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十年前,一群年輕人共同許下了這樣的青春誓言,從西電出發,踏上西部熱土。他們是心繫鄉村振興的理想者,他們是勇擔教育重任的擔當者,他們是紮根西部沃土的吃苦者,他們是科技賦能築夢的奮鬥者。10年,84名研支團志願者,22000小時志願服務時長,17500餘名受益學生。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來到西部,才發現這裡和我想像的大不相同。”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天,西電首屆、全國第15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楊子江
(現就職於西安外國語大學)仍然記憶猶新。
從青澀的大學生到鄉村教師,研支團成員們都要“過三關”:生活關——“城裡娃”初到農村,吃不好、睡不好、方言聽不懂;教學關——不知如何講、怎么講得好、怎么把西電的特色帶到農村;心理關——如何讓敏感脆弱的農村孩子能樹立信心、敞開心扉?這些問題成了研支團成員們的大難題。
關關難過關關過,十年前行,西電研支團用傳承體系闖過難關。
相較於身為“探索者”的前輩,回想起支教經歷,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王冠玉(現就職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印象最深刻的是前輩們留下的“通關秘籍”:嚴格選拔、前期培訓、跟崗實習、實地觀摩、聽課學習。走上講台的那一刻,她已經充滿底氣。她所帶的四年級英語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在期末考試中平均分大幅提升,名列片區前列。總結、最佳化、反思中,西電研支團成員所帶的學科和班級一直成績優異。
十年來,西電研支團形成了一套適合支教志願者的培養和教學方法,凝練出了鄉村教育的“西電方案”。
“基層一線是最好的課堂。”這是第18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王子威
(現就職於西安交通大學)在《青春對話》中記錄下的自己加入研支團的初心。這本讓青年“對話”、讓精神“傳承”、讓奮鬥“不息”的小冊子裡,留下了歷屆研支團成員們的初心印記。“我加入研支團的契機是因為我的學長關鍵,他的支教生活讓我羨慕和感動,我想做的比他更多一點。”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王洋
(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樣說道。
“懷著腳踏實地、敢想敢為的魄力,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初心,做學生的‘領學派’、做青年的‘引路人’、做孩子的‘築夢師’”,這是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張澤宇(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支教工作結束後的總結會上對自己的總結,也是對學弟們的寄語。
組織體系
鄉村學校素質教育城鄉數字鴻溝大,鄉村學生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渠道不暢;美育師資缺乏,藝術類課程形同虛設;留守兒童比例很高,家校協同關愛難度較大……這是記錄在第17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付博勛(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蒲城撰寫的《鄉村學校現狀調研報告》中的現實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研支團志願者用西電智慧破題立論。
去前培訓、當地支教、返校後擔任兼職輔導員:一年素質培訓、一年支教服務、一年總結傳承。十年來,西電研支團延伸志願服務工作鏈條,形成了“傳幫帶”的志願者培養“西電體系”。
建設成就
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謝雨航(現就職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見證了荊姚鎮九年制學校的“紅色築夢科創小屋”的“大變樣”。從一間普通的鄉村教室,到充滿了童趣和科技感的“高大上”科創小屋,西電元素逐漸填滿了這個房間。校友企業送來了“mRobot智慧型編程機器人套件”,校內教授布起了“教室空氣品質檢測系統”,專家團隊提供了3D印表機和科創課程,大學生科技協會帶來了自主研發的“AI-Cube編程積木套件”。科技課成了學生們每周最期待的一堂課。
如何擴大“戰果”?西電人用擅長的工科思維“複製貼上”。
蒲城縣內的16所中國小先後建起了科創小屋,來自西電的博士生志願者給孩子們上齊了遠程科技課,累計惠及1.1萬餘名學生。
“老師,我想學吹笛子”這是第16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王磊
(現就職於東北大學)收到的小紙條。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心愿,他們建起了第一支鄉村樂隊。西電傳承下,研支團志願者們通過自己的藝術課堂,幫助孩子們實現音樂夢想。
“我在支教這一年中一直在堅持為當地孩子們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創辦了當地第一支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築夢合唱團。”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王晶玉(現就職於西北大學)接過了學長們的接力棒,在她的指導下,合唱團登上了文化下鄉、合唱比賽的舞台。
“讓我們跟著人工智慧教師的教授,一起來學習鋼琴吧!”這是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張惟楚(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AI+智慧音樂課堂”。西電科技助力藝術教育,他們整合《琴悅科技》等10個學生科創項目,通過在鋼琴上安裝壓力反饋器、聲音感測器,加上數據分析平台,打造出“AI+音樂”輔助教學系統。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運用到了孩子們的日常學習中。
“同學們,你們誰知道火箭發射的原理是什麼?”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高宇涵(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在帶學生開展“小小科學家”戶外實踐課。“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主動拓展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涵,他們的到來激發學校教師隊伍活力,開闊了學生視野。”支教地蒲城縣孫鎮初級中學負責人談起支教團給學校帶來的變化時讚不絕口。
張新亮對支教團成員們表示慰問,希望他們愛黨報國,紮根基層,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西電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老師,你什麼時候再給我們上課呀?”這是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韓鶴林(現就職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留到現在的一封信。班上30名同學,留守兒童就有21人,他們的小困惑誰來解決?他們的小心思誰來傾聽?
