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37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44人。多名教師先後獲得“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高校優秀青年教師”、“陝西省師德標兵”、“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教育先進工作者”、“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陝西省新長征突擊手”、“陝西省教育系統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2人先後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支持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入選陝西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以“通信與信息系統”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現代通信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形成了現代通信網、網路與信息安全、寬頻無線通信、光通信技術、視頻圖像處理、通信技術在工業領域套用等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方向,本院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242信息安全計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科研計畫、國家安全部科研計畫、陝西省科研計畫以及橫向項目,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7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近百篇。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和三等獎、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
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堅持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實驗》先後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通信工程專業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和“特色專業”,信息安全專業被評為陝西省“特色專業”,陝西省教育廳批准設立了 “通信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1年“現代通信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教學研究與改革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學院一貫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多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 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高等數學競賽、英語競賽、信息安全大賽等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已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類獎勵130項。在2010年第五屆英特爾杯國際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專題邀請賽中榮獲國際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以信息通信技術為特色,科研教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擁有我國自主研發的程控交換機、下一代網路軟交換機等通信設備,配備有中興通訊公司最先進的CDMA 2000基站系統,網路協定仿真實驗系統。以華為公司soft3000軟交換系統為核心構建的通信網路是西北高校中唯一的現代通信實驗教學網。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先後與國內外多家公司、研究所建立了校企聯合培養基地,設立了“中興通訊——西郵NC聯合教育中心”實驗基地和“中興通訊公司——數通產品西北授權培訓中心”,承擔了亞太電信組織(APT)“VoIP技術與套用”、“網路與電信安全”等培訓任務,受到10多個國家學員的好評。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各專業招生以來,已向社會輸送畢業生6000多人,各專業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2010年通信工程專業就業率達到98.6%,考研率達到27.9%。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畢業生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發展潛力,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學院領導 名譽院長:謝永斌
名譽院長:謝永斌 院長:盧光躍
院長:盧光躍 黨總支書記、副院長:王大力
黨總支書記、副院長:王大力 副院長:劉毓
副院長:劉毓 副院長:劉穎
副院長:劉穎 副院長:趙小強
副院長:趙小強 副書記:唐黎
副書記:唐黎 歷時改革 歷時改革 歷史改革
師資隊伍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獲得“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高校優秀青年教師”、“陝西省師德標兵”、“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教育先進工作者”、“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陝西省新長征突擊手”、“陝西省教育系統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2人先後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支持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陝西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
本科生培養專業介紹
(一)、通信工程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現代通信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電子技術等通信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掌握通信網路和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通信信息系統、網路運營、網路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和各種通信實驗測試技能,具有軟硬體設計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通信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業系統原理、通信原理、電信傳輸原理、數位訊號處理、現代通信網、現代交換原理、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
4、本科,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5、繼續深造方向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
6、畢業就業去向: 主要就業於電信運營商、電信製造商、電信服務商以及相關的公司企業從事通信領域區域網路絡、系統、設備中信息傳輸、交換、處理等方面的工程設計、運營維護工作,也可以在高校或科研單位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
