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設有20個學院(部)、8個本科生書院和8所附屬教學醫院。現有校本部在職教職工5635人,專任教師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餘人。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為雙聘院士。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4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9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5名,“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帶頭人1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88名,“千人計畫”31人,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44名。
學院設定
航天航空學院下設工程力學系、科學計算與結構設計系、航天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和若干研究所。擁有力學實驗教學國家示範中心、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力學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其中:固體力學為首批博士點、首批國家重點學科),設有力學博士後流動站。主辦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國家級學術期刊《套用力學學報》,聯合主辦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本科專業:工程力學、工程與結構分析、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其中,工程力學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教育部特色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
碩士點: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航空宇航製造工程、人機與環境工程。
博士點: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航空宇航製造工程、人機與環境工程。
學院現有教職工92人,其中教師68人,教授28人,副教授29人,“
長江學者”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名、“
千人計畫”學者2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12名、校“騰飛計畫人才”8名、博士生導師27名。85%以上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20%的教師從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40歲以下的教師占50%。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和“111引智”團隊各1個。
我院以首席單位主持國家973項目4項、國家863項目、重大專項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00餘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發明獎6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十餘項。
我院與美、英、日、德、法、加拿大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具有廣泛深入的長期交流與合作。培養的本科生享有優良的社會聲譽,多人已成為國際知名學者(如: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鎖志剛,德國馬普所前所長、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建,英國Glasgow大學教授羅小玉,美國總統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陳曦等),有的已走上重要領導崗位(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共17大中央委員劉鵬、甘肅省副省長李建華等)。
除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外,航天航空學院還設有以著名力學家唐照千教授命名的“唐照千獎學金”,計算力學與控制(中美聯合)研究所的專項獎學金。
知名校友
政界
劉 鵬,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共第十六屆中央
候補委員,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
李建華,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學界
鎖志剛,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高華建,美國工程院院士,布朗大學教授
盧天健,973首席科學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劍橋大學教授
陳 曦,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長江學者
下屬系部
工程力學系
工程力學系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下設的力學專業始辦於1957。1962年成立振動測試基地。1981年成為首批力學博士點,1998年獲得力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1年和2006年固體力學連續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專業為陝西省“省級名牌專業”和“教育部第一批特色專業”。
現有教師12名,其中教授8名(博導7名),副教授2名,高工1名,工程師1名。 50歲以下的教師全部具有或者即將具有博士學位。該系的多位教授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研究經歷;並且在國內多個學會組織內任職;以及擔任多個專業雜誌的編委。
該系科研課題較多,科研經費充足,既有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面上和重點資助課題,也有大量來自於工礦企業的橫向課題。2006年來,該系教師及研究生每年都有10多篇高水平論文在國際雜誌上發表;並且多次參加國際與國內高層次學術會議。曾經獲得省部級獎多項,國家專利多項。
工程力學專業現按照學碩連讀班招生,新生入學後前兩年按工學(1)學科大類進行通識類和學科大類基礎課程學習;第三年完成本科階段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第七學期對分流後的學生進行分類培養,本科生按本科培養計畫繼續進行培養,而學碩連讀的學生按學碩連讀培養計畫進行。
該系現階段可在力學全部二級學科方向上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部分優秀碩士生可按“碩博連讀培養方案”進行博士階段的培養。碩士畢業生可從事機械、動力、材料、航空航天等與力學相關的領域內的科學研究、教學工作以及高層次技術管理工作。2006年來,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有航天(如航天一院、四院)、航空(如試飛院、西飛、哈飛、沈飛、江西直升機所)、國防(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力(如電力熱工研究院、西北電力設計院)、石油(如石油鋼材所)、能源動力(如東方鍋爐、東方汽輪機、哈爾濱鍋爐)、汽車(如江淮汽車)等關鍵行業的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和企業;部分畢業生選擇國內工科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出國深造、從事科研或就職。本專業畢業生有的已成為美國布朗大學、哈佛大學、德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的知名教授或副教授,有的還擔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等職務。截止2007年,本專業共培養本科生1386人,碩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研究生138人。國際力學大師J. W. Hutchinson教授對我系的評價是“中國最好的力學系”。
