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全面論述了這一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學為用
- 類型:思想
- 全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出現: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全面論述了這一思想。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中體西用”。清末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主張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套用。初由馮桂芬提出,後由張之洞在《勸學篇》...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全面論述了這一思想。...
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創。...59、張之洞,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勸學篇》等。60、孫詒讓,著有《周...
人們常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特別是在文化藝術這塊,我想這是教育的問題,有教育、推廣、普及,才能把中國民族的傳統...
清季政治,為新舊遞嬗之際,故學術亦為新舊交爭之時,此派為學,合漢宋中西以求體用兼備,而以中學、舊學為體,以西學、新學為用。張之洞既師漢儒,又師宋儒,...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3]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的呼聲,並不無貶義地稱中國文化為“支那學...
“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2、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
簡介清末四大學府是指清朝末年創辦的四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為主張的學校。即廣雅書院(廣州)、兩湖書院(武漢)、自強學堂(武漢)和南洋公學(上海)。有...
晴川書院改制為“漢陽中學前堂”,與鳳山書院改制的“漢陽中學後堂”共有男生300餘人。學堂學制初訂四年,後改為五年,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開設課程。...
後四個字“ 中體西用” ,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的關係,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為主體,西學為輔用。“師夷制夷” 、“...
更為關鍵的是,“水孩兒”在傳統的中式元素裡面糅合進國際元素,通過二者的完美結合,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百多年前改良主義者...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
晚清洋務運動的改良派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指導思想,“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作方針,掀起了近、現代化的浪潮。在文化教育方面,則以辦新式學堂,興學育才為...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校學生由最初30餘人增至300餘人.課程設定除算學、博物、理化、外語外,讀經講經占了很大比重,鮮明地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