(二)、信息工程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信息獲取、傳遞、處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信息系統開發等通信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掌握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具備初步的數字系統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通信電子線路、資訊理論基礎與編碼、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Verilog HDL設計基礎、FPGA設計基礎、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基礎、現代通信網與接口、數據採集與處理等。
4、本科,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5、繼續深造方向: 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電路與系統。
6、畢業就業去向: 主要就業於電信、移動運營企業和各種電子信息類企業、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各大通信公司等從事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或科研單位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
(三)、信息安全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網路與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安全與保密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和數理邏輯思維能力,掌握信息安全防護與保密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套用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算法設計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路、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資訊理論基礎、信息安全概論、網路安全基礎、通信網安全、密碼學基礎、現代密碼學等。
4、本科,學制四年,授理學學士學位。
5、繼續深造方向: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套用技術。
6、畢業就業去向: 主要就業於郵電、通信企業、金融行業及其它新興產業部門從事信息安全系統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或科研單位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
(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電子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網路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掌握電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系統的技術和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系統和通信系統設計能力;具有現代電子信息系統和感測器網路的開發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感測器原理及套用、電子測量與儀器、數位訊號處理、DSP原理與套用、感測器原理及套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通信定位原理及套用、嵌入式原理及套用等。
4、本科,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5、繼續深造方向: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測控技術與儀器。
6、畢業就業去向: 主要就業於電子信息類企業及其它新興產業部門從事電子信息傳輸與處理、物聯網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
(五)、廣播電視工程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廣播電視網路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廣播電視工程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掌握廣播電視網路和傳輸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廣播電視系統、網路運營、網路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和各種實驗測試技能,具有三網融合的軟硬體設計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廣播電視工程。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數位訊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廣播電視網路、現代通信網、圖像通信、數字視頻技術、數字音頻技術、有線數位電視傳輸技術、無線數位電視傳輸技術、光纖通信等。
4、本科,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5、繼續深造方向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廣播電視工程。
6、畢業就業去向: 主要就業於廣播電視運營企業及其它新興產業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系統設計、傳輸、管理與維護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
培養方案
(一)、通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客觀規律與發展趨勢。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新形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該校特色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套用型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通信工程專業是面向通信與信息行業,口徑寬、學科交叉融合多、適應面廣的專業,西安郵電學院的定位是以本科教學為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圍繞該校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的傳統與特色,遵循“重視基礎、加強實踐、突出特色,分方向培養”的原則,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堅實的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服務於通信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工程套用型人才。
通信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在通信網與交換、無線通信、IP網路技術、光通信等方向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設備研發、工程設計、系統集成、運營維護、行銷等工作,或者繼續攻讀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3、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198學分,其中必修課111學分,限選課41學分,任選課6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2學分,課外科技與實踐活動8學分。
