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應村

西應村

西應村,地處浙東南,縉雲的東首,三溪的西頭,括蒼山脈之中緣,金臨公路之中點,東至臨海,西至金華各100公里,南至麗水70公里,也是甌江、靈江的發源地之一。屬山區半山區中的小盆地,村莊高度海拔450餘米,高山(猛風尖)海拔880餘米,季風亞熱帶氣候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農作物生長期長,糧食蔬果質量味道特別好;真山真水真空氣毫無工業污染,夏天特別涼快,是休閒避暑理想的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
  • 海拔:400多米
自然資源,教育底蘊,人文景觀,龍洞坑,出水岩尖,猛風尖,龍洞坑殿,天地坪,前陳墳山,搶魂崗尖,西園山,寺基水簾洞,蜜柿潭,水碓遺址,貞潔牌坊,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本村地勢坐北朝南,水勢西往東流。由柘寶花尖到出水岩尖,掃帚岩尖、搶魂崗尖,直至上廠尖等層巒疊嶂,鑄就東北側的堅固靠山:由分水仰到角園大尖,至水牛辯汗宙享岩,車桶澗直連前陳墳山尖等群山起伏,構成西南方的天然屏障,人稱第一重玄妙的風水景案。
再由東邊的水口山到天馬山與南邊的立虎山連月彎(金龜)山,兩邊對峙成天生的東南水口,既似青龍白虎左右踞守,又像兩隻神仙的巨手將西應風水緊抱懷中,似無出口,凳斷店辣萬夫莫敵,無愧為第二重玄妙的風水景案。
又由來龍山、光馬山、西園山、饅頭山、水口山、金鉤山諸星點小山點綴成神奇莫測的風水線,特別是水口山和饅頭山憑藉回瀾橋把老村莊的水口緊緊鎖起藏而不露,形成難得的第三重玄妙的風水景案。
整個村莊大有世外桃源之幽、藏龍臥虎之勢、銅牆鐵壁之固。

教育底蘊

歷代幾百年,西應均以私塾形式授教。科舉時代出有御史、歲進士、縣丞、通判、邑掾、總旗、校尉、雲騎尉、迪功郎、登仕郎……還有貢生、處士、秀才幾十人。
民國時期始辦學校,後期“三溪國民中心校”創辦在西應大祠堂。畢業於舊式麗水師範、杭州師範函授班、省立蠶絲國中、杭州安定國中等不乏其人。
共和國後高小部移到後吳,西應從初小複式班開始,1958年校址搬遷欽公祠,學生和班級逐漸增多,1960年又轉遷到清明亭祠堂,並擴建一批新課室,創辦高級國小,1976年—1978年創建國中,1979年併入後吳,從此西應一直為完小。1997年投資48萬元,劈山填方,新校舍創建於水口山旁,環境頗為幽雅。並增加了大量的教學設施,解決了本村及盛園、嶺頭方、馬飛嶺、牛大坑、井南等學子入學難題。
西應本村原有古祠堂:應氏特祠、欽公祠堂、贊公祠堂、德周公祠、德期公祠和俗稱的東漢祠堂。目前留存的僅有德期公祠、贊公祠堂、東漢祠堂等三座祠堂。
廟宇留存的有本保殿(又稱胡典殿)、三將軍廟(又稱隔山殿)、禹王廟(在月灣山)、留恩廟(俗稱龍洞坑殿)。

人文景觀

龍洞坑

擁有龍洞鳳山之勝。常年秀水長流,松濤滾滾;每每鷹擊長空、魚翔碧潭。壯觀瀑布,倒懸峭壁,咆哮半空,傾瀉而下,猶如玉龍呈威,勢不可擋,天然景觀,引人入勝。
清泉急湍的龍洞坑,流淌在西應村北的深山綠谷中。這裡是龍溪的源頭之一,“龍洞枕流”就是這裡至高無上的龍王所傲踞的龍庭總座。
清幽美好的風景使這裡顯得更加冷靜肅穆。幽深的小澗激流好像豎掛在千丈懸崖之上,在山風的吹擊下,瀑布時直時斜時近時遠地噴瀉到下面無數的險石深罅。飛珠縱橫猶如流雲擁抱危崖險石,而岩石的高低凹凸和左右歪曲,致使噴瀉的瀑布成了阿娜多姿無序舒展洪請擔的奇異屏障。

出水岩尖

終年涓涓流水不斷,昏晨靄雲霧氣繚繞,是應氏歷代祖孫憑藉此山峰上變幻無窮的晚霞晨霧以測晴雨,推季節,事農活的“原始氣象站”。

猛風尖

海拔880餘米,是西應與雅宅交界的最高之巔,因山高風猛而馳名。遠眺奇峰,高聳入雲,近攀山崗,寒風逼人。共和國後,曾在此尖至高點設立紅旗,架置腳箏,作為飛機導航之標記。登此峰巔,可以南觀縉雲仙居群山,北眺壺鎮盆地,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慨!

