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村(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封街道下轄村)

西坑村(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封街道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坑村,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封街道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
  • 下轄地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封街道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方言,人口,歷史建築,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清代,屬番禺縣鹿步司。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屬番禺縣鹿步司龍眼洞堡。民國時期,屬番禺縣鹿步司第四區龍眼洞鄉。1949年10月劃入廣州市沙河區。1951年,屬廣州郊區沙河公社沙東大隊。1958年因廣東省委幹部試驗農場在雙燕崗作場部,將西坑村納入廣東省委幹部農場管理,為第七管理區。1960年,為白雲山農場坑口管理區。1980年,為白雲農工商聯合公司西坑實業公司。1987年,西坑村所屬的廣州市天河區登峰街西坑村民委員會,由廣州市天河區登峰街道辦事處代管,城市管理部分由街道負責。1999年6月,村民委員會撤銷,經濟聯社逐步撤銷行政職能。2000年,劃歸天河區登峰街道辦事處管理。2005年,屬廣州市越秀區登峰街西坑集團公司。

行政區劃

西坑村,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登峰街道東北部、距離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因位於沙河涌的西支涌而得名。當地人習慣把“涌”說成“坑”,西支涌即西坑。

地理環境

西坑村始建於清代,毗鄰白雲山,位於白雲山下,主要地形為丘陵,主要山嶺有白雲山,主峰摩星嶺高382米。白雲山溪水流經,建有雙燕崗水庫。

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為客家民系、廣府民系;通用粵方言。

人口

該村主要姓氏有陳、劉、張、黃、羅等,均稱在300多年前遷至該地。
其中,陳姓分兩支,一支是從廣東惠州遷移至該地,一支是從福建遷至該地;
劉姓從廣東惠州遷移至該地;張姓從廣東惠州遷移至該地;黃姓、羅姓從廣東增城遷移至該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408人,其中男性180人,女性228人;80歲以上35人,最年長者96歲(女)。
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萬人。該村已無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生活的人口,戶籍人口多數舉家搬遷到村外居住,從事多種生計,當村裡有事情時才回到村里辦事。
2015年末,祖籍該村的港澳台胞5人,海外留學人員2人。

歷史建築

該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因城市化,今村中民居主要包括具有顯著城中村特色的“握手樓”,20世紀80—90年代建設的住宅樓,近年來新建的住宅小區等。此外,村中還建有各類汽車零配件商鋪及倉庫。
現存比較有特色的建築為“開明圓”辦公樓(聚賢閣),位於越秀區永福路48號。該樓始建於1936年,名為“開明圓”辦公樓;重修於1960年,改名為“聚賢閣”。據說原為陳炯明的物業(根據建築時間推斷、當時陳炯明已移居香港並去世,應屬誤傳),後為梁姓地主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物業被沒收。主要建築特色為單層西式磚石結構建築,有地下室。20世紀90年代後,因土地被徵收、被加蓋一層建築。現為廣東江海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築機械廠有限公司的辦公樓。
現存碑刻主要存於“開明圓”辦公樓,記載辦公樓的修建時間。一是“開明圓民國二十五年春建”,立於1936年,現存於“開明圓”辦公樓門口;一是“聚賢閣一九六零年冬立”,立於1960年,現存於“開明圓”辦公樓門口。
村中有古井一口,位於村中心,清代中期即已存在、井水清澈。20世紀90年代以前,村民取井水飲用、洗澡,廣州沙河大飯店到古井取水製作沙粿條

經濟

改革開放前,以種植蔬菜、水稻、水果等為主。其中竹筍久負盛名。20世紀90年代,土地被徵用完畢,村經濟逐漸轉向物業出租,第三產業逐漸代替農業生產。現時主要經營房屋租賃、汽配城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

交通運輸

村內有村道,周邊有廣園快速路廣園東路等道路。

社會事業

該村1970年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89年通電話,1992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左右通網路。該村有西坑集團公司幼稚園,在園幼兒220人,教職工32人,並建設運營西坑集團幼稚園網站。村內適齡兒童一般前往雲山國小就讀。
西坑村是廣州汽配集散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坑村出現汽配行業。1982年,廣東吳川人開始在西坑村收購舊輪胎,加工手推車膠胎。1989年,吳川人王偉在永福路開設第一間“汽車音響第一家”,逐漸形成汽配店一條街。1990年開始,永福路、恆福路、廣園路接踵開設汽配店。2000年,西坑村及周邊地區開設汽車用品城、汽配城,發展為廣州汽配集散地之一。
西坑村所屬的行政村經歷從村到轉制社區的轉變。1999年行政村撤村改制,2001年申請成立廣州西坑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後,由廣州西坑集團有限公司運作,仍屬集體所有,村民內部持股及體制、性質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