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派

西方派, 一譯西歐派。19世紀四五十年代俄國封建農奴制衰落、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一個政治思想派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派
  • 別名:西歐派
  • 流行時間:1840年 至 1961年
在1836年恰達也夫《哲學書簡》發表後引起的激烈論戰中,於1840年首先在莫斯科形成。與斯拉夫派相反,該派力主走西歐的資本主義道路。其成員大多為出身貴族地主家庭的青年知識分子,具有自由主義傾向。重要代表人物有格拉諾夫斯基、卡韋林、恰達也夫、屠格涅夫、鮑特金(Василий Петрович Боткин,1812—1869)、安年科夫等。接近該派的有格里戈羅維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1822—1900)、岡察洛夫、德魯日寧、邁科夫(Валери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айков,1823—1847)、涅克拉索夫、帕納耶夫(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Панаев,1812—1862)、皮謝姆斯基(Алексей Феофилактович Писемский,1821—1881) 等人。主要論壇是《祖國紀事》、《現代人》和《俄羅斯導報》等刊物。該派成份複雜,意見不盡相同,大體說來都主張由自由派貴族協同政府及早廢除農奴制度,代之以僱傭勞動制度;推崇資產階級法治與民主,抨擊君主專制政體,要求改行英、法式的君主立憲制或議會制。但他們只想通過普及教育和科學、加強社會輿論對政府施加壓力等和平途徑來達到目的,完全排斥革命手段。他們希望沙皇政府效法彼得一世,大力改革,給資本主義以自由發展,給新興資產者以參政機會。在50年代末俄國農民革命形勢迅速高漲的情況下,該派和對立面斯拉夫派很快便在維護有產階級權益的基礎上相互接近起來,共同反對以車爾尼雪夫斯基、赫爾岑等為首的革命民主派。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