龍洞坑殿

又稱流恩廟,來由悠久(毀於文革期間,92年重建),相傳此乃北海龍王別居聖地,歷代每逢旱情,誠心祈禱,要雨有紙台滲雨,欲風即風,有求必應,威名遠播。早年逢旱年頭,金竹、唐市等地都搶著來迎神求雨,墊您屑迎到哪裡,就大雨落到哪裡。

天地坪

傳說原有一洞朝天,常年霧氣騰騰,嚴冬毫無積雪,且與相隔十里的漴潭相通,古時曾有水牛從此掉下竟從崇潭浮水而出。

前陳墳山

是西應前陳太公(君育公)和歷代祖宗安息聖地而稱之。

搶魂崗尖

陰風滾滾,黑霧騰騰。舊時沒什麼醫院,信仰鬼神。凡受驚失魂所至疾病,或認為被鬼魂迷去的症狀,必一邊請詩公設台趕鬼招魂,一邊由宗親戴高帽畫鬼臉,持槍棒穿法衣,列隊伍衝上山斗鬼搶魄。這裡是千百年來人與鬼鬥智賽勇的戰場。

西園山

俗稱書院山,原是古樹參天花果滿山、百鳥爭歌群芳鬥妍,是西應村莊之西屏,花蝶爭寵之樂園。如今已是高樓迭層訂囑笑、新房林立,新居新景,競顯時髦。野生風味,一往不返。

寺基水簾洞

是宋丞相王安石神象棲身聖地,流珠噴玉的天生水簾掛封佛洞。人在洞中即不知世外睛雨春秋,無愧能與西遊記中孫大聖所居的福地洞天平分秋色,是三溪八景之一。

蜜柿潭

是西應村莊之水口,兩旁古木蔥翠修竹爭寵,抬頭蜜柿可銜,上樹榧果易采。清流激湍,鱗波蕩漾。每當盛夏,天朗氣清,牧童在碧波中戲水,村姑在樹蔭下浣紗,雖無絲竹管樂之盛,一觴一詠嫌洪之足,但也是應氏裔孫與世無爭,悠揚自得之樂園哉。

水碓遺址

在原牌坊前三角洲向下三四十米處,原是一座以天然之水舂米磨麥的“原始碾米廠”,世世代代為應氏祖輩作無私的奉獻,六十年代後期,隨著社會之發展,而被如今的碾米廠取而代之,應“舂米不用岩齒頭”而光榮讓賢。

貞潔牌坊

古時經皇帝御封,表彰貞婦烈女所立。過去曾有數座雄偉的牌坊,莊嚴肅穆地矗立在這村口(毀於文革,現改民房)。她,見證著應氏母性貞操節烈、皎如秋月的閨範淑行。也是千百年來東方女性精神歸宿象徵。

猛風尖

海拔880餘米,是西應與雅宅交界的最高之巔,因山高風猛而馳名。遠眺奇峰,高聳入雲,近攀山崗,寒風逼人。共和國後,曾在此尖至高點設立紅旗,架置腳箏,作為飛機導航之標記。登此峰巔,可以南觀縉雲仙居群山,北眺壺鎮盆地,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慨!

龍洞坑殿

又稱流恩廟,來由悠久(毀於文革期間,92年重建),相傳此乃北海龍王別居聖地,歷代每逢旱情,誠心祈禱,要雨有雨,欲風即風,有求必應,威名遠播。早年逢旱年頭,金竹、唐市等地都搶著來迎神求雨,迎到哪裡,就大雨落到哪裡。

天地坪

傳說原有一洞朝天,常年霧氣騰騰,嚴冬毫無積雪,且與相隔十里的漴潭相通,古時曾有水牛從此掉下竟從崇潭浮水而出。

前陳墳山

是西應前陳太公(君育公)和歷代祖宗安息聖地而稱之。

搶魂崗尖

陰風滾滾,黑霧騰騰。舊時沒什麼醫院,信仰鬼神。凡受驚失魂所至疾病,或認為被鬼魂迷去的症狀,必一邊請詩公設台趕鬼招魂,一邊由宗親戴高帽畫鬼臉,持槍棒穿法衣,列隊伍衝上山斗鬼搶魄。這裡是千百年來人與鬼鬥智賽勇的戰場。

西園山

俗稱書院山,原是古樹參天花果滿山、百鳥爭歌群芳鬥妍,是西應村莊之西屏,花蝶爭寵之樂園。如今已是高樓迭層、新房林立,新居新景,競顯時髦。野生風味,一往不返。

寺基水簾洞

是宋丞相王安石神象棲身聖地,流珠噴玉的天生水簾掛封佛洞。人在洞中即不知世外睛雨春秋,無愧能與西遊記中孫大聖所居的福地洞天平分秋色,是三溪八景之一。

蜜柿潭

是西應村莊之水口,兩旁古木蔥翠修竹爭寵,抬頭蜜柿可銜,上樹榧果易采。清流激湍,鱗波蕩漾。每當盛夏,天朗氣清,牧童在碧波中戲水,村姑在樹蔭下浣紗,雖無絲竹管樂之盛,一觴一詠之足,但也是應氏裔孫與世無爭,悠揚自得之樂園哉。

水碓遺址

在原牌坊前三角洲向下三四十米處,原是一座以天然之水舂米磨麥的“原始碾米廠”,世世代代為應氏祖輩作無私的奉獻,六十年代後期,隨著社會之發展,而被如今的碾米廠取而代之,應“舂米不用岩齒頭”而光榮讓賢。

貞潔牌坊

古時經皇帝御封,表彰貞婦烈女所立。過去曾有數座雄偉的牌坊,莊嚴肅穆地矗立在這村口(毀於文革,現改民房)。她,見證著應氏母性貞操節烈、皎如秋月的閨範淑行。也是千百年來東方女性精神歸宿象徵。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縉雲縣三二二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