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態批評研究》是2006年7月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志紅。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對西方生態批評作全面深入研究的學術專著,具有重要的開拓性意義。作者在大量細讀西方生態批評名著的基礎上,對西方生態批評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西方生態批評的研究範圍及主要特徵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明確的界定。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籍目錄,
內容簡介
生態批評是文學研究與當代生態思潮的結合,是文學研究的綠色化,是對生態危機的綜合回應。它是一個非常龐雜、開放的批評體系,兼有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的特性,生態批評可以簡要地定義為本著拯救環境之精神研究文學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它某取“以地球為中心”的態度研究文學,將以人為中心的文學研究拓展到整個生物圈。
本書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簡要地介紹了西方生態批評產生的社會、學術、哲學背景,其發展歷程、主要內涵及其思想基礎,揭示了基於生態中心主義的生存範式取代基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生存範式的客觀必然性;第二部分是對西方生態批評內容的系統研究;第三部分主要對我國(中國大陸)生態批評的興起、發展及現狀作一簡要的梳理,同時,作者也試圖從個人的視角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即中國生態批評學術活動缺乏自覺的比較文學學科意識和生態批評理論建構意識。
本書有助於推動中國生態批評學術活動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生態文化話語建構以及中西生態話語的對話與交流,也有助於促使比較文學研究的綠色化,深化比較文學研究的內涵,拓展比較文學研究的領域。
作者簡介
胡志紅,生於1966年,四川成都人,先後就讀於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分別獲英美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供職於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任英美文學、歐美文化專業方向碩士生導師,四川師範大學分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理事、秘書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
主要學術興趣:生態批評、生態神學及生態文學研究、歐美文學及歐美文化研究。現已分別在《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求索》、《當代文壇》等各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絕大多數與生態批評、生態文學及比較文學有關。近年來主要論文有:《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跨文明闡發》,《生態批評與跨學科研究》(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文學生態中心主義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挑戰》,《生態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的新天地》,《生態文學的跨文明闡發與全球生態文化建構》等。
書籍目錄
序
第一章 生態批評的興起及其思想基礎
第一節 生態批評的緣起及其發展簡況
第二節 生態批評的思想基礎
第二章 生態批評理論的建構
第一節 生態批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評
第二節 人文主義:人類的獨白與自然的沉默
第三節 社會危機與生態危機的總根源:科學技術
第四節 如畫美學理論:對自然權利的剝奪
第五節 生態批評與跨學科研究
第三章 生態批評對文學生態的研究
第一節 西方文藝理論對自然的放逐
第二節 自然是文學藝術不可企及的範本
第三節 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第四節 文學史的重審與重構
第五節 批評理論的借鑑與綠化
第四章 文學生態中心主義
第一節 放棄對自然的占有
第二節 人類主體性的放棄
第三節 賦予自然主體性
第四節 季節的生態學意義
第五節 地方意識的建構——文學的烏托邦工程
第六節 環境啟示錄的書寫——從生命之網蛻變成死亡之網
第五章 生態批評與跨文化研究
第一節 生態批評對生態文化多元性的訴求
第二節 全球化的本質與生態公正
第三節 生態批評對西方中心主義的超越
第四節 西方生態批評與跨文明研究
第六章 比較文學視野中的中國生態批評
第一節 中國生態批評的發展簡況及其意義
第二節 中國生態批評面臨的困境
第三節 比較文學學科意識淡薄的中國生態批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