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班簋,又稱毛伯彝;是西周中期青銅器,曾為清宮收藏舊物,並收錄於《西清古鑒》。現藏於北京市首都博物館。
西周班簋四面有4個獸首環耳,整體造型為侈口,圓腹,低圈足,口沿下飾弦紋和圓渦紋,腹飾四組獸面紋,四耳上飾獸頭,呈象首狀,首背依附器壁,下有垂珥,呈象鼻狀,底端向內彎曲長垂成足。
西周班簋是中國西周青銅器中一件代表性器物。此器腹內底銘文多達198字,記述了貴族“班”追隨大貴族“毛公”東征的史實,這一史料與秀麗的文字都具有重要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班簋
- 館藏地點:北京市首都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周
- 類別:青銅器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文物價值,文物爭議,真品,贗品,社會評價,
文物歷史
西周中期周穆王時,毛班鑄班簋。
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6年),西周班簋被清宮收藏,並收錄於《西清古鑒》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1900年),西周班簋被搶出皇宮,流失民間。
“文革”期間(1966—1976年),西周班簋大遭損毀,簋的全形被毀成若干大小不一的碎片,並被送到廢品資源回收筒、煉銅廠,等待回爐。
1972年,北京文物清理揀選小組在有色金屬資源回收筒發現西周班簋殘件碎片。
1973年夏,西周班簋被送回故宮文物修復廠,經過整形、翻模、補配、修補、紋飾對接、焊接、鋼鏨鐫刻、做舊、填鋅、砂洗等完成修復。
現藏於北京市首都博物館。
文物特徵
西周班簋,通高27.7厘米,口徑26厘米。四耳飾獸首,下垂長珥作為支柱,其後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飾冏紋,夾有兩道弦紋。腹飾陽線構成的獸面紋。低圈足,無紋飾。內底有銘20行,198字。大意為:“某年八月,周王命令毛伯繼承虢成公的官位,夾輔王位,並監管繁、蜀、巢3個方國;又命令毛伯率領軍隊討伐東國狷戎,吳伯為左師,呂伯為右師,三年平定了東國......,毛伯將這些事跡告訴了子孫毛班,並告誡班要吸取蠻夷國滅亡的教訓。要敬德愛民,不要有一丁點的違背。班因此製造這件簋記錄了這段歷史。
西周班簋銘文:唯八月初吉,在宗周,甲戌。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方極,秉繁蜀巢令,易鈴□, 鹹。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徒馭、鐵人伐東國骨戎,鹹。王令吳伯曰:以乃師左比毛父。王令呂伯曰: 以乃師右比毛父。遣令曰:以乃族從父征,遂城衛父身。
三年靜東國,亡不成尤,夭畏否畀屯陟,公告其事於上:唯民亡遂哉!彝昧天命,故亡,允哉顯,惟敬德,亡鹵違。班拜稽首曰:烏呼,不□皇公,受京宗懿□,毓文王王姒聖孫,登於大服,廣成厥工,文王孫亡弗懷刑,亡克□厥烈,班非敢卬,唯作邵考爽益曰大政,子子孫孫:多世其永寶。
文物鑑賞
西周班簋,從美術工藝上說,獸面紋飾的流暢與繁密,和器形的飽滿莊重,尤其是四維鉤足兩耳環繞的體態,婀娜多姿又不失威嚴氣格,其疏密間隔和造型美感,體現出在西周初期,中國已有相當高端的文明水平以及青銅器製作工藝。這件瑰寶無不顯出它的身世高貴和工藝水平。
文物價值
西周班簋內底鐫刻總計198字銘文,記載了有關周成王時代伐東夷國之事,史無記載,此簋銘文內容可補史籍的不足。這段銘文使西周班簋除了成為傳世青銅器中難得的特例之外,還因其卓越的文獻證史功用而享譽於時。
西周班簋銘文內記錄的文字更是見證了一件所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修復後的班簋,風姿令人為之讚嘆。侈口,圓腹,低圈足,口沿下飾弦紋和圓渦紋,腹飾四組獸面紋,四耳上飾獸頭,呈象首狀,首背依附器壁,下有垂珥,呈象鼻狀,底端向內彎曲長垂成足。腹內篆刻有銘文,記錄了周王朝時期毛伯班受到周天子的冊封賞賜,追述毛公平亂之功。
文物爭議
真品
班簋在1972年被發現的時候被送到中國著名青銅器專家程常新進行鑑定,經過程常新的反覆鑑定和考證,認定這便是消失了近70年的國寶班簋。
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郭沫若也對班簋進行過鑑定,同樣肯定了班簋的真實性及其價值。
從班簋的圖案紋飾和銘文來看,班簋的行文方式只有西周時期的大文豪才能寫出來,後人是沒有辦法模仿的,而且從銘文的書寫上看也完全是當時的書寫特徵。所以根據行文和筆跡這兩點,可以判定班簋上的銘文一定是西周時期的產物。而通過和《西清古鑒》上班簋的銘文對比,198個字的銘文也完全相同。
贗品
班簋是1972年的一天,由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組成的“文物清理揀選小組”在收購站清理揀選文物時發現的,之後大家把這件東西拿給程長新先生來看,經過程老的鑑定這就是國寶“班簋”。班簋並不是地下墓葬出土,而是垃圾站回收的,出處可疑。
《西清古鑒》是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要求編寫的一本手畫清宮藏品目錄,全書有四十卷,一共注入了一千五百二十九件清宮收藏的青銅器,幾乎覆蓋了當時所有藏在清宮中的三代的青銅器。而這件班簋與《西清古鑒》所記載之紋飾略有差異。
社會評價
班簋是現在的青銅簋中器形、紋飾較為精美的一件,它的頸部裝飾了渦紋,下面是弦紋,腹部裝飾有四組獸面紋。這些精美詭異的紋飾,讓班簋顯露出凝重威嚴的風格。班簋上還有四隻獸耳造型的銅耳,它們下垂作為簋身的支柱,下半部則又伸出像鼻子一樣的勾狀耳,四隻銅耳將班簋的簋身懸起,為這件青銅器增添了幾分靈動。 ——華中師範大學·湯夢甜評
班簋的銘文,在古代人們就己經知道是相當的重要。毛伯是西周王朝一個比較重要的家族,但是關於他們的史實,在文獻里的記載比較少。所以,班簋的銘文,對於研宄毛伯家族的事跡、西周王朝的官制以及西周時期周王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有關穆王時代伐東國之事,史無記載,此簋銘文內容可補史籍的不足,這就是其歷史價值。——《〈班簋〉的再發現》·郭沫若評
班簋銘文對於研究西周時期毛伯家族歷史、西周王朝官制以及西周王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馮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