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圩子村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齊村鎮西圩子村原為齊村鄉駐地,東距市中區政府3.5公里,因位於齊村大沙河以西,村民自建圩牆抵禦土匪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圩子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
- 人口:五六百人(清末民國年間)
- 姓氏:以崔姓為主
簡介,崔氏興衰,
簡介
該村東西、南北各約500米,建有西門(瞻雲門)、南門(見山門)、東門(觀海門)3個圩門。清末民國年間,有常住居民五六百人,以崔姓為主。村內建有翰林府。1950年前後的齊村鄉,1962年建立的齊村區、齊村公社,均先後在翰林府辦公。
崔氏興衰
西圩子崔家是原嶧縣四大家之首,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巨富。
崔氏先祖崔秉忠,原籍滕縣兩下店,以烹調手藝餬口。因遇歉年,兩筐一擔逃荒至嶧縣。先於嶧城北山陰村租種幾畝土地,農閒為人掌廚維持生活。生子崔震,震生二子,名守貴、守祿。守貴受僱於齊村尤家。尤家有地千頃兼營商業,所建大樓遠近聞名。守貴為人誠樸,所辦菜餚甚合主人口味。守貴後生一子,聰明伶俐,取名崔璉。崔璉長成後,仍在尤家幫辦。時逢一山西人來棗莊開辦煤窯,要物色一個可靠的人任總管。聽說崔璉有才幹,就聘請他去協力經營煤窯。崔璉忠誠勤奮,凡生產銷售諸般事務都能安排妥當,煤窯營業日漸興隆。後山西人回家探親,將煤窯託付崔璉掌管。不料山西人一去杳如黃鶴,永無音訊,煤窯產業遂為崔璉所有。該窯煤層深而質優,兼經營得法,產量躍居各窯之首。《嶧縣誌》載:“方乾(隆)嘉(慶)時礦業大興,而且諸大族若崔氏、宋氏以炭故皆起家,與王侯埒富。”乾隆中期,崔家已經積財百萬,富比王侯。崔璉暴富之後,於齊村西圩子最高處前嶺上定居(所謂鳳凰山),並在附近大量購置土地,由佃戶按季納糧租稅,從此農礦兼營。清嘉慶六年(1802年),捐資興建棗莊窯神廟碑,碑上鐫有首建人崔璉之名。當時崔家已成為棗莊煤業巨擘。
將崔家財勢推上頂峰的是鹹豐、同治年間的崔錫級。其《墓志銘》載,他早年進學為秀才,但不願“以腐儒終”。“殫精竭慮,一以勤貨殖、擴生產為急務”。“公尤精礦務,遇礦地往復觀之,則知礦苗深淺,驗之百不失一,雖泰西礦師之神悟不是過矣”。探礦超過了山西行家!崔錫級分家時置地120頃,曾誇耀說:“我去山陰老林上墳,二十五里不踩別人的地邊。”他重金禮聘當地名儒王聖儀教長子崔廣沅攻讀。崔廣沅不負所望,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崔錫級宿願已達,遂大興土木,興建翰林府。占地15畝,樓閣連雲,十分壯麗。崔錫級購置洋槍洋
炮,建立起自己的武裝,稱“保家局子”,作為宅院、煤窯、倉庫的守衛。加固圍牆,開東、南、西三門。齊村的行政、集市貿易等也由崔家把持。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崔錫級病死,在廣東任遂溪知縣的崔廣沅丁憂,回齊村居喪守制。他將翰林府西院改建花園,鑿池植荷,起假山,修涼亭,設噴泉,養金魚;遍尋奇花異卉移栽園中。花園北側砌一高台,專為賞月觀景,又建精舍3間作書房,工程浩大,前後歷15年方告竣工,取名“似園”。崔長住園中以詩、書、畫自娛。他重視教育,支持子侄辦新式學堂,鼓勵崔族子弟前往濟南、曲阜等地新式學校深造。
崔廣沅次子崔蘧庵,1919年留日期間,聯絡留日愛國學生齊集東京,抗議日本軍隊占我青島。罷學返國後,被山東省長熊秉琦任命為省公路局坐辦(局長),去青島接收日本管理的倉庫、醫院等設施。1928年被聘任為中興公司外交顧問兼齊村國小名譽校長。1935年任復興煤礦經理。1938年籌建抗日武裝,任別動總隊華北第五十支隊副司令。抗戰期間,為統一戰線作了大量工作。
崔廣沅長子長孫崔紹穎,繼承了崔家大部分產業,擁有良田20餘頃和3座酒店。其中“麗昌”號酒店於1920年代大量發行紙幣(流通券),曾流通於魯南、蘇北各地。他還任齊村鎮長多年,掌管當地的政治、經濟大權。
崔廣沅族侄崔毓柳,於抗日戰爭初期加入共產黨,曾任中共嶧縣二區區長。他能用手槍擊中飛鳥,被稱為神槍手,活躍於齊村及北部山區。朱道南稱讚他有俠義心腸。他為鄒塢暴動的成功作出了貢獻。他準確地探明了反動分子王效卿逃跑的時間、路線,及時告知朱道南組織攔截,用奪得的槍枝建立了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
辛亥革命以後,崔氏後人都接受了新式教育,部分青年遠渡澳大利亞、台灣謀求發展。1930年代起,在革命思想的薰陶下,崔族青年皆以文化知識投身於革命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做教育工作的70餘人,參加解放軍的上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