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異服》是2007年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包銘新。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域異服
- 作者:包銘新
- ISBN:9787811112955
- 定價:42.00元
-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提要,作品目錄,
內容提要
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古代染織服飾實物相當豐富,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以此為對象的研究成果纍纍。古代染織服飾研究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研究的側重、切入的角度以及採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為了整合不同專業背景研究人員的優勢,作更深入的探索,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三家單位商定合作開展“絲綢之路古代服飾藝術復原研究”項目。
絲綢之路歷史既久,線路亦錯綜複雜。漫漫絲路之上,所出土染織服飾文物不計其數。這次挑選的復原標本,主要來自以下六個地區:2003年發掘之樓蘭LE北壁畫墓、1995年及1999年發掘之尉犁營盤墓地、1995年發掘之民豐尼雅墓地、l992年發掘之洛普縣山普拉墓地、1964年及1972年發掘之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和1992年發掘之吐魯番鄯善蘇貝希墓地。所選文物,大多為服裝,如半袖衣、絹衫、三角形衣飾、套頭衣、錦褲、毛裙和間色裙等;服飾品次之,如刺繡手套、鳳頭絹帽、高尖帽、翹頭綠絹鞋和帛魚等;另外還有營盤和尼雅墓中雞鳴枕各一以及樓蘭LE北壁畫墓中壁畫人物之男女服飾各一。
由於漫長歲月中發生的種種物理和化學變化,文物出土時的狀態與它們的原貌已經迥然不同。歷史留下的痕跡中雖然也具備獨特的審美價值並儲存著各種有用的信息,但文物最重要的學術意義仍在於為人類所提供的了解以往事物真相的依據。現代學者研究染織服飾史一向倚重於出土文物,他們主要的研究途徑為觀察、測量、分析和解讀,但對現狀與原貌之間差異的討論不多。
復原可以是研究這種差異的一種有效方法。為避免歧義,我們對復原研究先作一個界定。復原可以理解為再現原貌。復原研究則是通過對文物本身及其相關材料的研究以求對文物原貌的再現。復原的內容可以是原物的質地(或質感)、結構、紋樣、色彩和造型等等。復原的根據除了出土物本身,還可參照有關聯的其他出土實物、圖案和文獻。在此我們把複製研究這一概念與復原研究加以區分。前者是重塑(或再造)原物,後者是再現原貌;前者以獲得複製品為目的,後者把復原物看成副產品,或研究結果的一種表述。
復原研究結果的表述可以有多種形式。通常可以是復原圖、模型或還原程度不一的複製品。由於我們這次選擇作為研究對象的出土文物大多殘破不全,有些甚至缺失嚴重。所以,我們盡力尋找解讀而得的信息尚不足以拼合成原物完整清晰的圖像,我們的經費和時間也不足以讓我們可以從材料到造型都按照原來的實際情況複製,最重要的是我們本來就沒有以此為目標,所以這些“複製品”或“復原物”與原物之間的差距依然很大。這次研究項目由趙豐博士提出並加以組織,王博和李文瑛兩位新疆考古專家挑選復原標本並進行復原指導。我們成立了一個專家指導小組全程指導和監督項目的完成,專家組的成員除了上述三位,還有我。這個項目同時又是趙豐領銜的《(絲綢之路·藝術與生活)》研究的一個子項目。
參加項目的研究人員主要是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理論部的老師與學生,其中尤以在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為主。通過這個項目的研究,我們不但加深了對這批文物的理解,從中汲取了更多湮沒的歷史信息,而且還另有收穫。首先,我們對復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把握,在方法論上有所得;其次,我們體會到復原有助於問題的發現,因為復原要求對標本進行窮盡式的分析,不放過任何細節,在復原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常常需要回頭重新審視標本尋找解決方案;再就是對於這個項目主體之一的東華大學來說,復原研究也是一種學術訓練,是新的教學形式;最後,復原又是一種普及,通過舉辦展覽和出版復原報告,可以引起更多專業內外人士的關注。
作品目錄
LE壁畫墓
樓蘭LE北壁畫墓半袖衫復原研究
樓蘭LE北壁畫墓三角形衣飾復原研究
L刺繡手套03LM1:6復原研究
樓蘭LE北壁畫墓長袖衣復原研究
樓蘭LE北壁畫墓人物服飾復原研究
彩繪絹衫復原研究
營盤墓地
營盤出土間色裙復原研究
營盤墓地香囊和帛魚的復原研究
多彩毛絛復原研究
營盤雞鳴枕復原研究
民豐尼雅
尼雅三號墓出土菱格綺貫頭衫復原研究
錦緣氈帽復原研究
鳳頭形絹帽(95MNlM5:12)復原研究
尼雅雞鳴枕復原研究
吐魯番阿斯塔那
合蠡紋錦禱復原研究
阿斯塔那27號墓出土翹頭藍絹鞋復原研究
吐魯番鄯善蘇貝希墓地
蘇貝希三號墓地M6墓葬高尖帽復原研究
洛浦縣山普拉墓地
新疆山普拉Ⅱ號墓出土的套頭衣復原研究
新疆山普拉Ⅱ號墓地出土的毛裙的復原研究
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