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試圖讓回憶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學家本人思想的同時,一方面通過當代視野來揭示其中的深層蘊涵,另一方面也通過問題本身的如其所是來展開對問題本身的回憶與參與。通過這樣的方式,本書探討哲學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學地思考。
像其他有關西方哲學史的著作一樣,本書也是對哲學的回憶。不過,本書並沒有事無巨細地回憶每個時期每位哲學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們思想的某些方面。
編輯推薦
——俞吾金
作者簡介
張志平,哲學博士,曾翻譯《迷途指津》(山東大學出版社,三人合譯),《舍勒的心靈》(上海三聯書店,兩人合譯》,出版《現代性的蹤跡》(泰山出版社,三人合著)、《情感的本質和意義——舍勒的情感現象學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書。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講哲學的使命:認識你自己
第二講萬物的本原和統一:巴門尼德的“存在”
第三講用語言創造善的國家:柏拉圖的“理想國”
第四講存在的根據及原理: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
第五講衝突與和諧:中世紀及啟蒙時期的科學和宗教
第六講確定性的尋求:笛卡兒的“基礎主義”
第七講先驗的反思: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第八講面向事情本身:舍勒與胡塞爾現象學的不同道路
第九講“解釋”何以可能:從伽達默爾到維根斯坦
第十講人類文化的守護:卡西勒的符號哲學
第十一講理性的算計:現代社會對價值的數量化
第十二講從同一走向差異:現代性與後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