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戰局

西歐戰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為徹底打敗納粹德國而在歐洲西部地區採取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歐戰局
  • 外文名:War Situation in Western Europe
  • 類型:軍事行動
歷史沿革
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蘇聯即於1941年7月正式要求英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
1943年1月,美、英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為在西歐登入作準備。5月和8月,雙方先後在華盛頓會議和魁北克會議上商定,美英盟軍將於1944年5月在西歐登入,實施“霸王”作戰計畫。此項計畫經同年底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予以最後確認。
1944年1月,D.D.艾森豪就任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負責組織實施“霸王”行動。雙方企圖 盟軍“霸王”行動的企圖是:英、加軍和美軍分別為左右兩翼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入後,英、加軍向法萊斯推進,美軍主力則以法萊斯為軸心從右翼實施迂迴,圍殲這一地區德軍集團,粉碎德軍西線防禦;爾後以左翼英、加軍為主力,沿海岸向東北方向實施主攻,經荷蘭繞過齊格菲防線攻入德國北部,迂迴魯爾並進擊柏林;右翼美軍則向科隆、法蘭克福方向實施助攻,從南面迂迴魯爾,並掩護英軍右翼。為牽制駐法國南部的德軍,盟軍在能夠把諾曼第登入戰役中使用的一部分登入艦艇轉用於地中海戰區時發起代號為“龍騎兵”的登入戰役。美法聯軍在法國地中海沿岸登入並北上,與諾曼第登入部隊會合後向斯圖加特、慕尼黑方向進攻,占領德國西南部。
對盟軍進軍西歐,A.希特勒和西線德軍早有預防,但判斷失誤,認為盟軍最有可能在索姆河河口至加來沿海地區登入,且未形成一致的抗擊計畫。西線德軍總司令K.R.G.von倫德施泰特主張實施縱深機動防禦,而駐守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B集團軍群司令E.J.E.隆美爾則堅持實施前沿防禦。希特勒基本同意隆美爾殲敵於水際灘頭的指導思想,但卻決定親自掌握裝甲預備部隊。戰局進程 根據盟軍作戰行動,整個戰局可分為4個階段。
登入階段(1944–06~07) 
6月6日,盟軍實施諾曼第登入戰役,迅速占領灘頭陣地,達成戰役突然性,但未能如期占領德軍防禦樞紐卡昂、聖洛和瑟堡。德軍初以為盟軍在諾曼第登入是佯攻,因此也未及時和集中投入預備隊組織有力反擊,但有效阻滯了盟軍的推進,使戰役很快陷入僵局。6月底,盟軍奪取瑟堡,但主力南下擴大登入場的攻勢卻因德軍頑強抵抗和灌木叢地形影響而多次受阻。直到7月18日,美英軍才在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分別攻占聖洛和卡昂,並於24日完成向法國內地發展進攻的準備。
突進階段(1944–07~09) 
7月25日,盟軍“眼鏡蛇”行動。空軍出動2 430架飛機對聖洛以西14平方千米突破地段實施飽和轟炸,投彈4 000噸,在德軍防線上炸開一道缺口;地面部隊隨即發起進攻,衝破德軍左翼防線,至31日占領阿夫朗什。8月1日,盟軍右翼第12集團軍群快速通過阿夫朗什,分別向布列塔尼半島、羅亞爾河和塞納河突進,8月中旬在法萊斯地區與左翼第21集團軍群合力圍殲德B集團軍群主力,爾後分兵展開追擊。與此同時,美軍第7集團軍於8月15日實施法國南部登入戰役,占領土倫、馬賽等港口後迅速北上。8月25日,盟軍全線推進至塞納河,並配合起義市民解放巴黎。隨後,第21集團軍群全力向東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於9月上旬相繼占領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第12集團軍群則因補給短缺而進展緩慢,9月中旬進到齊格菲防線附近便停滯不前了,使德軍獲得喘息時間加強該防線。9月17~26日,第21集團軍群為渡過萊茵河進入德國北部實施“市場–花園”戰役,但大規模空降作戰失利,未能實現戰役企圖,被迫沿馬斯河轉入防禦。
