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易西兵編著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樵山遺址考古研究
- 裝幀:平裝
- 定價:88 元
- 作者:易西兵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 ISBN:9787549562862
- 叢書: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
2015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易西兵編著圖書。
2015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易西兵編著圖書。編輯推薦西樵山考古的集大成之作,目前收集西樵考古文章相當全。作者簡介易西兵,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考古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明清時期廣州...
西樵山採石場遺址的發現始於1958年。1973年,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將西樵山採石場遺址列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南方大規模的石器製造場,並認為對研究明清時期礦冶技術具有較高科學價值。1977年9月,中山大學考古專業的師生在西樵山發現了細石器。2015~2016年,佛山市南海區會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西樵山採石場遺址開展了兩...
石燕岩就是當時西樵山最大規模的採石場遺址,其水下採石場遺址更是遠遠超過義大利中世紀時期被當作“採石場”的加城遺址,堪稱迄今發現的國內最大、最完整、最恢宏的水下古代生產遺址,其整體結構保存非常完整,由於被水浸泡的緣故,凝固了一格活生生的宋朝至明朝時期的大型採石生產現場。考古發現古石器 “西樵山文化”...
錦岩遺址在廣東省佛山市西樵鎮西樵山鐵泉峰西山坡,又名滴水岩,1958年發現,洞口向西,面積近500平方米,洞石質是霏細岩,洞壁疤痕累累,是人工敲打痕跡,1987年春,由廣東省博物館考古隊與南海區博物館工作者聯合成立考古發掘隊,在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面積54平方米,發現了原生文化層厚近1米,出土有石核,石球...
西樵山遺址,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廣東佛山南海區西南西樵山。年代為公元前3000—前2000年。1958年開始調查發掘。遺址是由20餘個地點組成的大規模石器製作場。當時在露天和山洞裡開採原料,以霏細岩為原料製作磨製石器,產品以雙肩斧、雙肩錛為代表,還有半成品和大量碎塊。或以燧石為原料製作細石器。因原料產地不...
南蛇崗採石場遺址在西樵鎮西樵山南蛇崗東南坡。1958年中山大學調查小組發現,面積約10000平方米,地表有燧石裸露。1986年12月至1987年春,中山大學、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與南海縣博物館聯合成立考古發掘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面積50多平方米,文化層深處達0.4米一1.2米,出土有燧石及霏細岩質石核,石片、石葉...
2003年1月,被聘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2005年被聘為廣東省文物局專家委員會委員、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24年3月,曾騏先生逝世。主要成就 曾先後主持、參與陝西臨潼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江西吳城商代遺址、安徽潛山薛家崗遺址和西樵山古遺址等處考古挖掘和學術研究。長期在高校從事考古學教學和研究...
廣東陽春獨石仔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 廣東封開黃岩洞1989年和1990年發掘簡報 深圳市大鵬鹹頭嶺沙丘遺址發掘簡報 廣東深圳市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 深圳市大黃沙沙丘遺址發掘簡報 高要縣龍一鄉蜆殼洲貝丘遺址 封開縣烏騷嶺新石器時代墓葬群發掘簡報 廣東連平縣黃潭寺遺址發掘簡報 廣東南海縣西樵山遺址 廣東南海市西樵山...
呂烈丹:西樵山考古學遺址管理芻議 曾 騏:西樵山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書院與理學文化 常建華:儒家文明與社會現實:明代霍韜《家訓》的歷史定位 張 侃:試論霍韜與張璁之公誼私交 黃志繁:論霍韜與夏言的關係 陳永福:明末清初理學家陸世儀對陳獻章、湛若水的評論 肖文評:方獻夫與西樵山 劉正剛:明代“合力”開發西樵山...
廣州南漢二陵/259 91.陽春鐵屎徑(石望)鑄錢遺址/264 92.番禺小陵山家族墓地/266 93.大埔余里窯址/268 94.惠東白馬窯址/272 95.台山大洲灣遺址/276 96.“南海Ⅰ號”南宋沉船/280 97.“南澳Ⅰ號”明代沉船/288 98.西樵山石燕岩古代採石場/295 附表廣東重大考古發現項目一覽表/300 後記/303 ...
古椰貝丘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石器與西樵山石器有相同點,為西樵山石器的年代提供了新線索。植物大遺存及澱粉粒分析的結果證實了殼斗科植物果實是古椰遺址先民重要的植物性食物來源。古椰貝丘遺址完整保存了遠古的植物遺骸,這種特殊的保存條件在中國類似的考古發現中,只有之前的河姆渡遺址可以與之相比。呈現了新石器嶺南源...
西樵山細石器見證了先民就地取材創造生產和生活工具的文明史,西樵人的祖先在數千年以前就已經擺脫了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譜寫了嶺南人類的石器文明。考古發掘 從1958年至1981年長達23年,包括國家考古專家夏鼐、賈蘭坡教授在內的一隊隊考古人員,先後對西樵山進行了廣泛的考古調查與挖掘,查證西樵山石器遺址範圍廣泛,...
教,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教授。曾教授在高等學校從事考 古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並指導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田野考古發掘等 實踐。1975 年以來,曾參加廣州市戰國—秦漢船台、宜都紅花套、南 海西樵山、曲江石峽、潛山薛家崗、常州圩墩、長陽外村里、香港離島 東灣、大灣、清江吳城等遺址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其在...
館藏藏品以收藏廣東省南海境內出土文物如漢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遺址石器以及南海籍歷代書畫家作品為主,其中西樵山遺址石器、康有為書法與信札手稿真跡為最大特色。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海博物館獲得“獅舞(廣東醒獅)、十番音樂(佛山十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歷史...
聚焦“考古中國”“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展嶺南地區史前文化史探源相關課題研究,切實抓好鬱南磨刀山遺址、英德青塘遺址、英德岩山寨遺址等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籌劃推動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南海西樵山遺址、從化獅象遺址、饒平浮濱文化遺址群、博羅橫嶺山墓地等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
科學研究 佛山市高明區博物館出版物4部,分別為:《高明區歷史文化名人》《高明區文物保護法有關條例》《廣東省歷史文化資源叢書·高明區篇》《高明縣誌·文物篇》。2006年,佛山市高明區博物館與廣東省考古所發掘了高明古耶貝丘遺址,2007年獲選“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合作交流 佛山市高明區博物館與佛山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