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鑼鉦文化

西原鑼鉦文化

2005年11月25日,越南西原鑼鉦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承認為人類非物質和口傳文化傑作。越南的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推崇為世界遺產。這證明越南是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國家,她的許多傳統藝術有待保護和發揚光大。在公布西原鑼鉦文化為人類非物質文化傑作大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小一朗·松浦先生稱:“我欣賞了越南頗具特色的鑼鉦音樂,也看到了西原各民族鑼鉦樂隊獨特的樂器。這是越南特有的非常美妙精彩的傳統文化。西原鑼鉦文化獲得人類非物質和口傳文化遺產傑作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原鑼鉦文化
  • 外文名:West of the original Gong Zheng culture
  • 發源國家越南
  • 名譽:人類非物質和口傳文化傑作
鑼鉦簡介,鑼鉦藝術,相關資料,

鑼鉦簡介

鑼鉦(有乳為鑼,無乳為鉦)在這塊日足風多的西原土地上出現於何時無人知曉。不少人猜測鑼鉦文化源於以銅鼓著稱的古代東山文明(距今3500-4000年)。西原鑼鉦文化空間覆蓋昆嵩、嘉萊、多樂、多農、林同五省,此特色文化類型的主人是巴拿、色登、摩農、克何、羅曼、埃第、嘉萊等西原各族人民。鑼鉦與西原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深入其心靈,表達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一生離不開鑼鉦。鑼鉦響起在迎接嬰兒出生的“吹耳禮”,響起在告別亡人的“棄墓禮”,也響起在祭祀、婚嫁、迎新年、慶新稻、賀新居、送征人、慶戰功等儀式。鑼鉦還是人同神靈交流的工具。西原人認為每隻鑼鉦背後都有一位神。鑼鉦越古老,神權就越大。鑼鉦是貴重的財產,是權力和財富的標誌,有時一隻鉦價值兩隻大象或20頭水牛。每逢節慶,人們在一壇壇竿子酒旁圍著篝火踏著震撼山林的鑼鉦聲翩翩起舞,為西原增添了浪漫、神秘的氣氛,因此產生了西原雄壯優美的史詩和歌曲。

鑼鉦藝術

“敲響最清亮的鉦,最低沉的鑼。輕輕地敲讓妙音隨風灑滿大地,大力地敲讓鉦聲響遍四方,穿過樓板飛向遠處,透過屋頂飛向天空。敲得樹上猴子鬆手掉落地上,敲得魔鬼入迷忘了害人,敲得鼴鼠忘卻挖洞,蛇蟒發僵不能動,兔子吃驚豎耳聽,麋鹿神往忘吃草,一切的一切都在諦聽丹珊的鑼鉦聲……”這是丹珊史詩中描寫鑼鉦的一段。
鑼鉦藝術在雄偉的西原歷經數千年已發展到相當水平,種類繁多。鑼鉦因民族、地區而異,幾乎所有中部山區村寨都有鑼鉦隊。可以單獨或成套使用,每套2至12隻不等,也有18至20隻為一套的如嘉萊鉦。西原編套鑼鉦可以不同的和聲方式合奏多音級曲調,每人只敲一隻。民間藝人演奏鑼鉦時配合嫻熟,節奏和聲豐富,曲調多樣,別具特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鑼鉦樂曲以讚頌大自然的壯美,演繹人的渴望。嘉萊人有朱安、特倫旺等曲目,巴拿人有沙特朗、沙卡波、阿斗、特雷等曲目。

相關資料

1、越南文化部門和各地區已有效落實保護與恢復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西原鑼鉦文化空間”價值的國家行動計畫,從而為改善與逐步提高貧困同胞,尤其是山區及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條件,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可持續發展和吸引遊客赴西原地區旅遊觀光等作出積極貢獻。
此外,一些地方代表表示,為了可持續保護與恢復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西原鑼鉦文化空間”價值,最重要是保持西原鑼鉦文化空間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在保護鑼鉦的同時,需要保護和促進民間節日、傳統紡織、民族服裝等其他民間文化元素,加大力度辦好設區活動,如文化節、各民族文化交流會,推出文化村的傳統廟會保護模式等。與此同時,要做好宣傳工作,讓西原地區少數民族同胞深入了解保護與恢復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西原鑼鉦文化空間”價值對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必要性,其有利於提高他們的保護意識。
2、
越南有關部門已經並正在以不同形式保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西原鑼鉦文化。其中舉行鑼鉦表演,為遊客服務,不僅有利於推介、傳承和保護西原這項獨特藝術和特色民族文化,還能為西原各族人民創造收入,帶來經濟效益。
在保護西原鑼鉦文化的原真性,並將其與當地文化環境緊密聯繫的同時,舉行鑼鉦表演,服務國內外遊客,正成為一項帶來經濟效益的文化活動,為解決西原地區各族人民就業,提高其生活水平做出了貢獻。2009年以來,林同省組建了多個專業表演隊組。林同省文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阮氏原告訴我們:“每天,我們都在位於夢境丘、馬拉圭丘等地的旅遊區舉行鑼鉦表演。在高山密林中和篝火旁,遊客將有機會欣賞西原鑼鉦表演及有關的各項文化活動。目前,我們共有11個鑼鉦隊。每隊四十至五十名演員,為當地居民解決了大量就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然而,由於鑼鉦表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眼前的經濟利益免不了對鑼鉦文化的原真性有一些影響。西原民間文化家玲娥涅克丹認為,通過為遊客服務的表演活動保護民間文化,其中包括西原鑼鉦文化,這其中,文化主管部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她說:“這其實很難,因為商場如戰場。不少表演組不僅表演民族音樂,還演奏一些新音樂、流行音樂。要想讓他們進行良性競爭,實現保護文化目標,文化部門就要把這些表演隊組集合起來,給他們分析利弊,並指明未來方向。因為很可能他們想的只是招攬遊客,而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些是不對的。”
林同省文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阮氏原對此表示贊同,並認為,傳播民族文化與滿足遊客需求如果做得不好,很可能使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喪失固有特色。值得慶幸的是,林同省文化部門主動解決了這個問題。阮氏原說:“從國家管理角度,我們及時介入,並加強指導。我們不僅給這些鑼鉦隊組頒發表演許可證,每年還對他們的表演計畫和內容進行審核。哪些內容偏離了宗旨,我們會跟他們坐下來討論,告訴他們怎么做才對。”
可以說,專為遊客服務的鑼鉦表演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嘗試,在主管部門的有效管理和正確指導下,為保護西原鑼鉦文化做出了應有貢獻,協調實現了保護和弘揚文化遺產兩項目標。林同省鑼鉦表演隊組正與西原這片紅土高原的其他數百個村寨一起完好保護這項獨特的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