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受降城是唐代三受隆城之一。是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張仁願修築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受降城
- 時間:公元708年
- 故址:內蒙古杭錦後旗北烏加河
- 次年移:大同川西舊城
西受降城是唐代三受隆城之一。是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張仁願修築的。
西受降城是唐代三受隆城之一。是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張仁願修築的。...... 西受降城是唐代三受隆城之一。是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張仁願修築的。...
受降城又稱三降城,唐時亦稱河外三城。漢朝時為外長城進攻系統的一部分,初以接受匈奴貴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時因後突厥汗國的興起,成為黃河外側駐防城群體,漢及三...
這條驛路至延州後,分出兩大支線,西北經夏州至西受降城,東北經麟州至東受降城和中受降城,為長安通往“三受降城”的“中路”幹線,形成了長安北側的傘狀交通防禦...
西受降城東南渡河至豐州八十里,在西受降城東南四十里的故單于台離豐州約四十里。由於“渾在諸部最南者”,燕然都護府當設在它所管轄的諸羈縻州中的最南者臯...
治於西受降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南烏加河北岸)東北四十里。轄境約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以北,蒙古國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和貝加爾湖周圍地區。龍朔三年(663年)移...
張仁願任朔方總管時為防禦突厥而修築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這一帶地處塞漠,北臨大磧,氣候嚴寒,風物荒涼,春色姍姍來遲,所以說“...
(6246頁)胡三省注:“六都督、七州並見上。《新書》曰:‘置燕然都護府於故單于台’宋白曰:‘在西受降城東南四十里。’”。宋白又曰:“西受降城東南渡河至...
垂拱元年[685]後移置漠南,治所屢徙;起初在同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南]、西安城[甘肅民樂西北]、西受降城;開元、天寶年間又移中受降城,橫塞軍、天安軍。至德...
又允許在朔方軍西受降城設立互市,每年以縑帛數十萬匹與後突厥交換軍馬,以壯大騎兵隊伍,並改良馬種。從此中原的馬匹更加強壯。731年(開元十九年)春三月,後突厥...
豐州須有守衛,唐德宗知道李景略久習邊事,因此考慮讓他接任,竇文場在旁,趁機進言說李景略堪為邊任,於是乃以李景略為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軍西受降城都防禦使...
迨至唐中葉以後,五原為西受降城(今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北圐圙補隆古城)轄境。後改為定軍制,府州悉由節度兼領,五原隸屬於天德軍使節度兼安北都護府統領。唐...
西受降城遺址西受降城遺址位於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鄉西南15公里的圄圈補隆村東。建於唐代。此城東西寬280米,南北長420米。城牆大部分坍塌,只留北牆示口東南城角...
6、舊唐書卷三十八志十八《地理志》:“朔方節度使,捍禦北狄,統經略、豐安、定遠、西受降城、東受降城、安北都護、振武等七軍府。朔方節度使,治靈州,管兵六...
唐,初屬豐州轄境,後為中、西受降城境域。[7] 巴彥淖爾宋遼時期 宋、遼、金、夏,巴彥淖爾地區東境迭次屬遼、金國,西境為西夏國屬地。[7] ...
張仁願趁默啜西征突騎施之機,乘虛而入,奪取漠南,在黃河北築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令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東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
又允許在朔方軍西受降城設立互市,每年以縑帛數十萬匹與後突厥交換軍馬,以壯大騎兵隊伍,並改良馬種。從此中原的馬匹更加強壯。731年(開元十九年)春三月,後突厥...
天德軍使奏報回鶻兵侵逼西城(唐西受降城,今內蒙河套地區),連綿60里,不見其尾,邊民恐懼不安。唐武宗李炎乃詔命振武節度使劉沔屯兵雲迦關。唐會昌元年(8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