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大蜡會

西宮大蜡會

西宮大蜡會是河北省欒城縣西宮村一年一度的傳統廟會,每年農曆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宮村舉辦。廟會以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更以獨特的形式舉行獨具特色的祭祀儀式活動為亮點,自明代至今,數百年來世代傳承歷久不衰,形成了聞名遐邇的地域性的、傳統的、綜合性的民俗文化活動,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宮大蜡會
  • 分類:民俗
  • 地區:河北省欒川縣
地理位置,廟會起源,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欒城縣位於冀中平原南部,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市東南方,為石家莊市近郊縣,西宮村位於該縣城南5公里。

廟會起源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西宮大蜡廟會的起源,據傳說開始於明代永樂年間。傳說,遠在明朝時,河南一帶眼病流行,患者不僅多,而且往往導致雙目失明。這年,不知從何地來了一位老嫗,用自製藥水為患眼病的人治療,點一次藥水,便可痊癒。老嫗不僅醫術神奇,而且給人診治,不取分文。訊息傳開,方圓幾百里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某村的一員外,夫人染眼病,雙目失明十幾年,多方求醫,不見效果,也聞名前來就醫。經老嫗醫治,僅點三滴藥水,夫人的眼睛竟至復明。員外大喜,重金酬謝,老嫗婉言謝絕。員外詢問老嫗哪裡人氏,老嫗說:“我是趙州欒城縣西宮村人,北街西口路南有一棵大槐樹,樹下紅漆門扇的瓦房,就是我家。”說完飄然而去。員外客群人之託,備禮品,乘馬車,一路尋到西宮村,走到北街西口尋找,見路南確有一株大槐樹,一座紅漆門窗的瓦房,竟是南海觀音廟,並無人家。員外在村內打聽,村民都說村中從無治眼的老嫗。員外無奈,又來到廟前,進門一看,廟內觀音塑像就是施醫老嫗。於是擴建廟宇,再塑觀音金身,臨行時置辦大蜡,感謝菩薩為人民帶來光明,西宮村民為討吉利,把大蜡配成一雙,擇農曆的十月十三至十五日為廟會會期。

文化遺產

西宮大蜡蠟體碩大無比,卻不失精雕細刻,美觀大方的特點,可以稱得上是一組頗具欣賞價值的工藝美術作品。再加上裝飾品的襯托,極富個性特徵,整個迎神儀式熱烈而莊重,並為多種民間表演藝術的展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西宮大蜡會猶如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極具民俗價值。
大蜡用石蠟灌制,呈紅色,高100厘米,上端直徑30厘米,下座直徑25厘米,以直徑8厘米的柳木棒浸蠟後做芯。蠟重65公斤。廟會上,燃蠟前先放焰火,之後點燃蠟燭,大戲開演。按習慣,燭不滅,戲不散。往往戲班向點蠟人多次求情,將蠟提前熄滅,才可散戲。
日本侵略軍侵占欒城後,廟會被迫停止。解放後,重新恢復,並將廟會變為物資交流大會,但不再點燃大蜡。1978年以後,才又將大蜡重新點燃。但與舊時點大蜡的內容和形式全然不同,大蜡變成了豐收喜慶的象徵,並提前將大蜡製成,固定在焊接好的鐵架上,再縛以兩根木槓供人抬用。自十三日起,許多青壯年輪換抬起大蜡,轉街走巷,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欒城西宮大蜡會已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