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松園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清朝(年月不詳)。因村東有一大松林而得名。隨人口的增加,解放後分東西兩村,此為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松園
  • 地理位置:北關街道辦事處西北側約3華里處
  • 面積:710畝
  • 建村事間: 相傳建村於清朝(年月不詳)
地理位置與人口,經濟狀況,村莊建設,社會事業,

地理位置與人口

位於北關街道辦事處西北側約3華里處,南鄰市北外環路,東鄰飛機場路,西面距離膠平路2華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屬於平原地區。占地總面積710畝。全村共有220戶,712人,其中男336人,女376人。

經濟狀況

經濟從70年代中期開始一步一個台階,使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攀升。村裡的第一個加工製造業——加工氨水桶(肩背式),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後來逐漸發展到製作大油罐、鍛壓廠生產的壓力機配件(撥叉、工作平台等)、以及各種機械加工(車床等)。此外,村里還建立了木工組,大約有6人,主要給鍛壓廠進行配件包裝,以及對壓力平台進行包裝,並給農戶製作家具。在這兩個項目逐漸發展起來以後,村集體的收入不大擴大,村民們也嘗到了改革開放的甜頭。工分值由當時的0.10元/分,增長為0.22元/分,村民收入翻了一番。1990年,村兩委開始規劃村莊整體搬遷,搬遷後的新村全部為二層別墅式樓房結構。村里給予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對搬遷戶每戶補償人民幣10000元。1990年實行耕地“五統一政策”即:統一管理、統一供種、統一化肥、統一農藥、統一種植,村里並且承擔一半的種植費用。全村共有個體企業32家,其中工業14家,商業18家,工業總產值17250萬元,村經濟總收入2.06億元,年人均純收入8096元,在全市所有村莊經濟綜合實力排名中列第17位,位居辦事處第2位。

村莊建設

村民全部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部分村民還住上了5、6層的高樓。二層樓房中,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5平方米,戶均140平方米,共居住了207戶。在已經竣工的兩個高層樓房中,共設計安排住戶154戶,總投資1200多萬元人民幣,戶型從80—130平方米不等,可以滿足不同村民的住房要求,目前已有部分村民入住。

社會事業

積極倡導村莊文明建設,樹立文明新風。1989年,給每戶村民拉上了自來水,2000年11月,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每年發給每位村民優質麵粉50斤、大米10公斤(到2006年增加到20公斤)、食油5公斤,並發給折合人民幣100元的餃子粉、海產品等年貨;對年滿60周歲的老人在重陽節一次發給500——800元零花錢;重視教育,設立獎學金制度,對考上高中的一次性發200元人民幣、大學500元;現役軍人立功獎勵一等功1000元、二等功600元、三等功400元,對義務兵每年獎勵500元;每人每年發給土地補助費80元,以上各項村里每年累計要支出30餘萬元。為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村里還建立了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主要有門球場、圖書室、籃球場等娛樂設施。並在村裡的主要地方安置了大批健身器材,供村民們強身健體用。並且成立了女子秧歌隊、門球隊(男女各一支)以及籃球隊、太極拳隊等8支隊伍,村里定期舉辦各種文體活動,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比賽和表演活動。秧歌隊和門球隊等連續多年榮獲市裡的比賽獎勵。另外,村里投入巨資在村裡的幾個主要路段安裝了監控設施,並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確保了村莊的安全。1995年獲青島市防糾紛激化有功集體二等功;1996年獲青島市先進黨員活動室稱號;1998年獲青島市安全村莊、“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美在家庭示範點、模範村民委員會、膠州市百花村莊、五星級治安工作先進村莊;1999年獲青島市衛生村莊、先進調解委員會、十佳文明村莊等稱號;2000年被評為青島市衛生模範村;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衛生示範村。2005年,被評為青島市首批小康示範村。社會治安連續多年被膠州市、青島市評為治安先進村村莊的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