4、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式設計(C語言)、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波與電磁場、數位訊號處理、現代通信網、無線通信原理、光纖通信技術等。
(二)、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客觀規律與發展趨勢。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新形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該校特色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信息工程專業是面向信息行業,口徑寬、學科交叉融合多、適應面廣的專業,遵循“重視基礎、加強實踐、突出特色,分方向培養”的原則,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信息產業等國民經濟部門及國防部門從事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集成以及製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套用型人才。信息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在測控信號處理、感測器網路及套用等方向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等工作,或者進入工學和工程碩士繼續深造。
3、學制與學分
本科學制四年,畢業生應修最低198學分,其中理論教學156學分,其中必修課98學分,限選課50學分,任選課8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4學分,課外科技與實踐活動8學分。
4、主幹學科
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主要課程
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嵌入式系統原理及套用、數位訊號處理器原理、通信儀器與測量、信息處理算法的MATLAB仿真、數位電視原理、現代通信網、無線感測器網路等。
(三)、信息安全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客觀規律與發展趨勢。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新形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該校特色,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信息安全專業是面向通信與信息行業,口徑寬、學科交叉融合多、適應面廣的專業,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堅實的信息安全相關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服務於信息安全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
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在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嵌入式系統安全等方向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系統研發與集成、運營維護、行銷等工作,或者進入工學和工程碩士的繼續深造。
3、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197學分,其中必修課109學分,限選課38學分,任選課8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4學分,課外科技與實踐活動8學分。
4、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主要課程
信息安全導論、信息安全數學基礎、安全作業系統、網路安全基礎、密碼學基礎、信息安全算法設計、安全資料庫、網路安全技術、安全協定、通信網安全、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PKI基礎、嵌入式系統及安全、網路攻防技術、混沌密碼學等。
(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客觀規律與發展趨勢。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新形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該校特色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理論實踐能力的高級套用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面向電子信息行業,口徑寬、學科交叉融合多、適應面廣的專業。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在信號檢測、信號處理、圖像處理、編碼調製理論、通信基帶信號處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相應的系統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市場和管理的基本知識,能在通信設備製造商、科研院所、IT、IC、企事業單位及其管理部門從事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及管理維護工作,服務於電子信息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套用人才,也可繼續攻讀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3、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生應修最低學分197學分,其中必修課111學分,限選課36學分,任選課10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2學分,課外科技和實踐活動8學分。
4、主幹學科
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數字電路邏輯設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資訊理論與編碼、電磁場與電磁波、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數字通信系統設計、現代通信網概論、無線通信原理、信號檢測與估值、軟體無線電等。
(五)、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客觀規律與發展趨勢。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新形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該校特色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是面向廣播電視與信息行業,口徑寬、學科交叉融合多、適應面廣的專業,西安郵電大學的定位是以本科教學為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圍繞該校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的傳統與特色,遵循“重視基礎、加強實踐、突出特色,分方向培養”的原則,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堅實的廣播電視工程及相關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服務於廣播電視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在廣播電視網、三網合一、視頻傳輸等方向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設備研發、工程設計、系統集成、運營維護、行銷等工作,或者進入工學和工程碩士的繼續深造。
3、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196學分,其中必修課107學分,限選課45學分,任選課2學分,集中實踐環節為32學分,課外科技與時間活動8學分。
4、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網路工程。
5、主要課程
廣播電視技術概論、現代信息網、數位電視原理、數字聲音廣播、數字視頻技術基礎、三網融合技術基礎、IPTV技術及套用。
