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是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高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
  • 作者:蕭高彥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218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是西方重要的政治思想典範,淵源於古典時期希臘與羅馬的政治思辨,並且在文藝復興之後,與現代民主政治及憲政主義結合,深刻地影響了現代歷史的軌跡。在清末民初,也曾經對中國的政治意識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
  《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追溯西方共和主義的思想史,分析的對象包括亞里士多德、西塞羅、馬基亞維里、盧梭、孟德斯鳩、《聯邦論》、西耶斯、康德、黑格爾,以及當代的政治理論家阿倫特、施密特與史學家斯金納。作者以“史論”的體例,詳細地分析了每一位思想家的時代背景、問題意識、概念架構,以及論述精義。本書呈現了古典共和主義以權力平衡為核心的政治藝術,以及有現代政治變遷的過程中,共和理念與憲政主義以及人民主權分別結合之後所產生的“憲政共和主義”與“民主共和主義”的對立與辯證發展。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共和主義的系譜
一、前言
二、共和主義的意義及基本信念
三、古典共和主義
四、現代共和主義的兩種進程
五、共和主義的式微
六、共和主義的復興
第一章 亞里士多德與共和政制
一、前言:西方共和主義之淵源
二、思想脈絡:希臘城邦的民主理念
三、政治學:德行、明智與立法
四、城邦與“政治統治”:《政治學》第1卷
五、公民身份:政治統治的民主要素
六、“政制”與統治團體:城邦政治秩序的寡頭要素
七、政體分類及討論
八、共和政制、中間政制與立法家的混合藝術
九、公民德行
十、結語:共和主義與民主政治
第二章 羅馬與西方共和主義之奠基
一、前言
二、波利比烏斯:致用史學、政體循環與混合憲政
三、西塞羅的《論共和國》
四、結語
第三章 西塞羅與馬基雅維里論政治德行
一、前言
二、西塞羅論述的脈絡及分析架構
三、西塞羅論基本德行
四、西塞羅論效益
五、馬基雅維里政治道德論的基本取向
六、馬基雅維里論政治德行
七、馬基雅維里主義與現象世界的政治邏輯
八、規範論與秩序論:政治道德的兩種典範
第四章 馬基雅維里論現代共和的政治秩序
一、前言
二、馬基雅維里政治秩序論之相關文獻
三、馬基雅維里政治秩序論的基本範疇
四、馬基雅維里論政治秩序之構成
五、公民共和主義和政治決斷論?——馬基雅維里政治觀的現代意義
第五章 盧梭的民主共和主義
一、前言
二、普遍意志與政治權利——共和原則之證成
三、政府之特殊利益
四、激進民主與政治神學
五、盧梭理論建構之檢討
第六章 盧梭論立法家與民族文化
一、前言
二、立法家:議題的脈絡及其人格特質
三、立法家以及政治空間之建構
四、立法家的創建行動與憲政體制之二元性
五、民族精神與公民結合作為政治現實性之動力
六、結語
第七章 《聯邦論》中的兩種共和主義
一、兩種共和主義
二、超越孟德斯鳩:從古代到現代共和
三、憲政共和主義:隱蔽的人民
四、民主共和主義:人民正身的展現
五、制憲權的馴化:審議民主或正當性的持續奠基
六、結語
第八章 從共和主義到革命憲政主義:西耶斯的制憲權概念
一、前言
二、國民、憲法與制憲權:基本概念之初步考察
三、制憲權作為政治
四、西耶斯制憲權理論的自由主義精神
五、惡性循環的克服與再現
六、國民
第九章 歷史理性中的共和理念:黑格爾與憲政國家
一、前言
二、德國觀念論與共和主義
三、市民社會的辯證與整合
四、國家作為“理性公民共同體”
五、“合理愛國主義”
六、合理愛國主義與歷史辯證
七、結語
第十章 共和主義、民族主義與憲政理論:阿倫特與施密特的隱蔽對話
一、前言
二、問題的出發點:馬基雅維里的政治創建論
三、施密特的憲政理論:民族之政治決斷與制憲權
四、“權力屬於人民,權威存在憲法”:從政治神學到羅馬共和主義
五、超越決斷式制憲之外:美國立憲的延續性立憲
六、共和主義與民族主義之憲政原則
第十一章 斯金納與共和自由概念
一、政治自由的意義
二、斯金納論述之脈絡:伯林的消極自由論
三、斯金納對伯林自由論之回應
四、斯金納對馬基雅維里思想之詮釋
五、法律的功能、目的及其根源
六、共和主義論述的典範競爭
結語共和主義與當代社會
附錄“文化政治”的魅力與貧困
參考書目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