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西回小米的生產基地地處太行山中部,產自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西回村。它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種植土壤為褐色土質,肥分較高,常年使用農家肥,團粒結構好,水源主要靠天然旱井集雨,基地及周邊無“三廢”污染源,生態環境良好。平定小米粥有色澤金黃、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鹹宜等特點。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西回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回小米
  • 產地名稱: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
  • 品質特點:米粒飽滿,顆粒圓潤,色澤金黃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0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1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西回小米米粒飽滿,顆粒圓潤,色澤金黃,光鮮如珠,千粒重3.1克。主栽品種為晉谷21號,長谷5號等。熬粥所用的小米光鮮如珠,嫩香好吃。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

內在品質

西回小米經譜尼測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檢測:維生素C,檢測值為12.4毫克/100克,胺基酸檢測值為12.84克/100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10.4克/100克,蛋白質檢測結果為10.7克/100克,明顯高於普通產品均值9克/100克,鋅元素含量檢測為29.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18.7毫克/千克,錳元素含量檢測值為9.67毫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8.9/千克,能量檢測值為1650千焦/100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1498千焦/100克,總膳食纖維檢測值為6.38克/100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1.6克/100克。
品種
西回小米
普通小米(對照)
胺基酸總量
12.84克/100克
10.4克/100克
蛋白質
10.7克/100克
9克/100克
能量
1605千焦/100克
1498千焦/100克
總膳食纖維
6.38克/100克
1.6克/100克
29.0毫克/千克
18.7毫克/千克
9.67毫克/千克
8.9毫克/千克

等級分類

西回小米分為二個等級,為一級小米,二級小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西回小米生產地域地處山區,遠離城鎮中心,無工業“三廢”污染,地淨田潔,土質肥沃,南部為耕作、非耕作黃土質山地褐土,北部為耕作黃土質淡褐土性土及部分耕作紅黃土質淡褐土性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1.78%,自然肥力較高,特別適合穀子生長。

水文情況

平定縣屬平定縣嶺南河流域,嶺南河為季節性河流。流域降水均勻,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氣候情況

平定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特徵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乾旱缺水,光照充足。年降雨量為500-600毫米,集中於7、8、9月分年均蒸發量1900-2000毫米。年均風速為2.0-3.0米秒。年平均氣溫9-11℃,≥10℃的年積溫4500℃,年總輻射133.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3787小時,無霜期最長達186天,最短達130天。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為小米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

歷史淵源

西回古名西丹廻(回),位於平定縣東部,土地肥沃,土壤通透性好,是典型的農業耕作區,特別利於穀子生長,種植歷史悠久。
相傳北宋年間,西回村崔氏成為皇后並從西丹廻村進貢小米,使西回小米成為皇家宮室的必備食品。皇上品嘗過西回小米粥後稱為佳品,賜名“金皇后貢米”。至此,西回小米即以“金皇后貢米”的身份進入皇宮,中國北方歷來將皇室貢品稱為“皇綱”,從此西回村在正月就有了彪悍後生聲勢浩大地抬著貢品向皇家進獻的“抬皇綱”的民間表演,並延續至今。
明、清兩朝小米也做為平定秋糧進貢朝廷。《平定州志》有清光緒年因災“恩詔蠲免本年秋糧、來年春糧”的記載。
西回“抬皇綱”的傳統文藝中,所抬皇貢中小米是最重要的食品。明代萬曆年間,崔皇后,是西回人氏,到皇宮後,父母作為陪嫁,送小米10擔,皇宮姐妹爭相品償,吃過一段時間後,個個面色紅潤,產婦的奶水飽滿,小孩健壯。崔皇后特意傳達室旨,從平定州西丹回村(現名西回)進貢小米,使西回小米進入皇宮。

生產情況

2010年,西回小米地域受保護面積22356公頃,穀子種植面積500公頃,年產小米2250噸左右。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西回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西回小米產區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部,地處艾山山脈,群山峻岭,溝壑縱橫,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嶺南河西入東出。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質肥沃,適宜種植穀子。西回小米地域保護範圍為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42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47′05″—114°02′41″,北緯37°39′59″—37°50′53″。