研究生培養培養方案
(一)、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專業簡介
信號與信息處理是當今發展最快的熱點學科,是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一個發展和更新最快的二級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已使世界科技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滲透到計算機、通信、交通運輸、醫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軍事、經濟等各個領域。信號與信息處理作為當前信息技術的核心學科,為通信、計算機套用、各類信息處理技術提供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實用算法和實現方案。
該校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的培養單位主要由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理學院等組成,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本學科於2003年獲得碩士授予權,目前有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聘請了中國工程院周炯磐院士、中國工程院方濱興院士為名譽教授。近年來出版教材3部,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EI、SCI、ISTP收錄60餘篇。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安全部科技計畫項目、信息產業部科研計畫項目等縱向和橫向科研任務20多項。形成了較有影響的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型信息處理、量子信息處理、網路信息安全、通信信號處理、測控信號處理、圖像信號處理、信號處理理論及套用等。
二、培養目標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路線,培養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學科、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學研究或專門工程技術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4、較全世界面掌握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具有獨立的科研開發能力,能在量子信號處理、通信信號處理、圖像信號處理、網路信息安全、信息處理與套用等專業領域內從事教學、科研與開發工作。
三、學制與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簡稱“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提前完成培養計畫者,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式可以提前畢業。碩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時完成學習、研究任務或參加碩士論文答辯的,可由本人提前三個月提出申請,指導教師簽署意見,經所屬院系同意並報研究生部審核,可延長學習年限。延長年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智慧型信息處理
智慧型信息處理是近年來飛速發展起來的,通過模仿生物信息處理模式來獲得智慧型信息處理功能的理論,用於解決傳統的信息處理技術難以解決的一些非線性和不確定的問題。本方向重點研究模糊信息處理理論及其套用、混沌理論及其套用、現代最佳化算法、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等。
2、量子信息處理
量子信息科學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產物。信息的量子特性有著獨特的功能,在提高運算速度、確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檢測精度等方面能夠突破現有經典信息系統的極限。量子信息處理主要研究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等,本方向重點研究量子態的製備、控制和測量,量子算法和量子編碼,量子計算的物理體系中所涉及的信息處理問題等。
3、網路信息安全
在網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成為信息科學的熱點課題,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它和政府、國防、金融、製造、商業等部門和行業密切相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方向重點研究網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工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和標準、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系統安全、圖像安全技術等。
4、通信信號處理
主要從事通信過程中信號處理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工作,注重分析通信信號處理的新結構、新算法、新思想、新理論,及其典型方法的分析與套用。主要研究通信信號處理及其DSP與FPGA實現,快變信道分析與建模,快變非線性信道中的OFDM理論與技術,認知無線電等。
5、測控信號處理
以現代感測器為測控系統信息獲取的前端,採用單片機、處理器及PC機完成數據採集與處理,構成信息獲取、檢測、傳遞及處理全過程的系統集成所需的測控信號處理技術是很多行業都需要的信號處理技術之一,具有廣泛的套用場合。本方向重點研究測控信號的感測技術、處理技術、測控系統的集成和套用開發。
6、圖像信號處理
圖像信號處理是從事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先進信源信道編碼、無線視頻傳輸、網路多媒體信息處理及ASIC晶片設計等技術研究的基礎。本方向圍繞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技術、圖像分析與理解,重點研究圖像去噪、增強、配準、融合等處理技術,以及圖像分割、圖像感知等高層次圖像分析與理解涉及到的處理技術。
7、信號處理理論與套用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研究各種信息和信號的獲取、變換、分析和識別的信號處理理論、方法、技術層出不窮,其套用範圍涵蓋了眾多的領域,信號處理理論和套用的研究是一個“永新”的話題。本方向重點研究陣列信號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智慧型信號處理、聲學信號處理、小波變換理論等。
(二)、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專業簡介
“通信與信息系統”隸屬於“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本學科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以信息獲取、信息傳輸與交換、信息網路、信息處理及信息控制等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信息系統。
我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是陝西省和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涵蓋通信工程系、電子與信息工程系、電信工程研究所等單位,並以信息產業部部級重點實驗室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為支撐,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近十五年以來,本學科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50餘篇;獲得省部級獎勵6項;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通信、通信網、移動通信、信息光電子技術、信號處理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套用和通信專用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等。