攻堅階段(1944–09~1945–02) 
到9月下旬,盟軍因受德軍防禦加強、後勤補給困難及陰雨天氣等因素影響,舉步維艱。為啟用安特衛普港,第21集團軍群於10月上旬發起斯海爾德河口戰役,肅清了河口兩岸德軍,至11月8日打開該港。第12集團軍群隨即恢復進攻,但進展甚微。12月16日,德軍經周密計畫和充分準備,集中34個師的兵力和2 500餘輛坦克,在盟軍戰線中部的阿登地區發起強大反攻,企圖重占安特衛普,切斷盟軍補給線,圍殲北線盟軍主力,以迫使美、英媾和。德軍的反攻達成戰役突然性,其裝甲部隊突破美軍防線,至24日向西推進百餘千米,但在馬斯河東岸受阻。盟軍緊急調整部署,一面阻擊突入德軍,一面增援突出部內的巴斯托涅守軍。22日,美第3集團軍從南面發起反擊,26日與巴斯托涅守軍會合。1945年1月3日,美第1集團軍從北面發起反擊,16日與第3集團軍會師。1月下旬,德軍撤回齊格菲防線。阿登戰役是德軍在西線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雖推遲了盟軍突破齊格菲防線的時間,但卻嚴重削弱了自身的防禦和機動兵力,從而加速了其在西線的潰敗。
決勝階段(1945–02~05) 
2月7日起,盟軍乘勝發起萊茵蘭戰役,全線突破齊格菲防線,至3月21日基本肅清萊茵河左岸德軍,並在雷馬根大橋建立起右岸橋頭堡。23~24日,盟軍全線渡過萊茵河,爾後向德國腹地快速推進。為迅速占領德國全境並防止德軍殘部在阿爾卑斯山區組織游擊戰,並鑒於蘇軍已逼近柏林以及雅爾達會議已劃分盟國占領區,艾森豪於28日決定放棄進攻柏林,改以第12集團軍群在中路實施主要突擊,向易北河畔的萊比錫、德勒斯登方向推進;第6集團軍群和第21集團軍群則分別向南北兩翼擴張,並掩護第12集團軍群翼側。4月1日,第12集團軍群合圍德B集團軍群於魯爾地區,4月18日予以全殲。4月25日,其第1集團軍率先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與蘇軍會師。與此同時,第21集團軍群向荷蘭北部和德國北部推進,至5月3日占領呂貝克;第12集團軍群右翼美第3集團軍向捷克西部和奧地利西北部推進,至5月5日占領林茨;第6集團軍群向奧意邊界推進,至5月6日占領阿爾卑斯山各山口。5月7日,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部長A.約德爾在蘭斯盟軍最高司令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西歐戰局至此結束。
戰局特點 
西歐戰局是美英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至戰局結束,盟軍總兵力達458萬餘人、飛機1.7萬架,以傷亡、失蹤84萬餘人的代價,殲德軍840餘萬人(其中被俘近811萬人),解放西歐並占領德國大部,對徹底打敗納粹德國起了重要作用。戰局中,同盟國建立起軍事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盟軍指揮機構,為戰局的勝利提供了組織保證,對戰後西方國家軍隊聯合作戰理論產生深遠影響。盟軍在周密計畫、精心組織戰略性作戰行動,嚴格訓練參戰部隊並巧妙實施戰略和戰役偽裝,尤其在組織實施戰略性登入戰役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盟軍海軍在保障登入部隊上岸和鞏固登入場的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盟軍空軍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與戰場偵察、戰略轟炸、戰役遮斷以及直接火力支援和後勤支援,顯示出航空兵在現代戰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空降部隊實施了軍事史上第一次集團軍級空降作戰,顯示出空降兵的巨大潛力。另一方面,戰局中盟軍未能完全擺脫各國不同政治利益對戰略方針和軍事行動的影響;缺乏圍殲敵重兵集團的經驗,未能妥善解決主攻與助攻、追擊與後勤之間的關係;情報部門過分依賴對德軍密碼的破譯,未能發現德軍戰略企圖;作戰部門低估了灌木叢和河網沼澤地對裝甲部隊作戰行動的影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