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謎城

西夏謎城

《西夏謎城》是200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耀良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後記,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頁數:250
開本:32
包裝:平裝
ISBN:9787532134724

作者簡介

宋耀良,年輕時在黑龍江軍墾生活十個年頭。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著有《十年文學主潮》等書。不甘於言狀空泛,議若無物,遂投注於史前岩畫實地考察。遍歷山川大澤,亦縱覽人生史世。尤其在北美阿拉斯加和美加西海岸考察人面岩畫,更有日瘦月小、星微雲輕之感。曾在哈佛大學作多年研究,現定居波士頓。寄情山林泉石之餘,因偶感而寫小說。讀此長篇,若能參閱早年發表的《中國史前神格人面岩畫》和《中國岩畫考察》,則虛實互映,相益諧趣,可謂至樂也。

內容提要

一座千年帝陵,神秘壁畫和“天書”碑文揭示帝國大遷徙,一段萬里尋找,出土文物引來國際各方勢力的巧卻豪奪;兩座黑白磁山,沙漠古城的特異地質神奇再現歷史原貌……

編輯推薦

《西夏謎城》是一本文化懸念小說,是以西夏文化考古發現為背景的虛構性小說。
小說基於西夏學考古前沿研究成果,合理虛構西夏末帝迷失的王陵,層層揭示國際文物流轉的歷史謎團,為文明的空白繪製出瑰麗的圖景。一千年前,在中國西部創造西夏文化的為党項族人,屬古羌的一支。原居住在青海東部黃河河曲附近,唐朝時因軍功卓著,被朝廷賜地於今寧夏一帶,即賀蘭山下的黃河邊。