二、培養目標
認真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貫徹學院現階段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定位要求,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路線,培養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掌握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控制科學的一般理論與技術和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學科、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和有益的社會活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
三、學制與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生學制為兩年半。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半,最長不超過三年半。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光通信
2、通信網
3、移動通信
4、通信信號處理
5、通信專用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
五、課程設定與學分
1、課程。碩士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課、限選課和任選課。學位課定為六門,共19學分,即政治(包括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第一外語(英語)、兩門數學課、兩門專業課;限選課的學分不低於5學分,包括體育課、教學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實驗課等。課程學習的時間不少於一年。
2、學分。總學分不低於33分,一般不宜高於36學分。
六、培養方式和方法
1、碩士生的培養採取導師負責制,可以成立指導教師為主的指導小組共同進行指導。導師應根據本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研究生入學後一個月內制定好課程學習計畫,第三學期制定好論文工作計畫。
2、碩士生的培養採取課程與論文工作並重的原則,既要使之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要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或獨立從事開發設計工作的工程技術能力。
3、指導教師要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個人發展意願及自身特點,在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中,無論是課程學習、論文工作或實踐課程都要注意培養研究生刻苦鑽研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要啟發研究生深入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研究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研究生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
4、為了強健研究生的體魄,規定體育課為必修課。
七、實踐環節
為使研究生在實踐中得到一定鍛鍊,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是培養研究生必不可少的環節。
1、做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的選擇條件:
(1)凡是為研究所、工礦企業定向培養的研究生,或是入學前在大學參加過兩年以上教學工作的研究生,可不做教學實踐,但必須做科研實踐。
(2)除以上兩種情況外,都必須做教學實踐,可不做科研實踐或社會實踐。
2、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內容和工作量
教學實踐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主要形式有輔導本科生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實驗等。其工作量為擔任兩學分(32學時)課程、40人左右教學班的輔導工作。
科研實踐應是學位論文工作之外的專題研究或專題實驗,其工作量相當於45學時的實驗任務,專題研究與專題實驗不能分別取得學分。
社會實踐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主要形式有參與公司企業或研究所的科研項目以及社會調查等。凡入學前有一年實際工作經驗者,可不選做社會實踐。
3、學分
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均為兩學分。
八、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論文評閱、組織答辯等)都要按《西安郵電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和《西安郵電大學學位授予暫行實施細則》的有關條款執行。
碩士生導師
邵朝
邵朝,男,1955年5月生於陝西富平,副教授。1982年1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數學系,獲套用數學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3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年數學系,獲套用數學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3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的學習、研究方向為函式穩定性與分叉性分類,突變理論及套用。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陣列超分辨處理算法,參加的課題有原電子工業部預研課題“米波雷達超分辨處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具有容差能力的超分辨算法”等。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電子學報》、《電子科學學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6-7篇研究論文,工作主要集中在陣列超分辨處理算法、系統誤差校正及算法有效性研究等方面。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陣列超分辨處理算法及系統誤差校正理論、移動通信多用戶檢測算法、信號檢測算法及時頻分布理論等。先後在《電子科學學刊》、《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電子科學學刊(英文版)》、《中國科學(E)》、《無線通信技術》、《信號處理》等刊物以及一些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約15篇。工作主要集中在陣列超分辨處理算法、系統誤差校正及算法有效性研究;移動通信多用戶檢測算法,無線通信信道特性估計,信號檢測算法等方面。
與同事合作出版《數位訊號處理》教材一部。
主持完成的課題有原郵電部中青年科學基金課題“多用戶檢測算法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穩健的多用戶檢測算法研究(202897102)”。
目前正在主持進行的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分離算法的理論與攝動研究(60372036)”。同時作為主要參加者的研究課題有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總裝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等。
目前主講的課程有《數位訊號處理》、《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專業英語》等。
朱國暉
