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西河⑴·金陵⑵
佳麗地⑶,南朝盛事誰記⑷?山圍故國繞清江⑸,髻鬟對起⑹;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⑺。
斷崖樹⑻,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⑼。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⑽。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⑾。
酒旗戲鼓甚處市⑿?想依稀、王謝鄰里⒀。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西河:
詞牌名,唐教坊曲。《
碧雞漫志》卷五引《脞說》:“大曆初,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又稱:“《
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極奇古。”《清真集》入“大石”。三片一百五字,前片六句四仄韻,中片七句四仄韻,後片六句四仄韻。
⑵金陵:古邑名。今
南京市的別稱。戰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滅越後在今南京市清涼山(石城山)設金陵邑。
⑶佳麗地:指江南。更指金陵。用南朝齊
謝朓《
入朝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⑷南朝:南北朝時期據有江南地區的宋、齊、梁、陳四朝的總稱。
⑹髻(jì)鬟(huán):形容長江兩岸的青山如美人頭上盤結的髮髻。
⑺風檣(qiáng):指帆船。唐劉禹錫《
魚復江中》詩:“風檣好住貪程去,斜日青簾背酒家。”
⑻斷崖:陡峭的岸壁。
⑼莫愁艇(tǐng)子:語出《莫愁樂》:“莫愁在何許?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莫愁,竟陵石城(在今湖北鐘祥)女子,善歌謠。
⑽半壘:指石頭城軍壘。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
⑾“夜深”二句:語本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女牆:古城牆頂部呈凹凸形的小牆有射孔,供守城者蔽身作戰之用。淮水:指秦淮河。
⑿酒旗:即酒帘。酒店的標幟。唐
劉長卿《
春望寄王涔陽》詩:“依微水戍聞鉦鼓,掩映沙村見酒旗。”戲鼓:雜技戲曲演出時敲奏的鑼鼓。
⒀依稀:仿佛。王謝:六朝望族王氏、謝氏的並稱。
⒁“燕子”四句:語本劉禹錫《金陵五題·
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譯文
金陵,你這“江南佳麗地”,誰還將,南朝盛世記憶?四圍不斷的青山,周遭環繞的碧水,兩岸青山,如同美人的髮髻相對挺起。怒濤拍打著城牆,索寞而孤寂,風帆啊,遠遠地消失在天際。
那陡峭的斷崖岸壁,仍有蒼老的枯枝倒倚,當年熟悉的小船兒曾在上面拴系。而今空有歷史的陳跡,蒼蒼鬱郁石頭城舊壘,沉入濃濃的霧氣。夜深時,月亮轉過凹凸不齊的女牆,回首東望淮水,傷心而痴迷。
那兒是什麼鬧市?飄動著招展的酒旗,擂響著鼓兒演戲曲?想來當是,當年王謝名門的宅邸。燕子不知今天為何世何紀,飛入了尋常巷陌,尋常人家的檐底,一對對地,似是閒說興亡,在斜陽下嘆息。
創作背景
這首《西河·金陵》是周邦彥晚年的作品。當時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機四伏。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南方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周邦彥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體會到農民起義對北宋王朝的巨大衝擊,這就不由得使詞人產生了“故國”、“孤城”的幽思。此外,作者在晚年又遭到一次流放,這更使得詞人感慨人世滄桑。這些當是這位多寫愛情、羈旅詞的詞人大發懷古幽思的原因。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周邦彥的一首懷古詞,作者面對金陵“佳麗地”,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因而引起人事興衰的感觸,抒發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哲理觀念,表現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當今的思想情感。這首詞隱括了劉禹錫《金陵五題》中最著名的《石頭城》、《烏衣巷》和古樂府《莫愁樂》詩意。
一疊從金陵山川形勝說人,便較劉詩華麗雍容。首句釆自謝朓《入朝曲》詩句,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問,令人遙想其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華,已伏後文感慨。“山圍故國”四句化用《石頭城》一半詩意,“髻鬟”、“風檣”二句是添加的新詞,從總體上展現的是一幅境界闊大高遠,江山景物清華的畫面,不為夢得所囿。“孤城”之於“空城”,一字之易,極有分寸——宋時金陵雖屬廢都,到底還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疊才逐漸聚焦到斷崖枯樹、孤城女牆等更具有滄桑意蘊的景物上來,這裡化用了古樂府“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和《石頭城》另一半詩意,寫悲涼之霧,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頭。以上兩疊所寫,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遠推近的趨勢。
三疊便寫到金陵坊市,寓不勝今昔之感。化用《烏衣巷》詩意,但頗有出新。“酒旗戲鼓甚處市”,就很有北宋的時代感,金陵已從六朝帝王之都變成了北宋商業、消費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欄瓦肆,尋歡作樂的紅男綠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舊時王謝為代表的豪門世族,這是古無今有的新氣象(或將此句解為憶昔誤)——“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滄桑。“燕子不知”三句從劉詩來,但劉詩只說“飛人尋常百姓家”,這裡卻變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語呢喃,好像飽經滄桑的過來人,在斜陽里閒話興亡呢。
或雲北宋危機四伏,作者外放時值方臘起義,遂有弔古傷今之情。然而此詞作年難定,所謂傷今之意,並不像劉詩那樣醒豁。周邦彥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詩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實例,對於劉禹錫的《金陵五題》來說,有如
李光弼將
郭子儀軍,號令一新。
此詞藝術特點有:一是結構,變雖好卻小的絕句為洋洋灑灑的長調,具有與題面相稱的氣勢感;二是具有北宋時代生活氣息;三是句法聲情,最短的“佳麗地”,和最末一韻“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各本斷句不同,正因為一氣蟬聯),相差十餘字之多,讀來疾徐盡變,更覺聲情並茂、姿態橫生。
這首詞是懷古詠史之作,蒼涼悲壯,平易爽暢,筆力遒勁,藝術技巧很高,它沒有正面觸及重大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於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名家點評
明代
沈際飛:如此江山,還有王者氣否?介甫《桂枝香》獨步不得。“王謝”,金陵事。吳彥高:“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邊”遜婉切。(《草堂詩餘正集》)
清代許昂霄:緊括唐人詩句渾然天成。“山圍故國繞清江”四句,形勝。“莫愁艇子曾系”三句,古蹟。“酒旗戲鼓甚處市”至末。(《詞綜偶評》)
清代
陳廷焯:此詞以山圍故國、朱雀橋邊二詩作藍本,融化入律,氣韻沈雄,音節悲壯。(《詞則·放歌》)
清代
陳廷焯:此詞純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氣韻沉雄,蒼涼悲壯,直是壓遍古今。金陵懷古詞古今不可勝數,要當以美成此詞為絕唱。(《雲韶集》)
近代
梁令嫻:張玉田謂:“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古人詩句,如自己出。”讀此詞可見此中三昧。(《藝蘅館詞選》)
近代
俞陛雲:閏庵評此詞前二段云:“佳處在境界之高。若僅以點化唐人詩意論之,尚淺。”余謂第三段“燕子”、“斜陽”數語,在神韻之遠,若僅以點化“王謝堂前”詩意論之,尚淺。(《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
唐圭璋:此首金陵懷古,緊括劉禹錫詩意,但從景上虛說,不似王半山之“門外樓頭”、陳西麓之“後庭玉樹”搬弄六朝史實也。起言“南朝盛事誰記”,即撇去史實不說。“山圍”四句,寫山川形勝,氣象巍峨。第二片,仍寫莫愁與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曠,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陽、燕子,寫出古今興亡之感。全篇疏盪而悲壯,足以方駕東坡。(《
唐宋詞簡釋》)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
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