"唐照千獎學金"等多個種類的獎學金均面向本專業的各類研究生,用於獎勵以優異成績進入本專業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秀的研究生。
本科專業:工程力學
碩士專業:固體力學、工程力學
空天工程系
空天工程系成立於 2005 年 7 月 1 日,2005年開始招收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同年獲批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第一屆航空航天類專業本科生畢業,2007年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獲批教育部特色專業,2008年第一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畢業。2009年獲批建設教育部新型飛行器服役環境預示分中心,2010年獲批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經過空天工程系成立的短短几年時間,通過人才引進、校內補充等途徑,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年輕有為的教學、科研團隊,平均年齡不到 40 歲。 空天工程系現有教師 16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6 名,講師4名。教師中有國防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一人,西安交通大學“騰飛人才”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絕大多數教師具有國外留學或研究經歷,其中具有國外博士學位的教師有3人。現學院承擔有國防“ 973”課題,國家 “ 973” 項目子課題 , 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聯合資助項目等科研任務。教師及研究生每年都有 10 余篇學術論文在國際或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並參加國際與國內高層次學術研討會議。
空天工程系現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飛行器環境工程、氣動與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強度與健康監檢測、飛行器動力裝備與運行安全保障、飛行器先進制導與控制。
本科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碩士專業:飛行器設計
科學計算與結構設計系
在力學學科辦學的基礎上,航天航空學院創辦了科學計算與結構設計系,負責新設專業《工程與結構分析》的辦學。其學科基礎、師資力量、辦學條件依託於力學國家一級學科,是固體力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現階段社會高級CAE人才不足的狀況,《工程與結構分析》專業旨在拓寬力學人才的適用性,以體現力學 + CAE的“上手快”工程套用型人才為目標,以計算機模擬為手段,培養從事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重大工程與結構分析的高級專門人才。除要求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力學理論外,著重培養學生科學計算、結構設計及其服役安全預測分析、軟體套用及虛擬仿真系統開發等計算機輔助工程的能力。本系建有功能先進的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教學基礎實驗室,以及可供教學科研使用的高性能計算集群,配備通用和自主開發的建模、分析、設計等軟體工具,在軟硬體上充分保障該專業的辦學和科研需求。
本系作為力學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及博士後流動站、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全系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主講專業課程的教師均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授,與國外學術交流活躍。現主要科研方向有:多場環境下大規模結構耦合回響數值模擬,結構最佳化設計,材料/結構跨尺度分析,無格線分析方法、擴展有限元方法、複合材料結構衝擊性能等。承擔國家973、國防973、863課題、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校企合作等項目近20項。
《工程與結構分析》專業為四年本科學制,授工學學士學位。優秀本科畢業生可免試推薦進入碩士階段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後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優秀碩士生可按“碩博連讀培養方案”直接進入博士階段的培養。畢業生可在機械、能源動力、航天航空、核工程、材料、土木、兵器等領域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內相關部門從事分析、設計、以及高層次技術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也可出國深造。
本系的專業除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外,還設有“唐照千獎學金”以及中美聯合“計算力學與控制研究所”專項獎學金,用於獎勵以優異成績進入本專業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校學習成績優秀的研究生。
本科專業:工程與結構分析
碩士專業:力學一級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力學一級學科
實驗室建設
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本實驗室的前身是1985年由原國家計委投資建設的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1988年建成並向國內外開放,2005年改名為“強度與振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評估為優秀,2008年參加第四次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獲良好並通過評估。2011年,經過20餘年的努力,實驗室重新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國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領域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以及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
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與學科前沿,研究機械結構設計、製造、服役和維護全壽命周期管理及相關交叉領域中的共性力學基礎理論、實驗技術和數值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有:(1)結構破壞機理和強度理論 ;(2)裝備服役綜合力學環境表征與預示;(3)結構輕量化設計理論與方法;(4)複雜機電系統動力學與振動控制。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58名,其中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和講座教授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實驗室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111引智團隊1個,並以三個973項目為基礎形成了3個研究團隊。
