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

2010年6月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建立,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系國家民委直屬高校第一個成立的建築類學院,下設專業有城市規劃(五年制)、建築學(五年制)、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景觀建築設計(五年制)等5個本科專業,1個民族地區城鎮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近五年來,應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在20%左右(其中大多數在國內外知名大學就讀),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
  • 創辦時間:2010年6月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建築類學院
  • 學校屬性:國家民委直屬高校
  • 教職員工:45人
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方針,專業介紹,發展規劃,

教學設施

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300多平方米,單價在800元以上的儀器設備200多台套,儀器設備總價值180多萬元,可承擔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各級各類層次學生的實驗教學工作,正式建立了直接承擔學生實習的常設校外實習基地5個,協作聯繫了相對鬆散的校外實習基地10餘個。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教職員工4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一級註冊建築師和國家註冊規劃師共10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達83%。
學院教師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9項,獲得科研經費297萬元,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參加省級以上建築景觀設計作品比賽獲獎項目數總計73部。

辦學方針

為實現學校建設成為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學院確立了“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實踐、創新與規劃設計相結合,傳統、現代與民族特色相融合”的辦學思路,堅持“教學立院、質量興院、科研促院、服務強院”的辦學理念,注重人文與理工的相互交叉,藝術與建築的相互滲透,力爭通過五到十年努力,把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質量過硬、優勢突出,在西部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建築類學院。
辦學宗旨:為少數民族服務、為民族地區服務

專業介紹

城市規劃專業於2000年籌備申辦,2001年獲準開設,2002年秋季開始招生,歷經幾年的發展過程,城市規劃專業已經具備良好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2007年將學制改為五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諮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並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培養規劃學科人才。
主幹課程:城市規劃初步、建築美術、建築材料與建築構造、建築構成、建築力學、建築設計、建築結構、城市經濟、城市道路工程、綜合交通規劃、城市工程系統規劃、住宅與社區規劃等。
學制學位:學制五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建築學專業於2009年開始招生,建築學教研室現有在職教師7人,副教授1人,一級註冊建築師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6人。另有客座教授4人。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建築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建築設計、建設工程管理、決策諮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建築設計與管理工作,開展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建築節能設計,並能參與城市開發、房地產策劃、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建築類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建築設計基礎、美術、建築設計、建築力學、建築歷史、建築結構和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和建築材料等。
學制學位:學制五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藝術設計專業2003年開辦,現有副高1人,講師7人,助教3人;碩士6人,另有客座教授4人。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與研究的知識和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設計管理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中外美術史、美學概論、藝術概論、素描、色彩、透視、中外環境與建築藝術史、環境藝術概論、環境材料工業學、工程概算、測繪與製圖、環境與建築藝術規劃及設計、園林設計、空間構成論、計算機工程製圖、計算機效果圖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透視學原理、效果圖表現技法、施工圖設計基礎、中外建築裝飾史、工程預算與組織、材料與構造、居室設計、酒店設計和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景觀建築設計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景觀規劃與設計、景觀管理及項目策劃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學習景觀規劃學科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景觀設計、風景區規劃、各類綠地設計、場地設計等相關專業知識,熟悉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綜合分析、協調解決城市景觀建設問題的能力和景觀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幹課程:民族景觀設計、景觀規劃原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設計、種植設計、中外園林史、景觀工程技術、景觀生態學、民族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場地設計、建築美術。
學制學位:學制五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發展規劃

學科建設——辦好新設景觀建築設計專業,完善大建築學學科體系。做強做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積極做好申報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所必要的相關基礎工作。成功申報1-2門省級精品課程,創新打造1-2個校級特色專業。在已有1門校級精品課程基礎上,新建3-5門校級精品課程,實現省級精品課程零的突破。初步建成以校級精品課程為基礎,省級精品課程為骨幹,涵蓋不同學科門類、開放共享的精品課程體系。努力打造1-2個校級特色專業。
師資隊伍建設——到2015年,學科專業教師達60人,專業課生師比在10:1範圍之內。專任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中,90%以上具備碩士學位,20%以上具備博士學位或系在讀博士生。
人才培養——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拓展“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到2015年,本科每學年招生控制為:城市規劃專業招生人數30人,建築學專業招生人數60人,景觀建築設計專業招生人數30人。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培育學術團隊,凝練學科方向。力爭到2015年校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總數達到7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5項,橫向合作項目30項,校級項目20項,科研項目經費總額達到300萬,出版專著5部,在國內外正式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20篇,其中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篇,在建築學類及藝術類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
科技產業——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套用型學科建設之路,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拓寬研究領域,深化科研特色。通過校內相關專家聯合或校外名家的支持,集中科研團隊力量力爭獲得2-3項經費在5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或影響力較大的設計作品。
基礎能力建設——到2015年,空間面積滿足專業教學、實踐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教學、實驗及辦公用房總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其中設計專用教室20 個,建築表現教室2 個,多媒體評圖教室2 個,多媒體開放教室3個,實驗室5 個(包括建築物理專業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建築CAD實驗室、攝影實驗室、建築測量實驗室),圖書資料室1間500 m2,展室2個,教研室3間。學生人均使用面積20平方米。實驗儀器總值達600萬元,圖書1.2萬冊。
國際合作與交流——開闢穩定的對外交流途徑,為師生提供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的機會,加強同行之間的合作交流,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積極參加國際城市規劃年會。通過申請外專項目、加強校際合作、舉辦學術講座等途徑,邀請外國專家和學術團體前來交流訪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