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西安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西安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成立於2002年,由原來的校計算中心和自動化系計算機教研室等單位組建而成。現設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計算機套用技術”一個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自1982年開始招生,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1986年開始招生。在校學生數穩步增加,截至2006年底,在校研究生40多名,在校本科人數達1042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 成立於:2002年11月
  • 本科專業:五個本科專業
  • 地址:西安
學院規模,歷史沿革,專業設定,學院領導,實驗室建設,

學院規模

截至2006年底,學院共有專任教師55名,其中擁有正副教授26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27名;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8人。
學院現設4個系、1個實驗中心、2個辦公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育技術學系、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套用系、黨總支辦公室、院長辦公室和一個實驗中心。
實驗中心成立於2002年11月,經過近5年的不斷建設,實驗中心已初具規模,擁有7台IBM和Sun伺服器,多台路由器和二、三層網路交換機等網路互連設備,非線性編輯器,Xilinx Virtex-II Pro開發系統,圖象、語音、網路多媒體綜合系統實驗箱,逐步形成了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主導、以教育技術學專業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兩翼的綜合性、多學科的實驗教學基地。目前基本上可以滿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驗教學任務。在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同時,實驗中心還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為科學研究及教學改革等創造了有利條件。
學院成立以來,承擔了科技部、國防科工委、陝西省等方面課題30多項。發表研究論文30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檢索。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多項。
學院與德國洛特林根大學信息學院是友好院系。洛特林根大學Ketz教授多次來該院講學。每年兩校都互派留學生。

歷史沿革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於1982年曾掛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下的計算機套用方向開始招收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於1989年獲得陝西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9月正式招生。2002年5月又獲得國家教育部批准的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授予權。
經過近18年的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由原來單一學科構成、擁有1位教授、若干名副教授組成,現發展成了由多學科交叉構成、擁有5位教授、若干名副教授及其具有活力的年輕博士組成;專業方向由原來單一的計算機套用方向,現發展成了擁有軟體工程、網路工程、嵌入式系統三個專業方向;教學模式由原來封閉式,現發展成了與國際合作和對外交流相結合的開放式模式;實驗室由原來面積僅60平方米、單一的計算機機房和微機接口實驗室,現發展成了面積達300平方米、擁有軟體工程、網路工程、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及接口、計算機機房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等多類型實驗室。
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和學校的發展,在校黨委和行政組織領導下,於2002年11月正式成立計算機科學學院。這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良好的機遇。學院領導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經歷了從發展到逐步壯大的過程,在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教風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專業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裡,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紮實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信息管理、計算機軟硬體協同設計與套用開發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計算機套用系統設計、開發與綜合套用能力,並能獨立從事計算機信息技術管理、信息化規劃與管理、計算機信息安全、IT項目管理、電子商務套用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嵌入式套用系統設計與開發、多媒體技術套用、人工智慧、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等高層次、高素質的套用型科技人才。 主要課程有:電路、離散數學、高級程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作業系統、數字邏輯基礎、計算機組織與結構、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FPGA原理及套用、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原理、資料庫原理與套用、信息管理學、信息安全、電子商務、多媒體技術、TCP/IP技術與套用、軟體工程、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等。
學生畢業後可面向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教學科研機構,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信息管理、嵌入式套用系統、電子商務套用系統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教學工作及技術開發工作。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四年,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數字媒體技術
本專業的特點是教育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教育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教育技術理論與基於計算機的教學資源設計、開發、管理與套用的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教育資源設計、開發、運用、管理、評價以及多媒體廣告影視創作方面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技術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多媒體廣告影視創作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專業面寬,適應性強。
主要課程有: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遠程教育體系結構及技術、大眾傳播學、資料庫套用、教育網站的設計與開發、三維動畫設計、平面設計、影視節目創作、非線性編輯技術等。
畢業生能勝任以下工作:各類院校、各級教育信息中心相關工作;電視台的攝、錄、編工作;音響出版、電子出版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多媒體及網路軟體的設計、開發工作;企事業單位教育培訓和人才開發工作;IT公司的教育類軟體設計、開發工作。畢業生可以繼續攻讀教育技術學、信息技術等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四年,畢業後授理學學士學位。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各類信息獲取、傳輸及處理技術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各種信息系統,能在電子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從事電子信息檢測、處理、計算機網路套用項目的設計製造、科研開發及套用研究等方面的高科技工程技術套用人才。
主要課程有: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分析、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技術、資訊理論與編碼學、感測器原理及套用、數位訊號處理系統、現代測試技術等。學生畢業後可從事電子、電信、通訊、計算機、網路工程等領域的產品開發、技術設計、科學研究工作。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四年,畢業後授理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
本專業通過大學的素質教育、系統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技術、網路協定開發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通過網路與通訊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達到具備較強的網路技術分析、設計、研究與開發的能力。
主要課程有:數字邏輯、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通信基礎、網路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軟體工程、面向對象技術、計算機網路原理、TCP/IP原理與技術、Internet/Intranet實用安全技術、基於.NET技術的Web應用程式設計、Unix環境下的網路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與管理、網路通信協定的分析與設計、大型網路規劃、設計與實現技術等。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網路工程
本專業面向企事業單位、教學科研機構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設計、網路協定開發與套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套用能力與知識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網路技術分析、設計、研究與開發的能力的網路工程高級技術人才。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學院領導

院長:王會燃
院黨總支書記:石美紅
副院長:朱欣娟
副院長:王紀川

實驗室建設

微機原理及接口實驗分室
承擔全院電專業、非電專業的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的教學實驗。其中,電專業包括:計算機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非電專業包括:機械設計專業、紡織專業等。每年接待25個班近750人。自1995年以來,我們自行研製開發了微機及接口技術實驗裝置系統,經歷了三代產品,其中,在1995年,研發了第一代基於ISA 的“微機及接口技術實驗裝置”,隨著微機套用的不斷普及和教學對象的不斷擴大,我們在原實驗裝置系統的基礎上,於1998年自行研發了基於EISA 的第二代“微機原理及接口實驗裝置”,進行了功能擴充,即在保留原有基本接口(包括/記憶體擴充6116/8255/8254/8251/鍵盤控制接口8279/以及A/D和D/A數模轉換接口)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又增設了RS-232串列接口、DMA接口等。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校、二級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原有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我們又於2003年研發了第三代MCI--III微機接口實驗裝置(40套),新增了部分控制邏輯接口功能,包括邏輯筆接口、紅外收發接口、GAL編程接口、第麥克風接口、伺服電機等實驗。在此背景的襯托下,我們於1999年、2004年分獲陝西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校級特等獎。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分室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分室為計算機學院的新建實驗室。主要面向計算機專業本科生,通過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硬體系列課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及接口》等課程的進一步理解,了解體系結構、邏輯設計、物理設計之間的關係。學生通過微機原理實驗和組成原理實驗,可以把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組成原理、體系結構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加深對計算機硬體的理解、認識和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