實驗室面積約10,000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近7000萬元,包含:材料力學性能實驗系統,大型結構振動測試與分析系統,數值計算與仿真系統等。
實驗室在國際交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美、英、日、德等國家的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係。
力學實驗教學國家示範中心
本中心源於1957年隨交通大學西遷的材料力學實驗室。1996年,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實驗室和工程力學系合併,成為學校“211、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十大校級教學實驗中心之一,2007年8月被評為陝西省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11月被批准為力學實驗教學國家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中心秉承西安交通大學的優良辦學傳統,50年來中心幾代人發揚西遷精神,艱苦創業,現擁有一支教學、科研相結合的高水平、愛崗敬業、學位年齡結構合理、穩定和諧的教師和實驗技術隊伍。實驗室建設、教學改革、科學研究成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成績顯著,形成了以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等課程為主線的傳統課堂授課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理論教學模式。實驗設備自主研發能力強,在國內率先建立了理論力學實驗教學體系。開創基本、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三個層次、多種類型的實驗教學體系,並設有開放性、創新型實驗等項目。對外起著示範與輻射作用,取得了優良效果。
中心教學覆蓋面廣、內容豐富,承擔著全校10餘個學科門類的本科生4門基礎力學課程、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選修課程、以及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結構分析三個專業10餘門專業課的課堂和實驗教學工作,支撐著專業畢業論文及碩士生和博士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每年約3400名學生受益。
中心依託的支撐學科-力學學科力量雄厚,在國內外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影響。現中心全體人員堅持“厚基礎、強實踐”的教學理念,以 “集一流師資、建一流基地、創一流環境、育一流人才”為目標,遵循“追求卓越”的院訓,努力推進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為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推進一流大學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歡迎各位同學利用本中心的網路資源提高自己,打好基礎,服務國家。
學院領導
院長 申勝平 全面負責學院學科建設、人事以及其它行政工作。
黨委書記 侯德門 全面負責分黨委工作,黨建和教職工,學院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副院長 李躍明 分管學院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學科點建設工作。
副院長 劉馬寶 分管學院科研工作。
院長助理 李錄賢 協助院長負責學院外事、博士後流動站、學科建設等工作。
院長助理 陳玲莉 協助院長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日常教學管理等工作。
組織機構
教學科研系室負責人
強度與振動
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鐵軍 主任 博士 教授
徐明龍 副主任 博士 研究員
申勝平 副主任 博士 教授
王飛 支部書記 博士 副教授
空天工程系 周進雄 主任 博士 教授
陳剛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榮海軍 主任助理 博士 副教授
金峰 支部書記 博士 教授
工程力學系 王剛鋒 主任 博士 教授
徐自力 副主任 博士 教授
謝石林 支部書記 博士 副教授
力學實驗教學國家示範中心 王鐵軍 主任 博士 教授
李躍明 執行主任 博士 研究員
殷民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張改慧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張亞紅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劉書靜 支部書記 碩士 講 師
科學計算系 李躍明 主任 博士 研究員
文毅 主任助理 博士 副教授
工會組織
主席: 趙挺 副主席: 李錄賢
宣傳委員: 李錄賢 文體委員: 黃鶯
生活委員: 周進雄 女工委員: 陳亞
黨委委員組成(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勝軍 王鐵軍 田曉耕 江俊
張克猛 趙桂平 侯德門
紀委委員組成(按姓氏筆畫排序)
成員: 田曉耕 金峰 侯德門
紀委書記: 侯德門
專業介紹
本科專業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專業是 1957 年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幾個力學專業之一, 1962 年批准設立教育部振動測試基地, 1981 年成為我 國首批 博士點, 1984 年經原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建設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 -- “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8 年建成並向國內外開放, 1988 年固體力學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 1989 年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1998 年獲力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2001 年固體力學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3 年工程力學專業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開始招收學士碩士連讀生。
本專業先後得到了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專項、“ 211 工程一期、二期”、“ 985 工程一期、二期”等項目的重點支持,已成為我國培養力學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的學生享有優良的社會聲譽,有的已成為國際知名學者,如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的教授。
本專業以學士碩士連讀的方式、分段培養。第一階段是文理兼容的基礎素質教育,主要學習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全面開展道德、品格、行為、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第二階段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綜合利用知識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對完成並符合學碩連讀培養要求的學生授予碩士學位,部分優秀生還可進入第三階段(博士階段)的深造。
