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家峪村

西施家峪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鋼城西南6公里處。南鄰賢女廟村,北鄰中施家峪村和清泉嶺村,東與新泰市青雲辦事處交界,西與新泰市泉溝鎮接壤。全村446戶,1496口人,耕地面積1048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施家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
  • 人口:1496人
  • 耕地面積:1048畝
村莊簡介,詳細介紹,

村莊簡介

西施家峪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鋼城西南6公里處。南鄰賢女廟村,北鄰中施家峪村和清泉嶺村,東與新泰市青雲辦事處交界,西與新泰市泉溝鎮接壤。全村446戶,1496口人,耕地面積1048畝。
明代中葉,由袁、郝、楊、包、甄諸姓建村,曾取名官莊,當時滿山荊棘,土地貧瘠,生活環境惡劣,人口極少:清康熙年間農業連年豐收,人口劇增,人口眾多的難以餬口,只好分遷墾荒定居。先人為了鄰村團結,親如一家,共同抵抗自然災害及土匪騷擾,當時三村一名:施家峪。西施家峪村居西,故稱西施家峪村。
該村民國及民國以前隸屬蒙陰縣;1941年區劃為新甫縣第七區上峪鄉;1945年劃歸新泰縣翟鎮區寨子鄉;1958年隸屬於翟鎮人民公社;1985年劃為新泰市寨子鄉;1991年劃為萊蕪市寨子鄉;1993年劃為鋼城區寨子鄉;2001年寨子鄉與城子坡辦事處合併成立艾山街道辦事處,隸屬於艾山街道辦事處至今。

詳細介紹

民國年間戰亂頻仍,自然災害交替發生,至少有十幾家姓氏逃亡不知所終。留下的費盡血汗耕種,所得仍不足以果腹,只好靠南瓜、豆角、野菜、樹葉充飢。住的草房低矮、陰暗,有的五六口人擠在一間屋子裡。有的五六家擠在一個院子裡。他們“上贍父母,下撫妻子”,一代接一代艱難地繁衍生息。
20世紀20年代前後20多年間,軍閥混戰,散兵組成了大股小股的匪幫,他們所到之處見糧搶糧,見衣奪衣。為抗拒匪患,中施家峪村建起了圍子牆,把一應生活所需搬進“圍子”。各村聯防,輪流防守,但僅一時緩解匪情,最後圍子被攻破,並化為灰燼,西施家峪村人又遭一場劫難。村民衣食無著,饑寒交迫,老幼殘弱,死傷數十人。
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又踐踏了過來,當地土匪頭子陳三坎投靠日軍,他進行了比土匪更殘酷的劫掠。在黨的領導下,村中青年懷玉堂等挺身而出,組織村中及鄰村有志青年組成抗日游擊隊,對日寇和陳匪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有力地打擊了敵人。1947年,國民黨軍對山東發動重點進攻,“還鄉團”乘勢還鄉報復,對剛剛開始土地改革的新萊蒙地區的黨員、幹部及家屬,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八路軍領導的游擊隊員對還鄉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保護了大批積極分子和軍屬。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西施家峪村有4位烈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
解放後,西施家峪村民在老黨員的帶領下,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最貧困的山村最早入股成立供銷合作社、初級社、高級社。為了摘掉貧窮的帽子,村人1959年開始第一次改河工程他們築起一條河堰引水灌田。1964年出動一萬勞動力建成葫蘆峪水庫,1972年- 1974年第二次改河,搬遷12戶,拆掉房屋60餘間,拓地120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富民政策激發了村民的致富熱情,人們紛紛參加封山造林,疏通河道,修建盤山路等工程。1991年架電,1992年建成猴頭菇廠一處,1999年,修建一條2000多米的盤山路,修建攔河壩三個。2000年,著名企業家廣州太陽神集團總栽懷漢新投資13萬元為家鄉興修水利,挖掘砌成村北機井一口,建18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為村鋪設管道,安裝水龍頭,讓村里人用上自來水。1995年以來,村兩委幹部帶頭,全力發展寒露蜜桃,現有成年樹、青年樹3萬株,2002年總產量達60萬斤。2000年植下6000株,2001年植l萬餘株,2002年植2萬株,總株數已達6萬。村民的腰包開始鼓了起來。
更令人欣慰的是,全體村民已經從愚昧落後的意識中甦醒過來。開始重視文化教育,從199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村共有9人考上大學本科,僅2002年就有4個本村的學生被錄取為本科大學生。相信未來的西施家峪村,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