作者後記

這是又一本文化懸念小說。自從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面岩畫之謎》後,創作思緒如春江之水,奔涌激越。
此部《西夏謎城》,是以西夏文化考古發現為背景的虛構性小說。撰畢此書,自然不能不對考古文化意義上的“西夏之謎”說點什麼。
當前,在國際上,西夏學吸引了眾多國家的學者投注於斯。這門學科的學名為Tangutology,屬國際東方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一千年前,在中國西部創造西夏文化的為党項族人,屬古羌的一支。原居住在青海東部黃河河曲附近,唐朝時因軍功卓著,被朝廷賜地於今寧夏一帶,即賀蘭山下的黃河邊。
那個小小的藩族之地,到了北宋期間,在一個科舉落第、心懷不滿的漢文人謀劃下,竟然裂土為國、割據為王,自立為大夏國,史稱西夏。
北宋連年發兵征討,卻是屢戰屢敗。以至於大夏國一時控地萬里,獨占西陲。形成宋、金、夏三國鼎立之勢。
這個本不起眼的小國,在兩件事情上,卻影響了當時中亞和歐亞的歷史格局。可以說改寫了世界史的部分。在那個時代,世界史主要是由亞洲和歐洲兩大洲的互動構成。
西夏立國幾乎達兩百年,這期間它橫埂西陲,擁有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和新疆東部的大片土地。它的存在,阻斷了歐亞之間的絲綢之路,使得宋王朝不得不在東南沿海辟出海路,開通海上絲綢之路。一時,中國的船西行,西亞和歐洲的船東行。海上絲綢之路興起的直接結果,則是促進了海洋航行大時代的提前到來。近代世界資本主義就是在大航海的興起中,順理成章地被呼喚了出來。
對世界格局影響之二,則是成吉思汗之死。這位天之驕子的出現,可謂人類史上的奇蹟。他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東亞西亞,席捲東歐中歐。他本可以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卻在占領西亞、返回東亞第四次攻打西夏時,死在西夏城下的行營中,時年65歲。由於他的早逝,大蒙古皇位一直處在動盪之中。以後,他的子孫曾殺過峻峭的阿爾卑斯山脈,準備順勢掃蕩一馬平川的西歐。就是因為蒙古皇位的又一次動盪,急忙收兵返回東亞。西歐躲過了毀滅性的一劫。蒙古人建立歐亞大帝國的宏願,由此受挫。世界史於是成為如今我們知道的樣子。
由於膺有此兩項殊榮,尤其是後一項,西夏也就說不盡道不完了。
成吉思汗死於攻打西夏的戰爭之中,是不爭的史實。但是,他如何死的,卻撲朔迷離,成為千古之謎。正是這個謎導致西夏也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隔代修史,是中國文明史一以貫之的制度傳統。可成吉思汗的兒子在中原建立元朝政權後,對被滅的宋、金都修了專史,卻不為同期所滅的西夏撰史。以至於當時西夏的史料,逐漸散失殆盡,無以稽考。曾立國幾乎達兩百年的西夏,由此被遺忘,蒙翳在歷史塵埃之中。到清中期,就是讀書人也少有知道西夏的。
當年元朝為何不為西夏撰史?應與成吉思汗之死有關。有一種說法是,西夏末代君王派出貌若天仙的愛妃,以很不體面的方式謀害了這位曠古大帝。由此蒙古人恨透西夏。其實就憑成吉思汗死在西夏城下這一點,就足以讓蒙古人恨之入骨了。
有清一代,慘烈的文字獄使得無數書香世家僅為寫下的幾個字,全族遭戮,婦孺為奴。於是讀書人只得把精力投向對古史典籍的鉤沉輯佚,補缺拾遺,出現一代以考據為特點的學問赫然的乾嘉學派。元代沒為西夏撰史,正好留下一塊他們可以施展才學的用武之地,於是西夏的歷史被他們考證補撰起來。只是史料極其匱乏,所據不少屬捕風捉影。
到了1804年,西北甘肅有位中了進士的28歲青年才俊張澍,在一次郊遊中,於古寺內發現了一所被砌封數百年的碑亭。乘著遊興,他執意要開封。恰好該寺方丈早就慕他英名,竟然應允。拆開一看,張澍大驚失色: “乍視字皆可識,熟視無一字可識,方整與今楷書無異。” 這位進士及第的才子,面對古碑競一字不識,想來當初一定十分尷尬和惶恐。待整個碑亭都拆開,轉到碑後,發現那一面刻有漢字。讀後才悟出正面所刻應為傳說中的西夏字。這是西夏字失傳六百年後,第一次被人認出。但那時並不能識讀。西夏屬於一種割據政權,即原來處在中央政權之內,而後裂土為國,自擁為王。此類割據政權在中國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成功的大概只有毛澤東領導的始於井岡山的政權。然而西夏不僅自立為國,而且廢除世代沿用的漢字,自創一套獨立的文字型系——西夏字。這個氣度可不是在中國歷史上試圖有作為的人都有的,可謂空前絕後,絕無僅有。西夏被滅之後,在中國西北地區流行約兩三百年的西夏字,最終還是被封存在歷史塵埃之中,無人能識讀它了。 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中國西北沙漠戈壁中,發現了一座轟動世界的黑城遺址。僅在一座小塔中就啟出兩萬四千餘件中國古代書籍、簿冊和文物。俄國人驚呼道:“簡直找到了一座中世紀的圖書館。” 其中有一本西夏字與漢字互譯的雙解詞典,西夏字由此才找到破譯解讀的鑰匙。西夏的故事還在延續。直到上世紀70年代,巍然聳立在賀蘭山麓、黃河左岸的十數個金字塔形的巨大封土堆,才被指認為西夏皇陵。但那時已經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封,在戰備施工中被推平了,至今尤不能確切指認它原來的位置…… 這部虛構小說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可見,西夏是值得書寫一番的。以小說的方式,將西夏文化的再發現,娓娓敘述給讀者,是創作此書的意圖之一。十六年前,我曾與考古學家杜玉冰合撰過一部有關西夏文化的專著。由於種種因素,那部已排版好的書,競沒能出版。而我當時已在美國,鞭長莫及,惟余嗟嘆。如今寫出這部長篇,也算了結這個西夏情結。當年,曾孤身隻影進入到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作岩畫的野外考察。如今,將那些感悟和記憶,都付諸筆端,伴隨激發出的還有一番老驥伏櫪式的感喟。百餘年來的西夏研究,體現出的是一種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動力,使我們民族能慎終追遠,重現輝煌。希望此書能喚起更多對西夏研究的關注,亦願虛構情節,沒有擾亂現實中正在進行的考古研究。並以此書獻給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們!是以為跋。宋耀良 2008年4月28日寫于波士頓林邊之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迷失的帝陵
第二章 皇陵區的探洞
第三章 墓壁畫的秘密
第四章 奇特的西夏字
第五章 黑暗隧道中的洪水
第六章 黑城遺址的故事
第七章 子夜盜墓者
第八章 第二代文字
第九章 賀蘭山中新刻文
第十章 樹上掉下的“山野人”
第十一章 倫敦拍賣行里的詞典
第十二章 科茲洛夫最後一次探險
第十三章 中亞黑海之行
第十四章 為葛利普送行
第十五章 無人知曉的語言
第十六章 繪在白絹上的地圖
第十七章 失蹤的沙漠探險隊
第十八章 死亡流沙谷
第十九章 追飛機的人
第二十章 黃沙掩埋的古城
第二十一章 解開岩石中的記憶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