朱國暉,男,漢族。1969年生,現屬於西安郵電大學通信工程系通信網教研室,教師,。1993年畢業於西安郵電大學電信工程系計算機通信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系,獲得碩士學位。2006年被評為副教授,目前正在西北工業大學電信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在教學方面,主要承擔的課程有“現代通信網”、“現代交換原理”、“全光通信網”、“軟交換及下一代網”等專業課程。在科研方面,先後主持了陝西省教育廳的項目“GMPLS網路的故障定位及業務恢復技術”,及郵電學院中青年科研基金“IP網路流量控制機制”和“GMPLS動態路由算法”三項,並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下一代網路的OAM機制及其層間互連技術的研究”、“多層網路的生存性策略的研究及套用”、“基於業務的多域多粒度智慧型光網路自組織機制”,國家863項目“多業務驅動的多層多域光網路生存性技術研究”、“新一代網路面向業務的恢復與控制技術研究”、“新一代信息網綜合生存策略與網路管理的研究”等。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在通信網的體系結構、OAM機制、網路生存性以及網路路由算法等方面。
趙季紅
趙季紅,博士,教授,現為中國通信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光通信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電信聯盟(ITU-T)中國專家組成、西安郵電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主要從事寬頻通信網路的基礎理論研究及套用開發工作,如在寬頻網的網路管理、多層傳送網技術、現代交換技術、新一代網路的管理與控制、網路的生存性等方向做過大量的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主持的主要研究項目有:信息產業部重點科技發展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貝爾實驗室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共同資助項目1項、國家863計畫資助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以及多項合作項目。已經出版的學術專著5部,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或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EI、ISTP收錄,申請發明專利7項,曾獲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參加國際標準的討論工作,參與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
王軍選
王軍選,男,博士,副教授,陝西戶縣人,九三學社社員。1994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系效能分析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9年在航天工業總公司771所工作。2002年於西安科技學院獲得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學位、2005年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獲得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7月至今工作於西安郵電大學通信工程系。
王軍選副教授幾年來一直從事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未來寬頻無線通信技術。先後主講碩士《移動通信》、《現代編碼技術》;本科階段的《移動通信》、《無線通信調製與編碼》、《資訊理論基礎與編碼》、《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與業務》、《cdma蜂窩移動通信技術》、《通信英語》等多門專業課程。
王軍選副教授近年來以第一完成人在《北京郵電大學學報》、《電路與系統學報》、《電波科學學報》、《無線電工程》《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等多種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出版編著教材二部,其中作為主編的《無線通信調整與編碼》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08年4月出版,主要編著者的《通信電源》由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8月出版。
王軍選副教授主持、參與了多個國家、省部級基金、橫向科研項目。目前主持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未來寬頻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究”(基金編號:2007F02);主要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頻譜效率多址碼寬頻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國家“863”項目“移動通信創新研究” 的研究;作為主要完成者參與了信息產業部重點項目“移動多媒體國內外相關標準比較和對策研究”(編號:2007R143);主要參與了橫向項目“無線通信系統”,負責編碼部分和數據的識別部分。
孫友偉
孫友偉教授,男, 漢族, 1956年3月出生。1982年元月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一系,獲學士學位。1983年11月至今,在西安郵電大學從事教學與通信網路的科研工作。
2000年至今,曾先後為本、專科生開設<<移動通信原理>>、<<程控交換原理>>、<<電信新技術新業務>>、<<光纖通信原理>>、<<現代通信網>>、<<計算機通信網>>、<<單片機原理與接口>>等10多門課程。今年指導碩士研究生1名。
全程全網,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是孫老師的理念,只有正確理解通信網路,下一代的通信人才能把網路健康發展下去。在多年的教學經歷中,深深體現出這個理念的好處,受到學生普遍好評。
在科學研究方面,積極與電信運營商、製造商保持密切聯繫,深入了解企業動態及需求,參與企業研究開發。提出研究報告,並多次深入三大運營商、電力通信及華為、大唐等製造商講學,介紹並交流電信最新發展動態及本人研究心得。先後主持完成了信息產業部2006R012《通信新業務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及貢獻率的研究》。信息產業部2006R172《我國西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及需求分析》。 陝西省科技廳2006K04-G19《下一代有線數位電視傳送網路系統仿真及協定配置》。陝西省科技廳2008K04-22《下一代有線數位電視接入網路構成》。主持完成了橫向課題《第三代移動通信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貴州省農村通信業務發展對省域經濟的帶動作用的研究》等。主持完成了西安郵電大學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項目《高職及成人教育專業課程設定與市場需求》。目前,正在積極地從事物聯網以及感測器網路的套用開發與研究。
圍繞研究項目,出版有《現代通信新技術新業務》等著作。並在《電視技術》、《通信技術》、《中國有線電視》、《西安郵電大學學報》、《南京郵電學院學報》、《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其中EI檢索1篇。
曾多次被評為學院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
聶敏
