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像

西施像

諸暨的城雕“代言人”西施塑像,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之故里所塑之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施像
雕像歷史,西施,簡介,相關傳說,

雕像歷史

去年歲末,城市廣場的噴泉中間多了一個美女西施漢白玉雕像。如果有什麼雕像最能代表諸暨這座城市的形象,毋庸置疑,西施,就是諸暨的城雕“代言人”。在火車站月台,在西施殿,在新西施故里旅遊區,在西子賓館,在絹紡廠,在酈祠湖……再往前追溯,在諸暨的史料中,還可以看到民國時期置於老西施殿里的一座西施塑像照片,胖乎乎的,是民間藝人常塑造的那種菩薩形象,帶有特定的時代背景特色。
我們找到了這座城市幾乎所有的西施雕像。她們各具姿態,材質各異,卻都在無聲地昭示著,西施故里後人對這位絕代佳人的仰慕與追憶。
雖然有這么多西施像,但最被大眾認可的還是諸暨火車站的那一尊。她也是諸暨現存最早的西施雕像,塑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材質為白水泥,作者是中國美院諸暨籍教授傅維安先生。 這尊西施像通體潔白,斜坐於浣紗石上做浣紗狀,眉宇間有淡淡的憂鬱,素雅的情態、標準的美女五官都與傳說和大眾想像中的西施比較契合。因此,這座雕像的圖片頻頻出現在諸暨對外的一些宣傳資料、廣告畫冊上。
大概因第一尊西施像的成功,所以,後來重修西施殿時,傅維安教授再次為西施殿創作了一尊西施像。之後,原火車站前廣場酈祠湖中又立起了一座西施像,也是傅教授的學生根據先生的畫稿雕塑而成的。而最近置放於城市廣場的漢白玉西施雕像,還是根據火車站的西施雕像放大製作的,傅教授全程參與指導。
這幾個雕像雖然同根同源,容貌也有幾分相似,但就神韻而言,無法與第一尊相比,這也許就是傅教授所說的創作靈感。其實傅維安先生也曾多次坦言西施像的塑造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畢竟,在國人心目中,西施是無法超越的天下第一美女,她已經成了美女的代表。
2004年,西施故里旅遊區籌建中國歷代名媛館,共選擇了100多箇中國古代女性形象,其中四大美女是整個展館的核心。而最能代表西施故里的,當然就是西施的形象了。中國歷代名媛館的四大美女雕像,由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承接雕塑。該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家做靜態仿真雕塑的,已經有20年時間。但塑造西施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這種用高分子材質雕像,乍一看,與真人一模一樣。由於是高度寫真,其塑造難度比硬質雕塑更勝一籌。雖五易其稿,但今天我們在名媛館看到的這個寫真西施仍然與人們心目中那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絕世美女相去甚遠。 中國的傳統哲學認為大象無形,同理,大美也是無形的。其實古語“情人眼裡出西施”早就一言道破了我們傳統的審美標準:因愛而覺其美,美因心生

西施

簡介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1]。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稱“浣紗雙姝”。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相關傳說

沉魚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西施與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訊息後,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得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民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顏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美中不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是腳卻比一般人的大,於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製了一雙木屐,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西施與舞蹈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計的主角。但是大家並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時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家。越王勾踐為了顛覆吳國的政權,設計把美麗的西施姑娘當作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
吳王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當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進大缸(如同現代的共鳴箱),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西施在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每當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出有節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著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悅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吳王擁著美人。
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並把這個長廊命為“響屐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