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城遺址

西土城遺址

西土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二號卜鄉,是金代古城遺址。

西土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約660米。東南、西南和東南角各有一角台,西北角角台已殘。東牆有10個馬面又叫“墩台”,北牆7個,南牆6個,西牆南段現存馬面4個。在居住、生產區揭露的房址保存基本完好,保留的土坯牆體最高能達近1米,房屋的整體布局清楚,出土遺物豐富,包括瓷器、陶器、骨器、鐵器、錢幣、石器等。

2019年10月,西土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土城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二號卜村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005-1-005
  • 所處時代:金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78年開始,對西土城城址進行調查,定性為金界壕沿邊的邊堡。
2004年~200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北部遼金元城址調查、勘測與保護”項目課題組也重點關注了該城,認為其規模已達金元時期州府級別。
2013年7月~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和康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組成調查隊對西土城城址進行了專題調查,確定了該城的主體年代應為金代。
2014年,西土城城址的系統考古工作正式啟動。
2015年6月,西土城城址的考古工作開始,主要工作由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的師生承擔,相關的測繪、勘探、發掘工作有序開展。勘探明確了城址的基本布局,確定了全城文化層的分布情況、城門、主道路系統、主要建築基址的分布及其範圍、主要功能區等。歷次的考古調查、發掘表明,西土城城址的主體年代為金代中晚期,具有當時州府城級別的規模,極有可能毀於13世紀初,由成吉思汗導演的,著名的蒙金戰爭。距離金朝西北國防線——金界壕南、北線的交叉口又僅25公里,發掘揭露的晚期遺存明顯帶有戰爭的“創傷”,“西土城”很可能是蒙軍突破金朝防線之後攻破的第一處重要的城池。
西土城遺址
西土城遺址

建築格局

西土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二號卜鄉,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約660米。東南、西南和東南角各有一角台,西北角角台已殘。東牆有10個馬面又叫“墩台”,北牆7個,南牆6個,均較明確,西牆南段現存馬面4個。經探查,東、南、西、北四面城牆均有多處豁口,南牆居中位置的南門可以明確,其外有瓮城。
西土城內遺蹟建築基址位於西土城村外西南部,大致呈東西向,面積約600平方米,高出地面約80厘米,其上分布有磚、瓦、瓦當、滴水和建築構件。該基址的西、西北和南側分布有大面積的灰土,地表遺物十分豐富,有瓷片、陶片、錢幣、骰子、骨器、骨料和泥硯等。這片區域應為主要的生產、生活區域。西南隅地勢低洼,極少發現遺物。東北距西南角台約1000米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鹽淖墓葬”,封土殘徑約10米,殘高約3米,鹽淖墓葬附近可能是墓葬區。“西門”向西應有一條古道,道路北側為三普時發現的“城西遺址”,距西牆約300米;“西門”向北可能也存在一條古道,道路東側為三普時發現的“城北遺址”,距北牆約300米。
西土城遺址
西土城遺址

文物遺存

西土城遺址通過考古發掘採集到的“尚食局”銘龍紋盤,可定為金代早期定窯的產品;採集到的錢幣以北宋銅錢為主,另外採集到數枚“正隆元寶”“大定通寶”等金代錢幣。還採集到與山西大同和內蒙古昭盟巴林右旗原遼慶州城出土相類似的“西京”澄泥硯;地表採集的遺物瓷器皿、瓷骰、瓷棋子、瓷動物模型、陶器皿、陶人、陶范、磚瓦等建築構件。還發現房址、灰坑、灶(爐)等各種遺蹟數十處。房址為土坯壘砌,單間房屋的面積一般為10平方米左右,多數房內發現有火炕,由灶坑、隔牆、煙道和煙囪幾部分組成。發掘出土的千餘枚包括從秦漢半兩到北宋錢的錢幣。試掘的出土器物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瓷器數十件,可復原陶瓷器上百件,陶瓷標本上萬件,骨器數十件,骨料及動物骨骼標本數千件,另有銅器、鐵器和石器等。

保護措施

2008年10月23日,西土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西土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西土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西南40千米處的二號卜鄉

交通信息

從康保縣城區出發經過永安大街、國道510、省道401、永安路、裕華街到達二號卜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