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安經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館
- 類別:專題性民營博物館
- 地點: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一路23號
- 竣工時間:2007年9月
館內陳列,牛文化展區,古陶展區,唐三彩展區,瓷器綜合展區,窯瓷展區,明青瓷展區,其他展覽,文化意義,百度地圖,
館內陳列
牛文化展區
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離不開牛的拓荒和耕耘。牛是人類的朋友,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億萬農民曆來視牛為寶,敬牛如賓,待牛如同手足。郭沫若曾譽之為“中國國獸,獸中泰斗”。該館收藏、陳列的1000多頭牛,或俯首,或奮蹄,或安臥,或欲犢,或與牧童相戲……其耕耘、奔跑、悠閒和爭鬥的各種形態,栩栩如生地表現出牛的憨厚、勤勞、倔翠、堅毅的性格,它們絕大多數屬出土文物,涵蓋十三代王朝,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有的是當今雕塑、工藝大師的傑作,手法殊異,風格多變;有的為已故大師之墨寶,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其中,唐三彩站牛高60cm,通長75cm,堪稱本館“三彩之最”,它體態豐滿,昂首挺胸,準確的造型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大唐盛世的繁榮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北齊人對牛的崇拜已達到極致,他們視牛為護佑自己的神靈,本館展出的數件彩繪陶站牛無不披戴纓絡、傲視群雄;北魏時期的彩繪陶牛拉車,無論從造型上,還是從裝飾上都是極為罕見的藝術精品,為研究北魏時期的人文歷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古陶展區
該展區展示了館藏各時期的陶製品,是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的充分體現。展出的100餘件陶器藝術珍品中,有極為罕見的陶製品唐代彩陶“背上封侯”臥駝,其不僅表現了唐時期先輩們高超的制陶藝術技巧,也反映了“絲綢之路”時期貿易的繁榮景象;有新石器時代的小口尖底瓶,這種設計理念,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雙耳罐,唐代分手、分指的彩繪陶仕女和距今4700年前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鬻等都是極其稀少的文物精品,都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制陶技藝。
唐三彩展區
該展區展出了近百件唐三彩可使觀者從中能深切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榮,和唐三彩在中國藝術品史上的地位。
瓷器綜合展區
(1)耀州窯展區展示了數百件耀州窯中的精品。有極為罕見的元代青釉刻花多穆壺,有被譽為“紅耀州”的醬釉花口碗,有如冰似玉的耀州青釉花口尊,有青釉刻花纏枝牡丹梅瓶等。本館收藏展示的耀州窯瓷器涵蓋各個朝代,數量也相當可觀,為廣大市民和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賞平台。
窯瓷展區
宋五大名窯及其他老窯瓷展區:此展區展出了包括官、哥、汝、定、鈞等宋代五大名窯,以及磁州窯、西夏瓷、河南窯、邢窯等各個窯口的產品約三百多件。獨特的布展風格和精美的展品相得益彰,給人美的享受、心靈的洗禮。
明青瓷展區
青花瓷是本展區的亮點,在這個展區觀眾可以欣賞到清康熙年間的虎皮三色碗、“大明成化年制”的青花脫胎碗、明宣德年的青花梅瓶等稀有藏品。同時,步人這個展廳,觀眾也會有一種進入了“青花”海洋的感覺,美輪美奐,出神入化,另一種視覺上的衝擊撲面而來。
此外,館內還設有1000餘平方米的養生休閒區服務內容包括品茗、棋牌、簡餐等,以便觀眾參觀完後得到充分的交流、放鬆。
其他展覽
博物館還舉辦過各種展覽。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在西安美術家畫廊舉辦“任經文藏牛展”;2003年3月,在寶雞市“全國秦川牛節”期間舉辦“藏牛展”。2006年書法作品人選“和諧陝西”優秀作品選、“我為高陵發展做貢獻”書畫展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紅軍書法家舒同作品暨陝西省書法作品展”;2009年元旦,應西安博物院邀請,在其新館內舉辦了為期五個月的“勁牛迎春”展;2009年初,受首都博物館的邀請,攜300餘頭“牛”進京展出;2011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以“中國最有文化的牛”為題,對博物館作了專題報導。2007年出版了《百牛印》一書,其中書名由已故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著名作家賈平凹為該書作序,書中收藏了百餘位知名金石家關於“牛”的傾心之作;同年出版了《收藏一覽》圖冊。
文化意義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館的建立,填補了西安城北沒有博物館的空白,其獨特的主題定位和豐厚的文化內涵,為市政中心的北遷增添了活力,也為經濟技術開發區增添了文化氣息。
“生不圖安逸富貴,死不留皮毛骨肉”是貫穿整個博物館及其創建者的精神宗旨,也是其遵循一生的座右銘。
百度地圖
西安經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館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一路23號(市政府北遷規劃的核心區內),東臨直達新火車站的文景路,西鄰機場專線朱宏路,距捷運二號線約400米。
西安經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