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

西垂,中國殷周時對西方邊地的泛稱,相當於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垂
  • 別稱:西犬丘
  • 簡介:中國殷周時對西方邊地的泛稱
  • 實質: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
歷史謎題,地點考究,主要觀點,其他觀點,

歷史謎題

早期都邑西垂,亦稱西犬丘,是早期秦史研究中至今未曾破解的一大謎題,在上個世紀的近百年間,雖然有國內為數不少的秦史專家、學者及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孜孜求索,但收效甚微。2004年春,五方聯合考古隊對以禮縣境內為中心的西漢水主流域及其支流部分區域進行了細緻考察,基本摸清了秦文化遺存在該區域的分布狀況,並且發掘了西山城址、墓葬及鸞亭山祭天遺址,2006年,又對大堡子山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僅從現有參予考察的專家、學者的研究結果看,對西垂邑址的看法沒有達成共識。

地點考究

主要觀點

西垂都邑的具體地望,說法甚眾,莫衷一是,現就學術界頗有影響的觀點作一陳述。一是明人董悅、近人王國維郭沫若考證其故址在漢代的西縣地,即今西和縣、禮縣一帶。

其他觀點

① 二是徐日輝先生考證在禮縣鹽官堡東南2.5公里的西漢水南岸。
② 三是康世榮先生考證在禮縣紅河鄉岳費家莊地帶。
③ 四是王世平先生認為可能在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不遠處的西漢水北岸一帶。
④ 五是祝中熹先生考證禮縣城東20公里處的原“天嘉古郡”邑址即西垂故址,在今禮縣永興鎮捷地村與紅土嘴附近。
⑤ 六是張天恩先生認為禮縣永興鄉西南的趙坪遺址即西犬丘故墟。
⑥西垂都邑的具體地望,古今學者均認為在漢代隴西郡的西縣地。《正義》引《括地誌》云:“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漢隴西西縣是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劉琳《華陽國志校注》、王國維《秦公敦跋》均認為在天水西南一百二十里。《漢書·地理志》云:“西,《禹貢》嶓冢山,西漢所出,南入廣漢白水,東南至江州入江。過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史記·夏本紀·索隱》曰:“嶓冢山在隴西西縣,漢水所出也。”《後漢書·郡國志》雲“西,故屬隴西,有嶓冢山,西漢水。” 嶓冢山即今天水市西南的齊壽山,西漢水發源於齊壽山的西麓,從天水鎮的小峽谷流入禮縣東境的寬闊川原。從文獻記載可知,西縣位置轄今天水市西南及西和縣北部、禮縣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帶。從該區域考古調查及出土文物可知,西縣的中心位於禮縣境內。上世紀70年代,禮縣東北部的紅河鄉六八圖村出土1件戰國中期銅戈,胡部陰刻銘文14字,文中有“右庫工師”之稱,故學者多稱謂“右庫工師”戈,銘尾曰“西工造”。這裡的“西”,應指秦故都西垂之“西”,“西工造”,即西垂工官所造。該戈現藏禮縣博物館。1995年,筆者在禮縣境內發現1枚出土於禮縣喬川鄉的秦國早期青銅貝幣,貝面鑄刻 “西”字,現為筆者收藏。這件銅貝的發現,說明了早期秦人將西垂、西犬丘稱“西”的史實。1997年,禮縣縣城西南的石橋鄉瑤峪村出土1件秦西垂祠廟祭器——青銅豆,素麵,高9厘米,上口沿寬10厘米,空心柄,束腰,倒喇叭口,柄上腰部陰刻“西祠器”三字,字型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秦公簋”蓋銘“西元器”書風相近。“西祠器”後陰刻“囗 ”二字,新近又發現“囗 ”之後陰刻淺細銘文“重一斤三兩”。該器初在筆者拙文《“天水”地名淵源考辨》一文首次披露。
⑦ 從以上有確切出土地點的“西”字銘文可知,西垂的中心地域東北至禮縣紅河鄉,西南至禮縣石橋鎮,這一區域,是早期秦人活動的核心區域,和考古發現相吻合。這就是說,秦人的早期都邑西犬丘故址,應該在這一區間尋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