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銅莖玉柄鐵劍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是西周的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M2001號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通長34.2厘米,柄長12.2厘米,劍身長22厘米,葉寬3.8厘米,玉劍莖最大直徑1.8厘米。銅柄表面嵌入條狀綠松石片,圓形柄芯下端套入中空的玉柄之內。玉柄由莖、首兩部分套接而成,銅柄鑲嵌美玉及綠松石,創身與柄結合處也鑲有綠松石片。這柄劍是中國早期冶鐵製品特有工藝的具體實物。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是中國出土的最早冶煉鐵,打開了中國鐵器時代,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銅莖玉柄鐵劍
  • 出土地點:河南省三門峽虢國M2001號墓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
  • 所屬年代:西周晚期
  • 文物類別:鐵器
  •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製作工藝,文物價值,文化寓意,社會評價,出土環境,

文物歷史

1990年,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M2001號墓(虢季墓)。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文物特徵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通長34.2厘米,柄長12.2厘米,劍身長22厘米,葉寬3.8厘米,玉劍莖最大直徑1.8厘米,由鐵質劍身、銅質柄芯和玉質劍柄嵌接組合而成,劍身插在精心製作的牛皮鞘內,劍外有絲織品包裹的痕跡,牛皮鞘內表面有一道縱向縫合的痕跡,針腳清晰可見。銅柄表面嵌入條狀綠松石片,圓形柄芯下端套入中空的玉柄之內。玉柄由莖、首兩部分套接而成,兩者均為和田青玉,玉質細膩,光潔透潤。劍莖表面飾成組斜豎向平行線紋與“C”形雲紋,劍首表面飾以四瓣花萼形紋樣。該劍用玉做柄,還鑲嵌著條狀的綠松石片。

製作工藝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通過塊煉法煉鑄而成。塊煉鐵是礦石在800-1000℃的較低溫度下煉成,出爐時為鐵塊而非鐵水。塊煉鐵是含夾雜物較多的海綿狀固體塊,質地相當軟,只能鍛,不能鑄,難以製作形狀較複雜的器物。當塊煉鐵在加熱鍛造,製作產品的過程中與炭火接觸,將碳滲入鐵中,使其硬化,就變成了塊煉滲碳鋼。而煉滲碳鋼就是由塊煉鐵經過長時間滲碳,反覆鍛打而成,所鑄器物也因此更銳利、堅韌。

文物價值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的發掘,使中國的治鐵技術推前至公元前九世紀到前八世紀。比以前將中國治鐵技術定論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即公元前五世紀的結論,一下子提前了近三個世紀。且西周銅莖玉柄鐵劍的發掘表明、公元前九至前八世紀,中國已掌握低碳鋼的冶煉技術。現為河南博物院九件鎮院寶藏之一。

文化寓意

君子佩劍,君子佩玉;梅蘭竹菊,竹是君子——如果聯繫起來解讀著一系列中國特有文化精神,不難發現,“中華第一劍”不但改變了中國的物質世界,也締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劍是古代貴族區別身份、地位的標誌之一。“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締造它的人在傳播“中華第一劍”承載的精神——這一如“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鐵器時代照樣滾滾而來。

社會評價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龍正:“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階段,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集昨天、今天、明天於一劍,它的發現,標誌著作為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預示著我國的青銅時代行將過去,宣告鐵器時代,也就是封建社會,即將來臨。”
1991年5月12日,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楊成武將軍到三門峽視察時看到這把珍貴的鐵劍,忍不住揮毫題詞“中華第一劍”。
19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河南博物院,當講解員向他介紹這把劍是用銅鐵玉三種材料複合而成,是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時,總書記連連點頭稱讚:“了不得!了不得!”為此第四屆世界冶金史大會在三門峽召開,中外專家一睹鐵劍風采,無不對中國發達的冶煉技術稱奇。一位英國學者這樣說:“世界冶金史的中心在中國,而中國的冶金史中心在河南。”

出土環境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離三門峽火車站北面僅僅100多米遠,因為已經靠近黃河谷地邊緣,坡陡溝深,所以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主要是當地農民的零散耕地。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
西周銅莖玉柄鐵劍出土於M2001號墓,俗稱1號墓。墓口南北長5.3米、東西寬3. 55米。槨室的底部用多塊水板南北縱向鋪成。底板上鋪一層蓆子。中間是一具木棺。木棺周圍擺滿了隨葬品,有大型禮樂器,各種兵器和車馬雜器,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木棺分內、外兩重,棺外有棺罩。但棺罩和外棺都已經腐朽,只留下了灰末。內棺的蓋板上鋪著幾十件零亂的玉器。揭去內棺蓋板,棺內就是墓主人的屍體,外面曾經包裹著一些絲織品。墓主人的骨骼全部腐朽,但貼身覆蓋和佩戴的玉器密密麻麻,有些混雜在一起,辨別不出形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