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墅村(連雲港市連雲區海州灣街道西墅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墅村位於黃海之濱,海州灣畔,一面倚山,三面臨海,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面積1.5平方公里,轄西墅、東哨兩個自然村,800餘戶,3000人,設6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墅村
  • 下轄地區西墅、東哨兩個自然村
  • 面積:1.5平方公
  • 人口:3000人
村情概況,基層建設,發展近況,

村情概況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海州灣街道西墅村位於黃海之濱,海州灣畔,2007年整體拆遷,安置於西墅花園,共有村民891戶,2996人。西墅村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黨員總數169人。
近年來,西墅村紫菜養殖行業依託區位優勢,多元投入,迅速發展,全村共養殖紫菜2.8萬畝,紫菜加工設備46台套,加工紫菜4億張,產量占全國1/16,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2年,西墅村獲得“中國特色村”稱號,成為名符其實的“紫菜第一村”。 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特色村”、“省級生態村”、“省級三星級康居鄉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稱號。

基層建設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強化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大力推進文明村創建活動,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社會的廣泛讚譽。1995年,被評為全市首批小康示範村之首。是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科普示範村,有線電視第一村。自90年代至今連續被市委授予五十優黨支部、十佳黨支部,被市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省農業產業化重點成長型龍頭企業,還被授予江蘇省模範村民委員會等榮譽稱號。由於西墅村近海養殖加工特色經濟的持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全國紫菜第一村,被譽為閃亮蘇北沿海的“黃海明珠”。
發展海洋經濟,實現共同富裕。90年代前,西墅村人口2000餘人,只有水產站、水產品加工廠、散熱器廠幾個集體小企業,職工只有50多人,其餘的都是一家一戶的個體生產。由於海洋資源的日漸枯竭,漁村經濟一度陷入困境。從90年初開始,村黨支部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一是舞動龍頭帶活全盤。在全市率先發展紫菜養殖加工業,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向多品種、深加工的叢深發展。到2005年,全村紫菜養殖及配套養殖面積達2萬餘畝,擁有一次加工生產線26條,二次深加工生產線4條,一次加工單機擁有量占全國1/16,產量占全國總量的1/15,全村僅紫菜一項年收入超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紫菜第一村”。“龍頭帶動”戰略,激活了全村經濟發展,面向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海陸並進,五業並舉,形成捕撈、養殖、加工、工業、建築興旺發達的經濟格局,走出一條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新路。二是集體民營齊發展。村黨總支在發展思路上立足自身實際,一手抓集體經濟,一手抓個體民營。到目前,村集體有紫菜加工企業6個,生產線12條,紫菜養殖場5個,養殖面積8000畝,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和壯大,每年僅支付退休老人補助費一項達80多萬,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整治村容村貌 創造一流環境。西墅村是個半島漁村,過去漁民依山建房,造成建築亂、路難行的狀況,漁民舊的生活習慣影響環境衛生差。80年代後期,我西墅村牽頭多方籌集資金修建3公里長直達城區的水泥路,21世紀初,我們在上級的關心和支持下,劈山開路,新修1600餘米北崮山水泥觀光大道,將入海口排洪溝周邊環境污染嚴重問題進行了全村發動,全面整治拆除了溝邊11處豬欄及舊廁,新建起4座公廁、6個垃圾池,使村內環境煥然一新。由村里開支成立專門保潔隊伍,常年配備5名保潔員清掃維護,費用由村財力支付,徹底改善了村容村貌。98年填海造田,新規劃出海鮮一條街,由村委會從全國優秀住樓圖例中選出一批圖紙,讓漁民按統一規劃和圖例建成一條一公里長海鮮住宅一條街,配套了路燈、觀海亭、草坪、健身活動場地等設施,把小漁村打扮為特色一條街。
打造特色文化 弘揚文明新風。科學文化是文明的支撐點,村風民俗是小康的風向標,創建現代文明的小康村,村黨總支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
文教設施系列文化。為繁榮漁村文教事業,豐富村民生活,村里陸續投入600餘萬元,重點抓好“一部、兩校、三室”文化教育系列工程,即漁民俱樂部、希望國小、漁民學校和老年活動室、青年活動室、圖書室。另外,在全市村級首家安裝了光纜有線電視網路,為村民了解全國和世界形勢提供了教育手段,以配套齊全的文教設施,倡導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文化品味,拓寬村民文化視野,引導村民告別麻將桌,走進圖書室。
文化生活特色化。村里將具有一定文藝基礎的村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漁民文藝宣傳隊,配備了漁民喜歡錶演的花船蛤蜊等道具,讓宣傳隊常年活躍在漁村民眾中。村委會還針對青年人的愛好和特點,花一萬多元錢購置了一套廣場音響,定期組織周末歌詠晚會。為了培養典型,村里積極培養文化典型戶,湧現出一批讀書標兵戶、健身示範戶、科技創新精英戶等各具特色的先進典型。村里還著力抓好夏季潮頭納涼等頗具漁村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經常請來外地知名劇團來村里演出,多年來,村里一直雷打不動地堅持組織春節期間全民參與的大型文體活動,活躍了漁村文化,引導村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激發熱愛家鄉奉獻家鄉的熱情。科學創新民眾化。村里歷來重視科學普及工作,不斷加大對村民的科普教育力度,在全市較早地建立了科普示範基地和漁民學校,積極普及科技知識,推廣科學使用技術。由村民因科普知識啟發探索出的紫菜插桿養殖創新法和收穫創新技術,提高功效20餘倍,在周邊全面推廣,其機械收穫創新技術已申報專利。近年來,西墅先後被評為市科普示範村和技術創新示範點。
評比活動經常化。通過各項評比活動,培養典型,樹立典型,在村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充分發揮典型效應,村里每年組織村民在開展各項評比活動的同時開展評選表彰樹立開展“五好家庭文明戶”、“孝敬老人戶”的典型活動。增強村民作為西墅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1991年,在震驚全市的“11.23”海難事故中,西墅人表現了高度的救死扶傷的精神,幹部、民眾奮力組織營救落水人員,漁民李春月冒險出船救人,救出30多人,28人生還。他的精神至今在港城流傳。良好的村風民俗融洽了村民關係,一家有事百家憂,病殘弱困人人助,在村內已成了風氣,在全市已成為典型。
特色文化培養出良好的村風民俗,幹部帶頭移風易俗,殯葬改革從80年代開始至今二十多年如一日,從未出現披麻戴孝、吹吹打打等陋習,從幹部到民眾,紅白喜事從來沒有收禮行為,受到社會廣泛讚譽。數十年來,村里沒有發生過賭博、盜竊、械鬥等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現象。村民自發組織海陸聯防隊,多年來一直堅持夜巡制度,有效保證了村內治安,是遠近聞名的社會治安安全村。
2006年,由於連雲新城建設需要,西墅被整體拆遷。為了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購2艘漁輪護灘護航,保證了海上生產有序、安全。購2台自備車,按時往返西墅、墟溝,接送村民,為西墅生產、生活等提供極大方便。全村經濟較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2009年,被江蘇省委授予“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百家示範村”。

發展近況

西墅村將以連雲新城的建設為契機,居民新遷集中建設的西墅花園。小區設計新穎,壞境優美,層次高,並實行規範化物業管理。整個西墅小區建設面積1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米。是一個基礎配套設施齊全,集居住、休閒、運動於一體的現代化文明小區。
隨著江蘇沿海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給西墅村今後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我們將一如既往立足實際,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招商引資,穩定一產,加快二產,推進三產,實現村級經濟新飛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