本專業兼有理科和工科之特點,旨在培養掌握現代力學理論、現代計算機技術和先進實驗手段,能夠解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重大力學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機械、能源動力、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兵器、核、材料等領域就業,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可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從事科研、設計、高級技術管理等。
除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外,本專業特設有以著名力學家 唐照千 教授命名的“唐照千獎學金”,專門獎勵以優異成績進入本專業學習的新生、保送生和成績優秀的在校本科生、碩士生 和 博士生。
◆航空航天類◆
航空航天類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高素質”的原則,培養航空太空飛行器設計及相關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使學生掌握寬厚的飛行器設計、飛行器製造、飛行器動力及自動化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使之具備信息、控制、計算機及其套用能力。
航空航天類採取兩段制培養模式,前五個學期不分專業,進行通識培養,主要學習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開展全面的道德、品格、行為、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從第六學期開始分別按太空飛行器設計和航空器設計兩個專業模組進行培養,學生可根據個人志願、社會需求和學校的有關規定,在這兩個模組中自由選擇。部分優秀生可進入碩士 和 博士階段學習。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航空和航天領域就業,還可在力學、機械、能源動力、電子信息、兵器、核等領域就業,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可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從事科研、設計、高級技術管理等。
研究生專業
◆航空航天類◆
合作交流
2006年來,學院從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加州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引進優秀人才近20名,他們已成長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校騰飛人才(7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等,充實了學院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是提升學院學術水平、擴大學科影響、加強隊伍建設、提供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邀請國際學術大師、國際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學,主辦、承辦、協辦國際或雙邊學術會議,派出人員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等。開展多種有效的實質性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謝菲爾德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德國馬普所、德國卡爾斯魯厄核研究中心、法國科學院、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國外一流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與交流關係。
專業培養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掌握現代飛行器基本科學與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具備飛行器設計工程的基本理論與工程套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飛行器總體設計、機構設計、外形設計、飛行器性能計算與分析、結構受力與分析、軟體開發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及生產第一線從事飛行器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
主幹學科與相關學科
主幹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相關學科:力學、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文社會學科、管理學科、信息、控制與計算機學科
主幹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飛行器結構力學、工程材料基礎、工程製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電腦程式設計、航空航天大型結構分析軟體套用、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飛行器系統設計,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設計、飛彈導論
主要實踐環節
安全教育、社會實踐、工程訓練、工程實習、結構分析軟體上機實習、飛行器結構力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論文寫作、文獻綜述、信息查詢、專題報告等)、畢業設計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條件
最低完成180學分(課內)+ 8學分(課外)其中必修116學分、選修37學分、集中實踐26學分、課外實踐8學分。
工程力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與力學專業理論知識、力學現代實驗及測試技術、工程數值計算及軟體套用技術,能綜合運用基本理論、專業技術及技能分析解決各類工程領域中的力學問題的複合型人才。本科畢業生應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有一定的力學建模和理論分析能力,能勝任與力學問題相關的工程設計、實驗研究、軟體開發及技術管理工作。
二、主幹學科與相關學科
主幹學科:力學
相關學科:機械工程 、航空航天、材料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能源與動力
三、主幹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振動力學、計算力學、實驗力學、流體力學、計算機軟體基礎
四、主要實踐環節
計算機文化基礎、畢業設計(論文)、生產實習、金工實習、工程訓練
五、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工學學士學位。
六、畢業條件
最低完成180學分+8學分(其中必修124學分,選修31,集中實踐25學分,課外實踐8學分)。
航空航天類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主要實踐環節
社會實踐,工程訓練,工程實習,飛行仿真實驗,微小型飛行器設計與製作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論文寫作、文獻綜述、信息查詢、專題報告等),畢業設計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條件
最低完成180學分+ 8學分(其中必修115學分,選修37學分,集中實踐28學分,課外實踐8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