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夔紋銅禁

西周夔紋銅禁

西周夔紋銅禁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宴饗時擺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儀禮·士冠禮》記載:“兩廡有禁”。鄭玄註:“禁,承尊之器也。”放置酒器的几案為什麼會被稱作禁呢?對此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據古代文獻記載,西周初期曾厲行禁酒,“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禁這個名稱源於戒酒,出於更有效的督促民眾實行禁酒的考慮,當時的統治者就把安放酒具的器座命名為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夔紋銅禁
  • 館藏地點: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62號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天津博物館
  • 所屬地區:天津
文物結構,主要功能,出土背景,

文物結構

西周夔紋銅禁高23厘米,長126厘米,寬46.6厘米。整體呈扁平立體長方形,中空無底,禁面上有三個微凸起的橢圓形子口,中間的子口略小於兩邊子口,禁前後兩面各有兩排鏤空的長方形孔十六個,左右兩面各有兩排鏤空的長方形孔四個,禁的四周都飾有精美的夔紋,紋飾生動,造型端莊,鑄造精良。
西周夔紋銅禁西周夔紋銅禁
傳世的西周銅禁僅見三件,皆出土於陝西寶雞。其中有一件夔紋銅禁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禁這種形制的銅器在國內外均十分罕見,極其珍貴,天津博物館藏的這件西周夔紋銅禁是中國出土的銅禁中形體最大的一件,是研究中國青銅禁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主要功能

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宴饗時擺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之所以稱“禁”,蓋因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有鑒於此,周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定:王公諸侯除了祭祀之外,不準非禮飲酒;民眾聚飲,會被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的執法者,同樣治以死罪。在這種情況下,王公諸侯雖在祭祀時可以飲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卻烙下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的印痕——名曰“酒禁”。用以警示飲酒不要貪杯,以免因酒誤國。

出土背景

青銅禁傳世和考古發掘都很少見。在很長的時間裡,人們只是在文獻中見到關於青銅禁的記載。直至1926年曾為古玩店學徒的陝西軍閥黨玉琨,組織人員在寶雞鬥雞台戴家溝進行大規模的盜掘,挖出了大批珍貴的文物,其中就有這件西周夔紋銅禁。後來黨玉琨在戰亂中死去,他盜掘的這批文物落在了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宋哲元手中。宋哲元將其中的一部分送給了馮玉祥,大部分則運回了北京、天津,有很多則被轉賣到國外,此件夔紋銅禁則一直保存在宋哲元在天津的家中。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占領天津英租界,並對宋哲元的公館查抄,掠去很多財物,這件銅禁也在劫難逃,宋哲元三弟宋慧泉得知此事後多方打點才將這件銅禁及其他文物從日軍手中贖回,並在家中盡心收藏保管。直到1968年,天津文物管理處在宋氏親屬家中,發現了被砸成幾十塊的銅禁碎塊,加上文物工作者在物資回收部門找到的部分銅禁碎塊。1972年5月送到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高英、張蘭惠等老師傅進行修復。首先進行整形,然後進行焊接,缺失的部分用厚銅板補配,並按原樣予以鏨花,最後在補的部分再作上假銹。西周銅禁又能完好如初地展現它的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