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技術觀研究

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技術觀研究

《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技術觀研究》是一本2022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志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技術觀研究
  • 作者:李志敏
  • 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1日
  • 頁數:20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5747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西方馬克思主義視野下傳播技術是如何建構交流結構的,以及這一過程對社會中的個體及其交往產生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先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技術批判理論的生成路徑及出場邏輯進行了考察,進而以傳播技術為主線,對20世紀30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三個階段的代表學者的傳播技術觀進行了剖析,不僅結合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技術背景,較為完整和清晰地呈現了他們前後的思想演進脈絡,更為重要的是展現了一種對傳播技術的功能認知上的變化,旨在為思考人工智慧背景下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智媒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相關的治理等問題提供理論框架。

作者簡介

李志敏,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2016)。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基礎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思想、媒介技術與社會、輿論學。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各1項,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緒 論………………………………………………………………… 0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02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及本書研究對象……………………………… 005
第三節 研究現狀及其問題……………………………………………… 009
第四節 研究架構………………………………………………………… 020
第一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技術批判理論的生成路徑及出場邏輯… 023
第一節 有關技術………………………………………………………… 025
第二節 馬克思對技術的批判…………………………………………… 032
第三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技術批判理論的源起及轉向………………… 034
第四節 歷史哲學框架下的技術批判…………………………………… 041
第五節 技術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 044
第六節 “個體”自由的訴求及“個體”之缺失……………………… 049
本章小結…………………………………………………………………… 053
第二章 工具化的媒介與個體交流的困境………………………… 055
第一節 “技術的政治化”觀點………………………………………… 057
第二節 理論時機:切合了大眾反對技術惡托邦心理………………… 060
第三節 “被操縱”的傳播技術………………………………………… 063
第四節 個體及其交流的式微…………………………………………… 071
第五節 傳播技術批判思想的限度……………………………………… 073
本章小結…………………………………………………………………… 076
第三章 特定社會體系下的技術和少人情味的交流……………… 079
第一節 置於社會語境下的技術觀……………………………………… 081
第二節 文化及技術研究的社會轉向…………………………………… 084
第三節 社會體系及特定文化中的傳播技術…………………………… 086
第四節 傳播實踐活動中能動的個體…………………………………… 091
第五節 電子媒介的“物性”及其控制………………………………… 096
第六節 少人情味的交流結構…………………………………………… 102
本章小結…………………………………………………………………… 104
第四章 民主化的技術變革與個體參與…………………………… 107
第一節 “技術轉變的民主化”觀念…………………………………… 109
第二節 從“批判技術”到“改造技術”的轉變……………………… 113
第三節 作為交往媒介的計算機技術…………………………………… 116
第四節 參與技術設計的個體…………………………………………… 127
本章小結…………………………………………………………………… 131
第五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傳播技術思想與當代……………………… 133
第一節 從“工具”“手段”到“存在方式”………………………… 135
第二節 傳播技術成為生活的“底色”………………………………… 138
第三節 新媒介的“物性”及其結構性力量…………………………… 143
第四節 傳播技術的使用及反思………………………………………… 151
本章小結…………………………………………………………………… 162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65
參考文獻……………………………………………………………… 1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