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古縣

西平古縣

西平古縣,或西平縣,歷史上存在於修水境內的一個縣,東漢中平年間(西元184年-189年)置,宋開寶元年(968)廢。縣治設今全豐鎮,範圍大致位於今白嶺鎮全豐鎮路口鄉等鄉鎮轄地。該地區其後之西鄉地名,即源自此縣。

基本介紹

沿革,史載,主要影響,

沿革

東漢中平年間始置西平縣,建安四年(西元199年)置西安縣,此時西平與艾縣、西安三縣並存。隋開皇九年(589)三縣廢,屬建昌地。大業三年(607)置豫章縣,唐武德五年(622)析置西平縣。隸洪州總管府。武德八年(625)與豫章,永修並存。長安四年(704)屬豫章郡。唐貞元三年(787)廢。貞元十六年(800)屬分寧縣,開成三年(838)復置西平縣。與分寧縣並存。宋開寶元年(968年)西平縣廢。並為寧縣。此後未再置縣,而在原西平縣部分縣域設定西平鄉。

史載

西平作為地名,最早見諸於《漢書》書中所述:“鄧通西平人”即指此地。《太平寰宇記》亦有記述。
劉寧拙在《艾國拾遺》中曰:“西平地接楚尾(註:修水自古有吳咮楚尾之稱,蓋古時地處吳楚兩國邊界),縣治在焉。州北有鳳山彼地亦有鳳凰山,州西有獅崖,彼地亦有水口獅石。石砮(註:石做的箭矢)城磚土人往往掘井得之。杉樹三千,重岡疊出。為艾(註:指艾縣)西保障太清(註:即太清塅)一隅,水曲山環,冷覺齊(註:即冷應徵寶慶元年進士,南宋名臣)學士,聽月樓遺址尚存。古城白沙二嶺,設塘制哨,相為犄角。水出大噪,危灘齒齒,山從雲起,舟穿石出,與崇仁兩鄉錯壤焉。漢鄧通故宅遺址在西平(鄉)七十二都,子姓尚有居之者”。
州志贊曰:“自晉宋以來,修江五百里內,為縣者有六,建制可謂繁密,西平雖蕞爾,為通城通山崇陽三縣接壤。吳咮楚尾,山峭水駛,實為奧區。建制至古,必非無因,而先賢舊跡未湮,猶可想其遺風餘韻雲”。

主要影響

西平縣之縣名,歷史上在修水境內斷續的使用了近千年,分寧縣置立後,此地區仍沿用西平作為鄉名,一直延續至民國初年,歷時1100多年,其作為縣名及鄉名前後共延續2000多年。此名稱雖然已不再作為行政建制正式使用,但在其他領域如民間信仰及相關店鋪與學校名稱中,仍被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