪瑙寶勝院”。大中祥符年問,高僧智圓出任住持。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宋高宗詔令在該地建四聖延祥觀,將瑪瑙寺遷建與葛嶺之東的現址。
四聖延祥觀
舊名四聖堂。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慈寧殿出資建成,“於孤山古剎,徙之為觀”,即廣化寺改建的皇家道觀。內供奉四聖像,為紫微北極大帝之四將:天蓬、天猷、翊聖、真武大元帥真君。孝宗時(1163—1189),因為真武像“肖上御容”,即真武與孝宗相貌相似,孝宗還把自己的藩邸改為“佑聖觀”。據《鹹淳臨安志》記載內有北極四聖之殿、三清殿、法堂等,孝宗還親書了藏殿的匾額“瓊章寶藏”。
西太乙宮
南宋理宗淳祜十二年(1252),以延祥觀為宮,將涼堂闢為正殿,匾日“黃庭之殿”,殿門匾日“景福之門”,安奉太乙十神帝像。東有延祥殿,以備臨幸,其外匾日“福祥之門”。宮內的一切事宜,都按照東太乙宮的規格進行。自孤山東側瑪瑙坡直至孤山西側還分別建造射圃、白蓮堂、挹翠堂、蓬萊閣、香月亭、清新亭等亭榭,成為御圃,理宗御書匾額。鹹淳間,內有太皇元命殿、元命殿、迎真殿與通真、養素兩齋。元初,僧楊璉真伽改宮為寺,即萬壽寺。
聖因寺
原在錦帶橋西,孤山之南,面明聖湖,群山環拱,可以攬全湖之勝。原本為清聖祖行宮,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撫李衛奏改佛寺,雍正欽定寺名為聖因寺,為湖上四大叢林之一。第一進為彌勒殿,第二進為大雄寶殿,第三進為法堂,第四進為觀音殿,第五進為禪堂。東人為官客堂、齋堂、雲水堂、香積廚、庫房,又東為關帝殿、大悲殿。西進為方丈,再進為內方丈。又西為御碑亭,舊名雙柱亭,摹御書匾額,勒石崇奉。又進為文昌閣,前為地藏殿、戒堂、收供堂、內客堂、祖堂。由禪堂進,西為御花園。拾級而上,為萬歲樓。樓後翠竹萬竿,喬松裂蔭,上有六角亭。雍正十一年(1733),悟修禪師明慧主方丈。鹹豐十一年(1861),毀於兵火。同治問清理基址,築圍牆,寺有石刻十六羅漢尚完好(後移至杭州碑林)。光緒十六年(1890),建神御殿與各寮房。辛亥革命後,寺改祀浙軍攻克江寧陣亡將士,稱南京陣亡將士祠,後更名為浙軍昭忠祠,再後改名為浙江忠烈祠。祠前置紀念碑、石柱,柱中層嵌有銅牌記述戰績。國殤社附設祠內。後撥歸西湖博物館(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
四、人文景觀
柏堂
據《鹹淳臨安志》卷二十二記載:“陳文帝天嘉二年建廣化寺,寺有當時所植二柏,其一已枯。東坡作《孤山二詠》序云: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時見其枯矣,然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詮作堂於其側,名日柏堂。”因堂前有古柏二株,故而名之柏堂。蘇東坡曾題柏堂詩日:“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筋尚宛然。雙乾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見太平年。忽驚華構依岩出,乞與佳名到處傳。此柏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讚譽了堂前古柏堅悍如金石的風骨。這座古代建築早已不存在。現在的柏堂是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的。俞樾手書“柏堂”匾額。堂前額枋上掛有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所題篆書匾額“西泠印社”。旁有沙孟海書寫的對聯:“舊雨新雨西泠橋畔各題襟溯兩漢淵源籍征鴻雪,文泉印泉四照閣邊同剔蘚挹孤山蒼翠合仰名賢。”
P4-7

