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6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
2017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領銜,創辦了“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探索人工智慧方向本科生的培養,並於2018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2018年11月,在人機所的基礎上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3月,獲教育部首批“人工智慧”本科新專業建設資格。
2021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正式揭牌。
202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籃企兆轎關於公布首批盛斷未來技術學院名單的通知》,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入選首批
未來技術學院名單。
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正式發文成立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4個專業方向。
專業方向:人工智慧、儲能科學與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醫工學
師資力量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授課教師包括院士、領軍、仔煉臘優秀人才等166人次,企業教師43人次,來自
華為、
西北電力設計院、
中航鋰電等21家行業龍頭企及科研院所;為2021級研究疊悼請生匹配校內合作導師、企業導師和創投導師,其中25位企業和創投導師中,有20人來自國有大型企業(研究所)、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高新技術企業,占比80%。
學院成立學位分委員會,分委會委員共23人,其中學科專家18人,來自9個學科;企業專家5人,來自華為、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
熱質儲能方向由
何雅玲院士擔任責任教授,包括先進儲能與碳中和技術創新團隊(
何雅玲院士/ 陶文銓院士)、先進壓縮空氣與抽水蓄能複合儲能技術團隊(
席光教授/王煥然教授)以及大型多能互補系統能量高效靈活轉化團隊(
嚴俊傑教授);電磁儲能方向包括離子電池/超級電容研發團隊(
徐友龍教授)、氫儲能研發團隊(
丁書江教授);儲能系統方向包括電力儲能裝備與系統套用團隊(
別朝紅教授/宋政湘教授)、儲能系統集成(
管曉宏院士)。
由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陳雪峰教授和國家級人才梅雪松教授擔任責任教授,由
盧秉恆、蔣莊德、李應紅3位院士擔任建設顧問;有教師19名(長江1人,青長1人,優青1人,博導11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員1人,工程師1人,助理研究員6人。
教學建設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新建或改造本研課程29門,其中項目課18門。
學術研究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 “未來創客論壇”“coffee hour”系列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和學生代表面向全校分享創新創業經驗;設定多個單項獎學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等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合作交流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強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合作夥伴關係,打造“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實現產教融合灑她達、協同育人。
(1)建設未來技術創新實踐平台。平台占地約1670平米,包括機械加工類平台、電類實驗平台、醫工學平台、《設計思維》課程醫工學部分的實驗平台,打造開放共享實驗空間,為師生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2)建設產盼譽立教融合創新聯合體。與
航天六院、
華為公司、
海爾集團、中國電信集團陝西公司、中國聯通西部創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龍頭企業共建多學科交叉創新聯合體,瞄準“四個面向”,通過產教融合開展科學研究和協同育人;共建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滲舉殼采,建設總經費4.3949億元。
現任領導
教學建設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新建或改造本研課程29門,其中項目課18門。
學術研究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 “未來創客論壇”“coffee hour”系列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和學生代表面向全校分享創新創業經驗;設定多個單項獎學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等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合作交流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強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合作夥伴關係,打造“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1)建設未來技術創新實踐平台。平台占地約1670平米,包括機械加工類平台、電類實驗平台、醫工學平台、《設計思維》課程醫工學部分的實驗平台,打造開放共享實驗空間,為師生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2)建設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與
航天六院、
華為公司、
海爾集團、中國電信集團陝西公司、中國聯通西部創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龍頭企業共建多學科交叉創新聯合體,瞄準“四個面向”,通過產教融合開展科學研究和協同育人;共建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總經費4.3949億元。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