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六種

西周金文六種

《西周金文六種》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振中,陳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周金文六種
  • 作者:邱振中、陳政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 頁數:66 頁
  • 定價:39.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027010
  • 叢書: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內容簡介
西周·金文六種 謝萌 金文是指鑄刻在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國商周時期進入青銅時代。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青銅時代青銅廣泛用於器物的製造,其中主要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和生活用器。禮樂是早期中國政治生活的核心部分,而禮器的代表是鼎,樂器的代表是鐘,因此“鐘鼎”可作為青銅器的代名詞,而金文也就可以稱為鐘鼎文。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中的上古三代。三代當中除夏代的歷史還不太清楚,商周時期是歷史記載比較清晰,遺存文物較多,考古發現也很豐富的時期。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們知道商周時期中國文字就已經發展成熟,而文字的載體主要是兩類,一是甲骨文,一是金文。甲骨文是寫或刻在龜甲骨片上的文字,這是近代考古學的重大發現,之前一直湮沒無聞,無人知曉。金文就不同,歷史上一直有所流傳,文物也很早就有所出土,對金文的考釋研究也是一門歷史久遠的學術科目。 ...(展開全部) 西周·金文六種 謝萌 金文是指鑄刻在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國商周時期進入青銅時代。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青銅時代青銅廣泛用於器物的製造,其中主要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和生活用器。禮樂是早期中國政治生活的核心部分,而禮器的代表是鼎,樂器的代表是鐘,因此“鐘鼎”可作為青銅器的代名詞,而金文也就可以稱為鐘鼎文。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中的上古三代。三代當中除夏代的歷史還不太清楚,商周時期是歷史記載比較清晰,遺存文物較多,考古發現也很豐富的時期。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們知道商周時期中國文字就已經發展成熟,而文字的載體主要是兩類,一是甲骨文,一是金文。甲骨文是寫或刻在龜甲骨片上的文字,這是近代考古學的重大發現,之前一直湮沒無聞,無人知曉。金文就不同,歷史上一直有所流傳,文物也很早就有所出土,對金文的考釋研究也是一門歷史久遠的學術科目。 商代青銅器上就有鑄刻文字的現象,但是商代器物傳世較少,而銘文也都非常簡短,多為器物主人之名,或其祖先的名諱。到商亡時才有短篇的文章出現,也只有40餘字而已。西周時期青銅器逐漸進入盛期,金文也隨之興盛,有長篇的文章記載國家的重要活動,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事,都有金文記載。東周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更加先進,王公大臣戰功之事也常以長篇文章詳加記述,這是進入了金文的全盛時期。 金文是緊接甲骨文的漢字的早期形態。與甲骨文相比,金文文字更加成熟,這體現在字數更多,字形更加規範,象形、指示字比例較少,會意、形聲字比例增多幾個方面。在書法風格方面,金文由於鑄造的工藝,脫離了甲骨文契刻的單薄方硬的狀態,達到了線條圓潤飽滿,結構工整平穩的水平。在這種總體水平的基礎上,每篇銘文又有各自的獨特風格。在本書所選的六種金文中,《大盂鼎》是筆畫渾厚典雅,字形還沒有發展到完全方整,有一種變化多端,隨機自然的美感。而《散氏盤》是蒼茫凝重,不修邊幅,字勢欹側,有粗獷之美。《毛公鼎》則字形更加方整,筆畫挺拔剛健,有陽剛之氣。《牆盤》則敦厚儒雅,字勢內斂,有學者謙抑之風。《曶鼎》則古拙樸實,渾厚華滋。《虢季子白盤》則工整雅致,疏朗蕭散。這幾件金文是金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學習金文者都必須從此入手,方能取法乎上。 《大盂鼎》高1.019米,口徑0.778米。圓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頸及足上部飾獸面紋。為康王時貴族盂所作的祭器。傳為清代道光初年於陝西岐山禮村出土。其內壁鑄有銘文 19 行 291 字 ,記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並賜給香酒、命服、車馬及1700餘名奴隸之事,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傳清乾隆初年於陝西鳳翔出土。高0.206米,口徑0.546米 。圓形 ,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傳清道光末年於陝西岐山出土。高0.538米,口徑0.479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造型端莊穩重。腹內鑄有銘文32行、499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現存青銅器銘文中較長的一篇。全文先追述周代君主文王武王的豐功偉績,感嘆現時的不安寧,接著敘述宣王委任毛公管理內外事務,擁有宣布王命的大權。宣王一再教導毛公要勤政愛民,修身養德,並賜給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勵。毛公將此事鑄於鼎上,以資紀念和流傳後世。 《牆盤》為西周恭王時期作品。器形宏大,製造精良,周圈飾有重環紋。1967年於陝西扶風莊白村出土。盤內鑄有銘文200多字,分為兩部分,前半記述西周時期各王的主要史跡,後半記述做器者史牆一家列祖的重要功績。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頗似《詩經》,措詞工整華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