後記

在西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過程中,杭州歷史博物館(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負責對孤山清代行宮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成果為西湖文化景觀的內涵提供了新的實證,也引發了我們對西湖孤山有關史料收集與研究的興趣,進而承擔起了《西湖孤山》一書的編寫任務。我們試圖對孤山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底蘊作一較為全面的介紹,使讀者能夠按圖索驥,增進對孤山的了解,從而對內涵豐厚的西湖文化景觀有更釋然的領略。
孤山是西湖的縮影,其豐厚的內涵很難精準從容地表述,限於時間倉促,也囿於我們的學識,內容的收集也恐不盡翔實,舛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有識者不吝指正。

序言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長史,有自己的個性和記憶。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不計其數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態。其中許多名城極一時之輝煌,但隨著世易時移,漸人衰微,不復當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結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廢墟供人憑弔。但有些名城,長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樹,在古老的根系與樹幹上,生長的是一輪又一輪茂盛的枝葉和花果,綻放著恆久的美麗。杭州,無疑就是這樣一座保持著恆久美麗的文化名城。
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杭州文化始終延綿不絕,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橋人憑著一葉小木舟、一雙勤勞手,創造了輝煌的“跨湖橋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麗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華第一城”,創造了燦爛的“良渚文化”,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而隋開皇年間置杭州、依鳳凰山建造州城,為杭州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此後,從唐代“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東南名郡,吳越國時期“富庶盛於東南”的國都,北宋時即被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東南第一州”,南宋時全國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元代馬可·波羅眼中的“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明代產品“備極精工”的全國紡織業中心,清代接待康熙、乾隆幾度“南巡”的旅遊勝地、人文淵藪,民國時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誕生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來為世人稱羨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個歷史階段,都讓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風景之城。“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潮,“至今千里賴通波”的京杭大運河(杭州段),蘊涵著“梵、隱、俗、閒、野”的西溪煙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勝收,令人驚艷。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東方休閒之都、國際花園城市等一頂頂“桂冠”相繼獲得,杭州正成為世人嚮往之“人間天堂”、“品質之城”。
這是一座積澱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來,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燦若繁星,讓每一段杭州歷史都不缺少光華,而且輝映了整個華夏文明的星空;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蹟,為杭州文化添彩,也為中華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風撲面而來,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相得益彰,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齊頭並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僅是“投資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敘說,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憶,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澱,有太多的夢想需要延續。面對這樣一座歷久彌新的城市,我們有傳承文化基因、保護文化遺產、弘揚人文精神、探索發展路徑的責任。今天,我們組織開展杭州學研究,其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
杭州學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杭州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綜合性學科,包括西湖學、西溪學、運河(河道)學、錢塘江學、良渚學、湘湖(白馬湖)學等重點分支學科。開展杭州學研究必須堅持“八個結合”:一是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經營、研究相結合,研究先行;二是堅持理事會、研究院、研究會、博物館、出版社、全書、專業相結合,形成“l+6”的研究架構;三是堅持城市學、杭州學、西湖學、西溪學、運河(河道)學、錢塘江學、良渚學、湘湖(白馬湖)學相結合,形成“1+1+6”的研究格局;四是堅持全書、叢書、文獻集成、研究報告、通史、辭典相結合,形成“1+5”的研究體系;五是堅持黨政、企業、專家、媒體、市民相結合,形成“五位一體”的研究主體;六是堅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華牌、國際牌相結合,形成“四牌共打”的運作方式;七是堅持權威性、學術性、普及性相結合,形成“專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效果;八是堅持有章辦事、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房辦事相結合,形成良好的研究保障體系。
《杭州全書》是杭州學研究成果的載體,包括叢書、文獻集成、研究報告、通史、辭典五大組成部分,定位各有側重:叢書定位為通俗讀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賣點、有市場;文獻集成定位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應收盡收;研究報告定位為論文集,突出“專”字,圍繞重大工程實施、通史編纂、世界遺產申報等收集相關論文;通史定位為史書,突出“信”字,體現系統性、學術性、規律性、權威性;辭典定位為工具書,突出“簡”字,做到簡明扼要、準確權威、便於查詢。我們希望通過編纂出版《杭州全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發揮其“存史、釋義、資政、育人”作用;希望人們能從《杭州全書》中各取所需,追尋、印證、借鑑、取資,讓杭州不僅擁有輝煌的過去、璀璨的今天,還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為序。
王國平
2012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