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四都源至龍殿分東、西二支流(坑),西坑村在西邊的支流邊上,故以此命名。距縣城13公里,縣城往北上松線至寨頭嶺山洞口沿右側老公路前行,經下包村至河坌路口,沿左側康莊路1公里處之山腰。300餘人口,以葉、丁兩大姓為主。
現存《葉氏宗譜》、《丁氏宗譜》。末次修訂均在解放前夕。
葉氏族人源出古市塘岸,均為道教鼻祖法善之後裔。屬南陽郡。今祭祀所用燈籠,籠壁均有“石林世家”字樣(註:葉夢得,號石林居士)。丁氏族人源出西屏南門丁家祠堂。
風俗文化
葉、丁二姓均有“拜月半”之俗:每年農曆正月十四,葉、丁二姓祠堂內每男丁各貼一副對聯,祠堂擺八仙桌若干,每戶奉上三種祭品,按排行長幼自上而下排列,多為糕餅糖果,以碗盛之,高高壘疊,蔚為壯觀,至十六日午畢,首尾三日,日夜由“八個頭”輪流值守。此俗意在祭祖。
又有“拜石玄頭娘”和“拜樟樹娘”之俗——村人喜添新丁,多排八字,若說與母相衝,則認“石玄頭娘”;若說五行缺木,則往往取名帶“木”,另認“樟樹娘”。“石玄頭娘”位於村後山腰,半小時行程,一石高約三米,一石高約一米,相依相伴,有若母子相依。“樟樹娘”位於本鄉下包村口,為一棵數百年的大樟樹。每年
大年三十和端午日前往祭祀,小孩長至十歲或十六歲止。
俗語云:四都蘿蔔三都姜、五都六都落花生。西坑村為四都蘿蔔主產村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猶盛。因熟地退化,近年面積銳減,改以稻田種西紅柿、四季豆、菜椒等。
地理環境
村西有一片原始林,多常綠喬木,或獨立挺拔,只爭向上,或傍逸斜出,曲折遒勁,一樹一姿,妙趣天成,外人無不驚嘆。站在村口南眺,四都源水庫兩側,大山夾出一個巨型“V”字,而雲岩山夾在“V”字中央,極似一尊巨佛,頭西腳東,怡然仰面而臥。
目光東移,邵尖山即跳入眼前;再向東越過綿延的幾個山頭,有一“筆架山”(當地人謂之“三牙尖”)。東面有寨頭尖,海拔1002米,山腰為寨頭嶺。一山一景,景隨目移,良多意趣。
村後有海拔1129米之大種山,山勢層巒疊嶂。夏日雨後,小村安居黛山之中,雲蒸霞蔚,龍騰虎躍,變幻莫測,恍若仙 境,為縣內不可多得之攝影勝地。近幾年已有百餘批次的中外攝影家聚焦於此。
其中本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毛進軍、麗水籍攝影家王培權等以該村為背景拍攝的照片獲全國獎項的達數十幅。2005年10月第二屆麗水國際攝影節期間,曾有23輛小車齊聚該村,其中不乏美、德、葡萄牙等國的攝影家。
基礎設施
1984年架通高壓電。1985年,本村從“橫塢”引山泉水2公里至每家每戶。水質極佳,可當作礦泉水直接飲用;水源充足,維護工作由村集體承擔,整個系統未安裝一隻水錶,村民可免費盡興享用。1986年開通機耕路。2004年,村巷澆築了水泥路,衛生實行劃片包乾。2005年建成1.2公里的通村康莊路,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