質量技術要求

(1)選地與整地:
(1.1)選地:穀子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塊,避免選擇重迎茬地塊。
(1.2)整地:前茬作物收穫後,應及時進行秋翻,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淺一致、扣壟均勻嚴實、不漏耕,不留地頭和荒格子。翌年當土壤凍融交替之際及時進行整地。平播的要在秋翻地的基礎上,早春進行耙耮和鎮壓,做到平、碎、淨;秋翻秋起壟的,要隨起壟隨鎮壓;秋滅茬、春起壟的,要頂漿起壟,及時鎮壓,一般4月10日前結束整地。
(2)品種選擇:
(2.1)穀子屬於短日照喜溫作物,對光溫條件反應敏感。必須選擇適合當地栽培,優質、高產、抗病性強的品種。主推晉谷21號,長谷5號等品種。
(2.2)種子質量與處理:
(2.2.1)種子質量:種子發芽率不低於90%,純度不低於94%,淨度不低於96%,含水率不高於14%。
(2.2.2)種子處理:
(2.2.2.1)精選種子:在播前要用鹽水對種子進行嚴格精選,去除秕粒和雜質,提高清潔率。
(2.2.2.2)曬種:在播前10—15天,於陽光下曬種1—2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2.2.3)溫湯浸種:用55℃溫湯浸種10分鐘,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白髮病菌和黑穗病菌等。
(2.2.2.4)藥劑拌種:用40%敵克松或萎銹靈粉按種子重量的0.7%拌種。
(3)播種:
(3.1)播種時期:當土壤5—10厘米耕層溫度穩定通過10℃時,為最佳時期。山西省一般為4月25日至5月10日。
(3.2)種植密度:壟作的一般每公頃75萬株左右,平播的一般每公頃95萬株左右。
(3.3)種植方法
(3.3.1)壟作:第一種為60—70厘米大壟寬播,播幅10—15厘米;第二種為60—70厘米大壟播雙行或三行,行距12厘米或5厘米。
(3.3.2)復土和鎮壓:播種後復土2—3厘米,視墒情鎮壓1—2次。
(4)施肥:
(4.1)施用量
(4.1.1)有機肥:每公頃施優質有機肥45立方米以上。
(4.1.2)化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20—150千克,硫酸銨37.5千克或尿素12千克,硫酸鉀45千克。
(4.2)施肥方法: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全部用做底肥,硫酸銨或尿素1/2作種肥,1/2做追肥,追肥時間為孕穗期。
(5)田間管理:
(5.1)間、定苗:4—5葉期間苗,7—8葉期按品種密度要求定苗。
(5.2)鏟趟:在幼苗期、拔節期和孕穗期及時進行鏟趟,做到三鏟三趟,壟作的雨季前拿起大壟。
(5.3)化學除草
(5.3.1)禾本科雜草:畝用40%或50%撲滅津可濕粉250—325克,對水50千克,在出苗前進行土壤處理。
(5.3.2)闊葉雜草:畝用72%2.4—天丁酯乳油30—50毫升,對水15—20千克,在4葉期噴施。噴藥時應遠離大豆、蔬菜、樹木及雙子葉植物50米以上。農藥必須按GB/T8321規定使用。
(6)病蟲害管理:
(6.1)病害:谷瘟病: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噴霧,每畝75—100千克。或用春雷黴素80萬單位噴霧,每畝75—100千克。
(6.2)蟲害:
(6.2.1)粘蟲: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胺基甲酸酯、有機磷或菊酯類農藥,對水常規噴霧。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5000倍液。
(6.2.2)玉米螟: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胺基甲酸酯及菊酯類農藥,對水常規噴霧。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5000倍液。
(6.2.3)地下害蟲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L加75千克煮半熟的玉米面,拌勻後悶5h,晾曬乾,播種時施入播種溝內。
(7)收穫:
(7.1)收穫期:一般在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進行收穫。此時穀子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稍帶綠色或呈黃綠色,穀粒已變為堅硬狀,穎及稃全部變黃,種子含水量約20%左右。
(7.2)收穫方法:要單收、單放、單脫粒、單保管,確保穀子的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