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駝鈴巷18號,始建於唐永貞元年(805年),明洪武五年(372年),重建,現存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築。

西方寺,現存大殿,另有兩廂廊房、方丈室等清代建築。大殿歇山重檐,楠木結構,通面闊三間,梁枋有彩繪。柱下有木,保存基本完好。殿後有古銀杏一株,樹幹數圍,枝葉繁茂。清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金農居此度過晚年。西方寺大殿,是揚州歷史上留存下來的最早的明代木構建築。由於其平面方形、柱網構架布置合理,加之用料考究、榫卯嚴密,故能完好保留,為研究揚州明代建築地方做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寺大殿
  • 地理位置: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駝鈴巷18號
  • 所處時代:明朝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265-3-06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西方寺,始建於唐永貞元年(805年)。
《清嘉靖維揚志》載:“唐初,於前掘得石佛三尊,唐太宗聞事,特敕賜‘西方禪寺’額,後圮。”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
明洪武五年(372年),僧人普得重建。明永樂至清道光其間曾多次修葺。
清鹹豐三年(1853年),除大殿外,余皆毀於兵火。

建築布局

綜述
西方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內部構架完好,殘存明代彩繪,為揚州地方做法。
平面
西方寺大殿,平面呈四方形,柱網布置對稱,其尺寸除明間面寬較中間進深大28厘米外,余皆相同。面闊與進深均為五間,每根軸線立柱六根,六根軸線、立柱三十六根。從開間尺寸上來看,明間至梢間尺寸縮減較大;明間為575厘米、次間為336厘米、梢間160厘米。從進步架上看:中間為四椽、次間為二椽、梢間為一椽。北京故宮的中和殿,平面形式和柱網的布置與該大殿相同,它是把牆壁、隔扇設在金柱線上,四周迴廊作為副階。從立面看,梢間顯得很小。大殿總面闊1567厘米,梢間160厘米,兩梢間相加,相當於總面闊的1/5,這是江南殿堂法的一種立面特徵。
西方寺大殿明間尺寸575厘米,次間336厘米,次間與明間的比例為5.8:10。這樣的定尺,主要是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加大明間的尺寸,延長正脊的長度;另一方是縮小次間的尺寸,其原因關係到殿身屋頂歇山的位置。地方一般做法:將歇山往往設在次間的中心,而歇山尖又採用硬山做法。歇山尖的大小是關係到整個屋面的尺度,該大殿次間336厘米,歇山尖設在次間的1/2處,等於168厘米。歇山山尖之間距離:進深中間547厘米加兩半次間336厘米,等於883厘米。
構架
西方寺大殿構架,看平面方形,視柱網對稱。總體構架分為三部分:一是梢間,即四周檐柱至殿身檐柱。這部分柱距很小,在江南堂中作一內部使用;兩側多布置羅漢等佛像,前部分用來瞻仰主佛的內廊,後部為仰視海島或扇面牆背面的出口。這周匝上部就是副階層面所在。構架布置簡單,僅用抱頭梁、穿插枋連線斗拱。二是明間,一種梁、枋、斗拱齊全的構架,從內外金柱間構造中看,系由雙步枋、雙步梁、單步梁組成。內金柱中間構架由隨梁枋、五架梁、三架梁組成,即是兩個內、外金柱的構架。所有瓜柱下、梁、枋間均施隔架科,端部施丁頭科和柱頭科。整個梁架的做法似從《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四十六中演變而來,雙步梁、單步梁視為乳栿、剳牽,雙步枋似增之為順栿串。順梁枋、五架梁、三架梁視為順栿串、四椽栿、平梁的做法。在雙步梁與單步梁之間、五架梁與三架梁之間用瓜柱過渡,這也是地方的一種做法。三是次間,其構架較為明間構造簡單,不施斗拱、皆為圓作。揚州地方做法,踩步金用料較小,將檐椽後尾釘在踩步金的上口,椽尾上部用踏腳木,踏腳木上砌磚牆,磚牆作為椽尾的壓槽。踏腳木的寬度按牆外皮縮進6厘米,以貼砌磚牆。牆的內皮是構架的中線;構架的中線同垂脊的中線,即垂脊的中線設在歇山牆內皮。歇山尖橫施筒瓦,簡瓦後尾伸入垂脊,垂脊外筒瓦置在1/2的歇山牆上。整個踩步金荷載較大,在次間即內、外金柱間,有兩榀梁架承受踩步金荷載。同時踩步金通長用料,跨過梁架懸桃,與通長懸挑的下金桁十字相交,連線槓桿式的老角梁。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構架
斗拱
西方寺大殿副階斗口九等,6.4厘米。段身斗口八等,8厘米。下檐斗拱平身科,外單翹重昂,內轉三翹上昂並計心造。從這攢斗拱上看,似為北方的“溜金斗拱”、蘇州的“琵琶科”。揚州對這攢頭拱的造型看作是一副耕田的犁一外部兩根象鼻式的昂視為犁頭,內部上昂作為犁梢,所以稱“犁梢拱”。而殿身斗拱做法簡單,出單翹三踩品子拱,其向內有鋒頭做法。柱頭科向內施荷葉拱。隔架科的坐斗下用荷葉墩做法。下金桁下面不用墊枋,用“象”形拱,也像宋代的綽幕坊。三架梁、五架梁下端丁頭拱帶雀替。這都是楊州明代構架中的地方做法。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
屋面
西方寺大殿是明代構架,其屋面坡度疊漕較大。

文物遺存

西方寺大殿內彩繪系五彩遍裝,不用藻井。主要部分梁、檁、枋的彩繪保留了宋代風格,次要部分花紋與底色多用青綠色及黃白色相互襯托,色彩不複雜,構圖鮮明,多用連枝圖案,花紋輪廓簡單,為明代早期彩繪之風格。柱子斗栱原來都有彩繪,現僅存小片彩繪和一些痕跡。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大殿內彩繪
西方寺大殿留存經幢一個。
西方寺大殿
經幢

歷史文化

揚州八怪之一金農
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中的老畫師金農曾寄居西方寺。金農,字壽門,號冬心,以畫梅竹著稱於世,書法標新立異,自創“漆書”,在藝術上有較高的造詣,堪稱是一位詩書畫全能的藝術家。金農晚年嗜佛,專事畫佛寫經,曾於寺壁漫題詩曰:“無佛又無僧,空堂一點燈。”這位老畫師就在這所寺院裡,度過了他慘澹悽苦的晚年,67歲時,病逝於西方寺。

文物價值

西方寺大殿,建於明洪武年間,已有六百餘年歷史,是揚州歷史上留存下來的最早的明代木構建築。由於其平面方形、柱網構架布置合理,加之用料考究、榫卯嚴密,故能完好保留,為研究揚州明代建築地方做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西方寺大殿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駝鈴巷18號。
揚州八怪紀念館

交通信息

步行:自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政府步行前往西方寺大殿,路程約560米,用時約9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