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齊中夔紋齊中簋

西周齊中夔紋齊中簋

1962年在招遠縣靈山鄉東曲城出土了一批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兩件造型精美的銅簋——齊中簋。這兩件銅簋為對器,形制、花紋、尺寸完全相同,其中一件入藏煙臺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周齊中夔紋齊中簋
  • 出土時間:1962年
  • :19.7厘米
  • 口徑:18.5厘米
規格,簡介,

規格

齊中簋通高19.7厘米,口徑18.5厘米。口沿微外卷,深腹,下腹外鼓,圈足,圈足下又有三個獸面蹄足,很是別致。兩側附獸首形耳,獸耳下均有垂珥,口沿下飾兩隻一首雙身的夔龍紋,龍首為高浮雕,腹及圈足各飾凸弦紋。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相當於現在的飯碗或飯盆。古人宴饗時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取食物。在商周時期,青銅器是貴金屬,其中一些經常用於宴饗、祭祀的器物就漸漸變成了貴族階級所專用專享的禮器。簋就是重要的禮器之一,它往往以偶數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之禮用九鼎八簋、諸侯之禮用七鼎六簋等來標誌貴族的等級高低。這就是周代禮制中的“鼎簋之制”。

簡介

齊中簋不是一件普通的禮器,它的重要性還在它有一篇銘文。銘文鑄在簋的內底,二行五字:“齊中作寶簋”。說明這是一位叫“齊中”的貴族人物所製作的紀念禮器。這位貴族既然以齊為姓,他可能就是齊國統治集團的人物。齊中簋的時代為西周中期,這時的齊國中心尚在臨淄,其疆域範圍往東最遠也不可能越過膠萊河。那么,這件齊國的銅禮器怎么到了更遙遠的膠東半島呢?在古代,銅器作為貴重禮器,它的流傳歸屬有很多情形:如封賞、饋贈、嫁娶,還有戰爭擄掠等。不管何種情況,都說明這些銅器代表著與齊國的密切關係。更重要的是,出土齊中簋的曲城之地曾經存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古代國家。齊中簋也許就是解開這個古國之謎的一把鑰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