聶敏教授,中共黨員,陝西省乾縣人,生於1964年10月,博士後。1985年畢業於陝西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12月至2009年4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4月出站。1986年至今在西安郵電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先後為本科生開設《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移動通信原理》、《微波與衛星通信》、《專業英語》、《通信原理》、《現代通信網》、《光纖通信》、《數字通信原理》、《接入網技術》、《數字微波通信》等10門課程。主持完成了陝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無線量子通信糾纏中繼及RQCP協定研究》。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隨機波束形成OFDMA系統跨層資源管理研究》。在做博士後期間,協助指導研究生多人,主持完成了陝西省工業攻關項目《量子通信多址交換協定研究》,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於網路探測的IP網路拓撲發現及性能分析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下一代網際網路性能測量關鍵技術研究》和陝西省工業攻關項目《GSM/CDMA同頻雙模手機關鍵技術研究》。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專利局三項發明專利授權,分別是《基於通信質量量化的浮動費率計費方法》(專利號:ZL03114465.9),《WCDMA與GSM同頻傳輸方法》(專利號:ZL03134436),《基於移動通信網的SARS信息快速採集系統及方法》。出版專著《現代通信系統計費原理》和譯著《移動通信原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增強技術》。在《科學通報》、《光子學報》、《蘭州大學學報》、《電波科學學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西北大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發表在《科學通報》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的兩篇論文被SCI檢索。
盧建軍
盧建軍,男,中共黨員,1962年生,山東兗州市人。1984年7月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碩士學位,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4年任西安礦業學院通信系副主任。1997年3月任西安礦業學院通信系主任,系學科帶頭人。1999年6月任西安科技學院院長助理兼通信工程系主任。2000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6月至2009年元月任西安科技大學副校長兼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主管總務後勤、科技、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現任西安郵電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煤炭學會計算機、通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煤炭協會信息化分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組織教材研究與編寫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煤炭學會計算機、通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陝西省信息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自動化學會委員,陝西省電子學會理事,陝西省煤炭工業技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盧建軍教授20多年來一直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1985年組織籌建了全國煤炭高校第一個通信專業,並於當年招生,現發展為近3000名在校生,5個本科專業,3個碩士點。同年成立了全國煤炭通信專用人才培訓基地,與國內近20個IT企業聯合建立了專用通信網試驗中心、煤炭衛星網西北大區維護中心。科研工作主要從事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與建設模式的研究以及企業專用綜合信息網組網技術及業務套用,在企業通信與信息化建設中為10餘個省近30個大型煤炭企業進行了諮詢、規劃、設計及組織實施等方面的技術工作,管理工作組織了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推進了科研與科技產業的管理改革,開創了與美、英近20所大學的本、碩學生的聯合培養、教師培訓、科研合作。盧建軍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有5名博士、15名碩士,分別從事移動通信、射頻技術、網際網路套用、軟體開發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應急救援指揮信息系統、安全生產遠程監控系統、安全生產專家系統、企業供應鏈與銷售連的電子商務系統、集團企業遠程網路管理系統以及數位化礦山等領域建立了研究課題。在研的科研項目有:與大唐移動合作開發基於3G和其他射頻技術的安全生產指揮調度系統、基於快速信道建立的無線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基於INTERNET的遠程實時監控系統、供應鏈電子商務套用,主持完成了關於安全生產遠程監測監控系統的國家863計畫項目、信息產業部電子基金項目,先後主持縱、橫向科研合作項目4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編著有《現代信息網》、《電子技術》等教材。曾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省煤炭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獎,並榮獲陝西省“師德標兵”稱號。
劉毓
劉毓,女,博士。1985年7月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電信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3月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獲理學博士學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礦業學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郵電大學工作。陝西省通信學會會員、陝西省電子學會會員。
先後開設《通信原理》、《數字通信原理》、《鎖相技術》、《信號與系統》等近十門課程。發表論文十多篇,參與國家863-409精密制導、郵電部重點科技發展項目“個人通信關鍵技術研究”、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子課題40Gb/s SDH(STM-256)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超高速光電子器件研究與開發-基於主偏振態跟蹤的PMD補償系統等課題的研究開發。現主持信息產業部“高速光纖傳輸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密集波分復用光纖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對系統性能的影響”的研究。
機構設定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組織機構設定圖 科研成果
序號 名 稱 完成人 時間 授獎單位 獲獎等級
1 密碼算法與安全協定的設計與分析 范九倫等 2007 中國通信學會 一等
2 電信網安全性評估與安全防禦研究 范九倫等 2007 教育廳 二等
3 無線區域網路集成安全接入系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范九倫等 2007 陝西省 二等
4 一類降低OFDM信號峰均值比的時域算法研究 盧光躍 邵 朝 王軍選 劉雁飛、屈軍鎖 2008 教育廳 三等
5 新一代寬頻網無線通信網路安全接入技術 范九倫等 2009 中國電子學會 一等
6 基於統計信息的若乾圖像處理方法研究(2010-B15) 范九倫 楊 烜 裴繼紅 雷 博 張雪鋒 熊大容 2010 教育廳 一等
7 基於機率和模糊信息的若乾圖像處理方法研究 范九倫、楊烜、梁繼民、裴繼紅、雷博、于海燕、支曉斌、張雪鋒、趙恆 2010 陝西省 二等
8 數據網安全評估方法及其關鍵安全技術研究 范九倫、馬建峰、高文軍、劉建華、馬卓 2010 中國通信學會 三等
9 MIMO-OFDM系統多天線發射及新號峰均值比降級技術研究 盧光躍等 2011 教育廳 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