支教期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韓鶴林設立了“心語心聲”信箱,定期和孩子們通信,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小煩惱。這個小信箱代代傳承,成為了志願者和孩子們最深的羈絆。
在西電科技的支持下,它也疊代升級為“智慧校園管理平台”,通過“星星不息”智慧型模組,跟蹤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精準篩查出有自閉或抑鬱傾向的學生8名,並已介入心理諮詢和疏導。通過“心語心聲”模組,給孩子們一個傾訴的平台,讓 102 名大學師生與 451 名中小學生成為信友,用文字傳遞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通過“親子溝通”模組,為 5400 余名在外打工的家長和孩子提供交流平台,拉近親子距離。
人才培養
手指舞動、鍵盤起伏,熟練地編寫程式,調適好地面的機器人,來自
荊姚鎮九年制學校三年級的席佳園緊張地看著機器人進入賽場完成一個個任務。贏了!小朋友們跳躍歡呼起來。
這是在少年矽谷——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成果展示大賽的賽場上。這群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小冠軍們不知道,他們剛剛完成了陝西省鄉村學校在國家級科創比賽中“零”的突破。他們的指導教師正是西電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王學子(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獎項來之不易,背後是西電研支團的十年積累。在研支團的選拔過程中,大學生藝術團、大學生科技協會、創新創業人才等學生群體紛至沓來,一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加入研究生支教團,為西部教育事業貢獻力量。“我們希望讓鄉村兒童也能享受到科創成果,感受到西電智慧。”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大學生科技協會成員劉津宏
(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樣說。
十年來,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智課平台,開設課程 20 余門,累計招募了400餘名博士研究生作為“築夢大使”線上授課、遠程輔導。目前共開課5000餘次,累計參與學生2萬餘名。開設了線上智慧課程8門課程,普及到16所學校,讓“雲支教雙師課堂”成為農村學校教師的好幫手。
在科技感十足的科創小屋裡,有為學生量身定製的貼合年齡的STEAM實踐類科技創新教育課程,並針對高、中、低各學段學生分別配備了西電學生創業團隊自主研發的各項科技製作產品。
十年來,西電研支團抓住“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品牌,整合師生科創項目,在蒲城縣16所中國小校建成“科創小屋”,常態化開展科創培訓,累計惠及1.1萬餘名學生。幫扶學校之外,全縣域青少年科創已成燎原之勢。在研究生支教團的推動下,學校連續三年在蒲城縣舉辦“築夢杯”創新挑戰賽、科創小屋實力賽,16所蒲城縣建設科創小屋的學校派出隊伍參賽,以賽促教促學,在實踐中檢驗教育幫扶成果。
薪火相傳下,研支團中湧現出一批優秀志願者,曾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
(謝雨航)、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孫其功)、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優秀志願者
(韓鶴林)、陝西好青年
(黨奇偉)等榮譽稱號。
研支團志願者返校後,繼續擔任兼職輔導員和研究生助管。畢業後,到基層一線、重點單位和高校的就業比例超過60%。十年來,西電研支團傳承初心、代代相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連結起了紅色築夢的“西電鏈條”,支教經歷影響著他們的人生選擇。
研支團品牌
“科技”“創新”“酷炫”成為了西電研支團的“關鍵字”和“金字招牌”。研支團的“星火築夢”和“大創幫扶”兩個志願服務項目分別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研支團志願者指導的蒲城縣中小學生團隊在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中斬獲亞軍,在2021年“少年矽谷——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在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北京錦標賽)國小組冠軍、中學組季軍。
“站在塔尖、不忘根本,處在都市、情系鄉村。手牽手,協同提升;心連心,深度對接。落實興國新戰略,助力蒲城大發展。”2020年教師節,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委、縣政府為10個“感動校園”先進典型進行隆重表彰時,用這段頒獎詞介紹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幫扶團隊。支教星火,推進西電對口幫扶的陝西省蒲城縣的生態變革。
用“西電紅”傳承初心信念,將“童心夢”作為目標使命,把“科技藍”賦能鄉村教育。
這是一場跨越十年的雙向奔赴,西電研支團是夢想的播種者,更是心懷感恩的收穫者。初心不改,十年築夢,為鄉村教育插上夢想之翼。一代代西電學子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