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封建社會哲學史》是現代張尚仁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歐封建社會哲學史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張尚仁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從公元五世紀後期至十七世紀前期歐洲封建社會思想發展的歷史。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基督教哲學,它的表現形式是神學、教父學和經院哲學。第二是市民和市民資產階級的哲學,它表現為唯名論、雙重真理論、泛神論等形式,以及異端運動和人文主義運動中的哲學思想。第三是農民、平民和早期無產階級的哲學思想,它表現為農民平民異端、神秘主義和早期空想共產主義的思潮。
作者在這方面曾作了長期的潛心鑽研,從1974年便開始寫作本書,後來幾易其稿。本書所論述的這段哲學史的核心內容是歐洲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經院哲學。經院哲學在全部西方哲學史中並不是進步哲學,而是和唯物主義、無神論相對立的唯心主義哲學。值作為整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它支配了歐洲民族幾百年,因此對它進行研究也是必要的和有歷史價值的。為此作者首先分析了與基督教的起源、發展相聯繫的基督教神學的出現和經由《聖經》、教父學到經院哲學的發展過程。接著論述了經院哲學的幾個代表人物——伊里吉納、安瑟倫和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思想。
十三世紀以後,經院哲學走向衰落,這一過程是和與經院哲學相對立的各種異端及其鬥爭相聯繫的。其中主要是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唯名論哲學。這是歐洲中1il紀進步哲學的主流,它在經院哲學內部和實在論展開了長期鬥爭。前期唯名論者(貝倫伽里、羅瑟林、阿伯拉爾)關心和討論的問題主要還是神學問題,反對一些神學教義。發展到十二世紀,神學問題作為形式仍然存在,但唯名論哲學家已更多地注意到哲學問題了。到了十三、十四世紀的唯名論者(羅吉爾·培根、鄧斯·司各脫、威廉·奧康)已觸及物質和意識的相互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了;在認識論上,對於認識的來源、方法和阻礙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障礙等問題也作了較深入的探討。至於神學問題,他們認為最好用剃刀剃掉。
此外,作者還敘述了市民異端、農民平民異端、人文科學中的哲學思想、自然科學的復興和發展、唯物主義哲學的復興和發展(尼古拉、彭波那齊和特勒肖,布魯諾)、宗教改革和早期無產階級的理論表現(托馬斯·閔採爾,托馬斯·莫爾,托馬斯·康帕內拉)。
本書的特點是密切聯繫當時的社會政治鬥爭,對於全面了解這一時期的歐洲社會思想發展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25.8萬字,責任編輯安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