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千峰圖

西海千峰圖

《西海千峰圖》是清代畫家梅清創作的紙本墨色畫,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海千峰圖
  • 幅式:立軸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色畫
  • 規格:縱73.6厘米,橫49厘米
  • 現收藏地:天津博物館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梅清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黃山自古雲成海”。這雲海素有東、南、西、北、天五開海之分,《西海千峰圖》描繪的正是站在黃山排雲亭所能看到的西海奇景。描繪的是黃山西海一帶秀麗風光實景,這裡是黃山奇境名勝之一,可以說是一幅寫生畫。畫中雲霧由上而下,忽濃忽淡,忽遠忽近,淡淡水墨真實地表現了雲霧時聚時散,隨風拂動的奇妙境界。
畫幅左上自題五律一首:“西海真天險,蒼茫澗落暉;千峰分劍立,一水繞龍飛;鐘自雲堆小,僧從石罅歸;晚風吹動處,似樂聽依稀。”款署,乙亥七月寫,瞿山清,鈐以“梅”、“清”朱文印兩方,又“淵公”朱文印一方。

創作背景

梅清是一位寫生畫家:他能詩擅畫,下山水,松石,尤好寫黃山。因為他長期在黃山寫牛,以大自然為師,倒掛的古松,奇險的山勢,浩渺的雲煙,皆是黃山真景。此《西海千峰圖》是他描繪黃山奇境名勝之一的西海一隅,獨具特色。

藝術鑑賞

其主體畫群峰林立,座座高聳雄偉的山峰,從雲霧中滋生挺立,粗壯纖細不一,遠近左右錯落,都似一支支筆尖向上豎立著,挺秀多姿,與中景大山岩石的磅礴氣勢互為映襯對比,使畫面豐富而有變化,落暉反照,暮靄迷濛,月光初現,恍若夢境。眾人所知,黃山有一奇景名為“夢筆生花”,在這幅圖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尤計其數的“夢筆生花”,這些“筆尖”似乎蘸墨不均,有的黑色沉著,有的淡淡的仿佛融化在雲霧之中。遠處,一座難以敘明形狀的巨峰空懸在畫面右上部,左邊山石的陰影顯示出了它本身的崢嶸面目。其餘皆滲透在雲霧間。高聳雄偉的山峰上一水彎曲潺潺流下,山峰上點綴以松柏,幾株矯健優美的古松如倒掛在空中一般,從峭壁斜伸而出,飽覽著四周千峰競秀和蒼茫的雲海,使畫面分外秀逸深遠。
此圖取境險峻,結構嚴謹,氣勢磅礴,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在畫法上很少勾勒痕跡,主要用水墨層層漬染,採用積墨累擦法,施焦墨層層積起,用於筆層層擦揩而成。山峰上的松柏,用重水墨漬染,再加上濃點,松和雲相連,如巨松伸山懸崖。王士禎曾說梅清“畫松為天下第一,無人能與其匹敵。”(《蠶尾集》)此畫在構圖上作者也頗見匠心。在畫幅左上方留大片的空白,與右上方著意經營的千峰劍立形成強烈對比,而又相互照應,相互依存。這種虛實和黑白對比的手法,表現了千峰似一把把利劍刺破青天的險峻氣勢,同時也給觀賞者以曠遠、開闊、靈透的感覺,意境飄逸空靈。

作者簡介

梅清(1624—1697年),原名士羲,後改梅清,字淵公,號瞿山、敬亭山農,宣城(今屬安徽省)人。清初畫家、詩人。工詩善畫,以畫山水、松石、梅花著稱,時有“畫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畫梅花“枝幹奇古”之評。山水畫大多是黃山景致,風格雄奇豪放,為宣城地區畫壇領袖。梅清的山水畫遠承宋元諸家的遺緒,近學“元四家”和沈周的筆墨技法,又嘗與石濤相互切磋畫藝,故功力尤深。他的創作最重師法自然,曾在各地遊歷名山大川,終日面對青山描摹寫生。黃山和家鄉宣城是梅清繪畫中最著力表現的題材。著有《天延閣集》、《梅氏詩略》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